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历险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二十二日,琉球国姑米山附近的海域,风急浪高,天气阴沉。琉球国的封使郑秉和急匆匆地登上了天朝的封舟,神色焦急,满怀期望地劝说全魁与周煌,恳求两位大臣尽快换上小船,登岸避风保命。
由于台风的肆虐,姑米山周边的海域风雨交加,海面上波涛汹涌,琉球使团的封舟由于担心触礁而迟迟无法靠近岸边,漂泊在茫茫大海之中。
然而,全魁与周煌却坚定地回绝了郑秉和的提议,两位高官坚决表示:“天子之诏敕尚在船上,我们岂能轻易离开?倘若照你所说离开,其他随行之人又如何依靠?安定军心方为正道。”
郑秉和听后对这两位天使的坚定态度深感钦佩,心生敬意,默默投去钦佩的目光。两位册封使的决心如此坚决,郑秉和也只能无奈退出。
此次琉球国王尚敬去世,琉球世子尚穆上表请求袭封国王一职,这是乾隆帝即位后的第一次册封,皇帝格外重视,任命全魁与周煌分别为正副册封使,带领两艘海船前往琉球执行任务。乾隆帝临行前特地召见两位大臣,再三叮嘱:“航海艰难,心要诚,不可言苦。”
有了皇帝的教诲与嘱托,全魁与周煌更是决心全力以赴,不论遇到何等艰难险阻,誓死完成任务。
然而,二人还是低估了海上风暴的凶猛。接下来的几天里,狂风骤起,巨浪翻滚,封舟上的十余条椗索接连断裂,船只在风浪中不断颠簸,船体随波逐流,眼看着似乎随时都会被巨浪吞没。
此时,船上的兵役们纷纷倚在船舷吐得昏天黑地,人人面如土色,甚至连两位册封使也不得不陷入深深的绝望,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上天的保佑。
正当所有人惊慌失措时,突然远处海面上亮起一道光芒,宛如黑暗中的一缕曙光。众人齐声高呼:“天妃显灵了!是天妃来救我们了!”
与此同时,一阵巨浪猛地将封舟推向一处礁石,奇迹般地,封舟并没有撞沉,反而被礁石卡住,稳定了下来。
兵役们看到这突如其来的转机,早已吓得不敢再留在船上,他们纷纷要求立刻换小船登岸避难。全魁与周煌见局势无法控制,果断下令换船登岸,而他们则留在最后带领撤离。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历险,封舟上的二百多人没有一人伤亡,这已是大幸。而同行的另一艘海船则被风浪吹得无影无踪,最终漂回了温州府永嘉县海域……
02 索银
尽管封舟上的人无一伤亡,但船只因撞击严重损毁,已经无法继续航行。琉球世子尚穆随即派遣海船前来接应全魁一行,经过一番艰难的航程,最终于七月初八抵达琉球国都首里城。
另一艘海船则从福州重新起航,直到半年后才与使团会合。
册封典礼如期举行,但随行的兵役却开始不满,尤其是对琉球国新国王尚穆的态度感到愤怒。在一场风暴中,随身的衣物和物品遭受严重损失,大家的财物几乎全部丢失或损坏。尚穆得知后,迅速送来了五千两白银,以示安抚。按理说,每人可分得三十六两,这笔数目在当时算是相当可观的。
然而,兵役们显然并不满意,认为这笔抚恤银远不如康熙年间的标准高。前一次册封时,康熙使团遭遇险情,每人得到了128两银子,是这次抚恤的3.5倍。
心中不满的情绪渐渐蔓延,兵役们纷纷提出要求,要求琉球国补齐差额。
管队陈国栋是个直爽的汉子,他直奔全魁和周煌要求公道,提出要琉球国王补齐差额,然而,天朝的使者不可能向琉球国伸手讨要更多的钱。全魁和周煌拒绝了这一要求。
兵役们不甘心,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报复行动。使团的饮食供应被中断,出行活动也遭到阻挠,百般刁难之后,陈国栋等人决定采取更为激烈的手段,威胁要向琉球国王索取更多的银两。
在压力下,全魁和周煌最终妥协,将情况报给了琉球国王。琉球国王尚穆虽然心中不悦,但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决定再次支付两万两银子,折算下来每人分得一百两。
此后,第二艘海船到达琉球时,尚穆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按照之前的标准,发放了共计两万六千两的抚恤银。至此,琉球国共支付了五万一千一百六十五两银子。
兵役们抱着满满的银两,喜笑颜开,感慨琉球国王的仁爱。而陈国栋等人却没想到,他们的贪婪最终会带来无法预见的后果……
03 败露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十四日,浙江杭州。
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接到中军副将窦宁的奏报时,心中大为震惊。奏报中详细揭露了册封使团在琉球所遭遇的险境,以及兵役们索要抚恤银的种种恶行。
喀尔吉善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这不仅是数万两银子的腐败问题,且册封使团竟然隐瞒了此事,若让乾隆帝得知,必定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可能被视为欺君之罪。
当全魁和周煌经过杭州时,喀尔吉善将他们叫到面前进行严问。二人一开始试图以琉球国王体恤兵役辛劳为理由搪塞,但喀尔吉善并不打算让事态就此平息。他立刻上报乾隆帝,并展开全面调查。
很快,真相浮出水面。喀尔吉善不仅发现了兵役们在琉球期间的种种不法行为,还查明了他们强行索要更多抚恤银的情况。
喀尔吉善随后上疏乾隆,详细报告了此事,并建议对涉事人员进行严惩。乾隆帝在了解整个事件后愤怒至极,决定下令严惩相关责任人。
最终,乾隆帝的处罚决议下达:陈国栋等三人斩立决;朱华等五人绞监候;其他从犯判流刑、杖刑不等。全魁和周煌虽然犯了疏忽,但考虑到他们在此次航程中的艰辛,乾隆帝仅给予记过处分。
处罚结果一经公布,清廷将所有抚恤银五万六千三百六十五两悉数退还琉球,使得琉球国王尚穆感受到了清朝无微不至的关怀。琉球君臣对于天朝的厚爱感激不已,纷纷称赞大清是他们的“好大哥”。
04 缘尽
时光流逝,百年后,光绪五年(1879年)七月十五日,天津李鸿章官邸外。
一群琉球人跪拜在总督李鸿章的官邸门前,眼中充满了希望和无奈。这一幕,标志着琉球人在绝望中的最后抗争。
同年四月,琉球国被日本废藩置县,琉球正式沦为冲绳县,琉球国王尚泰被迁往东京,昔日的荣光瞬间消失殆尽。琉球人失去了一切希望,剩下的仅是为复国奔走的执念。
他们的唯一依靠,是曾经的宗主国——大清。琉球国的使臣再次向清廷请求援助,期盼大清能为他们恢复朝贡关系。然而,大清国力已衰,已无法再如往昔般维持对琉球的保护。
尽管如此,清廷仍尽力为琉球发声,派遣公使何如璋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但日本政府却以“这是内政问题”回应,拒绝了所有的要求。
最终,琉球的复国希望渐行渐远,林世功等人绝望之下选择了极端手段——绝食抗议。最终,他选择自刎殉国。
这段历史,虽已过去百年,却依然深深刻在琉球人的心中,成为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