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稳居全球超级大国的位置,而中国则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日新月异,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然则,在这片被世界大国视作重要棋盘的朝鲜半岛上,局势却颇为复杂:北部的朝鲜对美国表现出明显的蔑视,而南部的韩国则对中国抱有深深的轻蔑。
这一现象的原因,实在让人捉摸不透。从历史角度分析,朝鲜对美国的不屑情绪可谓情有可原,毕竟朝鲜在朝鲜战争中可是名副其实的胜利方。虽然无可否认,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那场历史性战争中扮演了决定性角色,成为了战争的真正主角,但这种“与有荣焉”的自豪感,和古时赵子龙在长坂坡的英雄事迹一样,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因此朝鲜对于美国的蔑视,也是其心底的真实反应。
然而,韩国对中国的轻蔑态度却显得颇为奇怪。毕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韩国与其它17国联合组成的“联合国军”曾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激战,结果可谓是狼狈不堪。作为战败方,按理说韩国应当感到羞愧,至少在胜利国面前保持敬畏,但现实却是,韩国却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轻视战胜国,中国。这一现象,在静夜史看来,无疑是典型的“脑袋被驴踢了”的表现。
但从韩国的立场来看,这种姿态却又显得并非那么不可理喻。毕竟,韩国自古以来,作为一个屡次被强国压迫、被历史遗忘的国家,一直处于弱者的位置。从未有过显著的胜利,所以他们早已对“成王败寇”不以为意。抗美援朝时期的失败对韩国而言,只不过是历史中无数失败之一,根本没有任何历史意义可言。尤其是,当时即便是美国这样强大的超级大国,也在志愿军的攻击下吃尽苦头,显得如此狼狈,而相比之下,韩国的窘迫似乎并不算羞耻,反倒有种“众人皆惨我独轻”的错觉,赋予了他们某种“独特”的自豪感。
因此,在这样复杂的心态下,韩国对中国的态度便愈加显得毫不自卑,毫无顾忌,轻视之情愈加浓厚。这种现象对静夜史而言,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毕竟,自古以来,朝鲜半岛的政权多是中原王朝的附庸,始终处于中原文化的影响和俯视之下。但如今的韩国,却不再将中国视作任何对等的存在,甚至毫不客气地表现出对中国的蔑视。这一变化,静夜史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所导致:
1、以被殖民为荣的心态
帝国主义的殖民历史,是全球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创伤。而中国作为曾经的弱国,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因此“被殖民”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段耻辱历史。然而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不少国家将曾经的殖民地历史当作一种光荣,尤其是印度,甚至有人将“英属印度”视为自己历史的延续,沾沾自喜。
相比之下,韩国则表现得更加“自豪”。虽然韩国没有像印度那样将殖民历史作为炫耀的资本,但其对殖民的态度无疑也异常复杂。在历史上,韩国不仅曾经是日本的殖民地,还一直至今处于美国的“保护伞”之下。对于韩国而言,尤其是被美国这样超级大国所“殖民”,非但不是耻辱,反而是一种荣耀。美国为韩国带来了安全保障和资本技术,这种依赖和认同让韩国深深觉得“脱亚入欧”的优势,逐渐对中国等东方国家产生了自大的傲慢。
2、不可思议的崛起轨迹
韩国的崛起,起初并非由于自身强大的国力,而是依赖美国的援助。抗美援朝后,面对北方的威胁,韩国政府迫切寻求美国的庇护,最终成功成为美国的“殖民地”之一。美国的支持使韩国成为了产业转移的受益者,并在随后的经济改革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在朴正熙的领导下,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汉江奇迹”。
正如战后日本凭借经济重建取得巨大成就,韩国也因经济崛起而对中国等其他东方国家产生了轻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韩国逐渐形成了“经济强国”的自信,并将这种自信转化为对其他国家的蔑视。尤其是在中韩两国经济竞争中,韩国渐渐表现出“自认为”的领先地位,甚至剽窃中国的文化遗产来弥补自己的历史空白。
3、眼高手低的认知偏差
韩国的经济崛起并非自我努力的结果,而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受益者。随着中国在1980年代的崛起,韩国的经济逐渐被赶超。中国的崛起速度比韩国更快,尤其在工业体系和市场规模上,远远超过韩国。
对于韩国而言,由于两国的体量差距巨大,经济上的“赶超”并没有让他们感到特别震惊,就像印度超过韩国的GDP总量,韩国也不以为意。可是,面对中国的崛起,韩国却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尤其是在多个行业被中国赶超后,韩国感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使得韩国在面对中国的崛起时,不得不将这种愤懑情绪转化为对中国的轻蔑和排斥。
总的来说,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历史上不断受压迫的民族性格,以及美国的持续控制,使得韩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对立心态。韩国的傲慢和对中国崛起的强烈反应,也许仅仅是表面现象。随着世界历史的演进,韩国的这些心态,终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就像2015年韩国KBS电视台主持人金南道的言论,虽然他在全世界范围内孤立无援地看不起中国,但中国的青年早已不再把韩国视为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