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马南
虽然罗马帝国已经不存在,但罗马教宗依然屹立不倒。方济各教宗是个十分独特的人物,不知为何,我对他有着某种深刻的好感。
他经常提到一句话:“基督徒与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有着共同的使命。”这句言论也许正是他引发我好感的原因之一。
教宗方济各一直倡导马克思主义和基督教之间的对话,他始终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发声,坚决反对腐败和滥用权力。他毫不留情地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并且勇敢地为社会的正义而呐喊。
他曾敦促来访的各国领袖和官员们:“不要让金融和市场决定法律的走向,绝不要失去对更美好世界的向往。”
最近,方济各教宗的言辞更加激进,他惊人地说道:“乌克兰应该有举起白旗的勇气。”
当时,主持人向他提问:“在乌克兰,有人认为基辅应该举白旗投降,因为他们无法抵挡俄军。然而,也有声音认为这样会使得更强大的力量的行为得到合法化。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教宗方济各答道:“我认为,最强大的一方是能够看清形势、为民众着想并有勇气举起白旗谈判的那一方。谈判应该在国际大国的协助下进行。谈判是一个勇敢的词语。当你意识到局势无法逆转,事情已经不再进展时,就要有勇气去谈判。”
他补充道:“我正在为乌克兰人民的和平祈祷,希望那些给平民带来巨大痛苦的敌对行动尽快结束。”
这番话无疑直击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痛处。尽管乌克兰人民渴望和平,俄乌双方也一度接近达成协议(尤其在土耳其的斡旋下),但在美国的影响下,英国前首相“小金毛”曾到访乌克兰并搅乱了局势,致使原本的和解协议无疾而终。而泽连斯基则在乌克兰最高议会通过决议时强硬表态,决不与俄罗斯进行任何谈判,这样的立场似乎就像是踹掉了楼梯,宁可跳楼也不肯下来。
作为罗马教宗,方济各的言论自然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昨天晚上,乌克兰外交部紧急召见了教宗方济各驻基辅代表库尔博卡斯,表达了对教宗有关“白旗”和“必要性”言论的失望之情。乌克兰外交部的“失望”二字,已经是最为强烈的措辞。
与此同时,俄罗斯《观点报》近日报道,在纪念波兰加入北约25周年的会议上,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称,一些北约国家已经向乌克兰派遣了部队,并表示感谢这些士兵的付出,但未透露这些部队的具体身份和来自的国家。对此,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回应道:“他们已经无法再继续隐瞒这一事实了。”
面对北约部队实际参与乌克兰战事的事实,教宗的讲话显得尤为意味深长。教宗似乎在说:“快点结束冲突吧,我的孩子们。”
当今世界的社会与政治局势越来越不安定,全球范围内的暴力冲突、仇恨和人道灾难层出不穷,很多罪恶行为甚至以神的名义进行。我们不能忽视宗教在极端主义中的潜在危险,无论是宗教极端主义还是其他形式的原教旨主义,我们都应该保持警觉。我们要在反对一切以宗教、意识形态或经济体制名义进行的暴力行为时,始终保持对信仰自由、思想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尊重和保护。
在教宗方济各看来,眼下欧洲战争爆发的局势风雨飘摇,作为教宗,他能做的唯一事情便是以自己的身份发声,提醒人们抓住微妙的平衡。倘若世人不听劝告,那么连上帝也无能为力。
在他看来,面对暴力的世界,我们唯一的回应应该是希望与治愈,是追求和平与正义。如今,许多地缘政治和经济危机迫切需要我们展现出勇气与智慧,去寻求解决的途径。
而泽连斯基目前似乎陷入了无尽的战争模式,誓言要为乌克兰而战,甚至“不惜打到只剩下一个乌克兰人”。然而,乌克兰不过是这场浩劫中的一个局部,真正威胁的,还是全世界的安全,甚至有可能引发一场全面的世界大战或核战争,最终的后果将对整个人类及其生存的蔚蓝星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有时候不听长辈的忠告,往往会在眼前吃到苦头。
至于上帝是否存在,是否真如一些人所说,主宰一切,我一直保持怀疑的态度。世界到底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回望过去,似乎没有比现在更好过。然而,他却依然满口念叨着这些,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在说什么?
然而,方济各教宗以神的名义发出的呼声却让我不以反感对待,反而觉得这话语的深意更为贴近人心。
假如教宗方济各来到海南岛,我一定请他品尝一顿酸草鱼和糟粕醋。无论你是教宗、牧师、阿訇,年老的人说出的话往往是真诚的,他们心底的关切总是能给人一种不同的力量。而那些年轻人,血气方刚却往往忘乎所以,甚至试图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我不禁闭上眼睛,心中不由自主地为世界祈祷:“孩子们,不要再打了,不要再打了!”
(2024年3月12日上午,写于琼中返回海花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