隋朝虽然在中国历史中没有秦、汉、唐、宋等朝代那么显赫,但它却扮演了承上启下的角色,承接了魏晋南北朝那段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又为日后大唐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因此其影响力不可小觑。隋朝的历史非常短暂,仅存在了三十七年,却因内外原因迅速灭亡,而促成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正是隋末的最大权臣——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的名声在后世几乎与叛臣、乱国之恶名划上了等号。作为隋朝的权臣,他不仅弑君夺后,犯下大逆不道的罪行,还在叛乱失败后留下了一句传世遗言,这句话竟在现代社会被误解为一种充满正能量、激励人心的名言。而事实上,这句言辞背后所隐含的,是一个绝望叛徒临终前的疯狂自暴。
宇文化及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绝非因为自身的才智或能力,无论是在隋朝末年还是在后世,关于他的评价无一不一致:庸碌无能,愚昧无知。他之所以能一度位极人臣,成为隋朝末年权力的掌控者,是因为他有着一位极为显赫的父亲——宇文述,隋朝的功勋大将。宇文述常年在外征战,直到一次征讨高丽的战役中因病去世,宇文化及的家族重担因此落到了他肩上,也由此走上了政治舞台。
宇文化及与隋炀帝杨广的关系从小便颇为深厚,两人彼此心意相投,皆为心机深沉、极具野心之人。杨广虽然有着称帝的野望,但由于当时的太子杨勇占据了皇位,杨广心生不满。面对这种局面,杨广开始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权力。为了讨好父皇和母后,他让自己的府邸装饰得如同普通百姓之家,刻意表现出节俭的形象。与此同时,宇文化及也在朝堂之上和民间竭力为杨广造势,他动用家族的财富贿赂百官,力促杨广获得更多支持;甚至在民间散布关于太子杨勇的流言蜚语,导致杨勇的形象逐渐堕落。
杨广的计划渐渐得以实现,皇帝杨坚也因此对杨勇逐渐失去信任,最终废除了杨勇的太子之位,杨广顺利继任,宇文化及因而得到重用。宇文化及在杨广登基后,凭借一手促成杨广称帝的功劳,深得隋炀帝的宠信与器重。然而,由于宇文化及的一个重大失误,差点让杨广决定亲手除掉他。
当时,隋朝与突厥长期交战,边境实行严格的禁令,禁止与突厥人有任何贸易往来。而宇文化及却胆大包天,违反禁令与突厥人私下交易,这一行为几乎让他招致满门抄斩。事发后,宇文化及与弟弟宇文智及一同被关押,等待惩处。最终,因杨广与宇文化及有着长久的情谊,才得以保命,但这也埋下了日后灾难的根源——在江都事变中,宇文化及正是亲手杀死了隋炀帝。
公元616年,江都之变发生,隋炀帝政治昏庸,百姓疾苦,官民怨声载道,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然而隋炀帝依旧沉迷于自己的享乐,不思改革。当时,隋炀帝的龙舟队伍行至江都,遭遇瓦岗起义军的拦截,隋炀帝被困江都。在此困境中,隋炀帝竟计划放弃西安,迁都南京,继续寻求个人的享乐生活。然而,禁卫军对于这种决定强烈反感,纷纷怀念故乡,最终打算起义。
宇文化及在这场叛乱中被推举为叛军首领,尽管他最初面对此局时极为害怕,但在弟弟的鼓动下以及叛军许诺的权利和荣华之诱惑下,最终他答应了出任叛军领袖。隋炀帝万万没有料到,自己身边的亲信、曾有深厚君臣之情的宇文化及,竟会背叛自己,将自己残忍杀害。
隋炀帝死于宇文化及的毒手,而宇文化及为了掩盖这一罪行,命令杀害所有随行的皇室成员,仅留下杨浩作为傀儡皇帝。他以杨浩名义发布命令,完全掌控了朝政,并将隋炀帝的萧皇后强占为己有。萧皇后对此不仅没有任何悲痛,反而与宇文化及沉溺于奢靡的酒色之中,日夜荒淫,完全不知死期即将来临。
然而,宇文化及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当他们返回西安时,遭遇了瓦岗军的迎头痛击。瓦岗军由唐初名将李密指挥,即使宇文化及的禁卫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依然无法抵挡李密的猛攻,最终全军覆没。接着,宇文化及一行人逃至河北,又遇到了隋末唐初的豪强窦建德。窦建德早已对宇文化及的罪行心生怨恨,带领大军一路追杀他,最终将宇文化及及其叛军一网打尽。
在这绝境中,宇文化及痛心疾首,决定破釜沉舟。他毒死了杨浩,竟自立为帝,并留下了那句令人震惊的遗言:“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这一句临终遗言,虽然表面上看似是英雄豪杰的壮丽词句,但其实却反映了宇文化及无路可走时的绝望和癫狂。在他心如死灰、即将走向灭亡的时刻,这句话显得更加荒唐。
宇文化及终究死于窦建德的手中,而他的临终狂言也成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许多人误将其解读为一种舍我其谁、英勇无畏的豪言壮语,甚至当作激励人心的正能量语录。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个背叛者在死亡面前的末日狂欢和自暴自弃。宇文化及的叛逆行为和罪行,使得他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叛臣之一,而他所付出的代价,也使他永远背负着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