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2日,周恩来总理正在带领中国代表团访问欧亚非14国时,突然收到了加纳总统恩克鲁玛遭遇刺杀的消息。当时,中国代表团正在为前往突尼斯进行友好访问做准备,突然听闻这一不幸事件。虽然恩克鲁玛总统仅面部受伤,身体无大碍,但这则消息让代表团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究竟是按计划继续前往加纳,还是出于对局势的担忧而选择放弃,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如果继续访问,可能让加纳处于尴尬境地;如果取消访问,又会显得缺乏礼节。就在众人纷纷讨论时,周总理做出了果断决定,表示中国代表团将按计划如期到访。
为了表达中方的关切和诚意,周总理决定派黄华先期抵达加纳,及时向恩克鲁玛总统传达慰问。这个举措让加纳感受到了中国的友好与支持,尤其是在这个贫弱的小国遭遇如此不幸时,这份关怀犹如雪中送炭。此举深深打动了恩克鲁玛总统,后来在周总理亲自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到访时,恩克鲁玛身着崭新的中山装,亲自前往机场迎接,表达了对远道而来中国朋友的重视与亲近。这次友好访问不仅拉近了两国的关系,也为两国长久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这段历史依旧影响着中国与加纳之间的深厚情谊,特别是在航空和军工领域,加纳给予了中国至关重要的帮助。
提到加纳这个国家,它的历史和现状充满了苦难与矛盾。这个位于西非的小国,面积238,537平方公里,邻近太平洋,西接科特迪瓦,拥有约562公里的海岸线。尽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黄金储备,加纳却长期贫困、落后,国家几乎完全依赖外债度日。这个国家的痛苦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1471年葡萄牙人首先发现这里的黄金矿藏,从而引发了欧洲列强的觊觎。葡萄牙、荷兰、丹麦、瑞典和法国相继占领加纳,而17世纪的英国也在加纳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
加纳这个国家之所以引来了如此多的帝国主义者,正是因为其丰富的黄金资源。葡萄牙最初称这里为黄金海岸,直到今天,加纳依旧是世界重要的黄金生产国之一。尽管加纳是如此富饶,它却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原因在于缺乏开采黄金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得这个小国虽拥有资源,却无法享受其带来的财富。相反,殖民者们通过剥削加纳的矿藏、奴役当地人民,迅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加纳的殖民历史可谓是一部血泪史,尤其是在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列强的压迫下,数百年间加纳的资源被无情掠夺。无论是黄金、象牙,还是后来的钻石和锰矿,都被这些殖民者视为敛财的工具。荷兰人曾一度在黄金贸易中垄断市场,英国后来者则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条约,最终控制了加纳的所有沿海地区,并于1874年将其正式定为殖民地,改名为黄金海岸。英国的统治期间,加纳的黄金、钻石和可可等资源都被垄断,民众则承受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
随着二战后全球反殖民主义浪潮的兴起,加纳也开始奋起反抗。最终,1957年,黄金海岸正式宣布独立,改名加纳。尽管摆脱了殖民压迫,加纳却依然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独立后的加纳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很多潜在的经济利益未能得到充分开发。特别是在石油资源的开发上,加纳虽然拥有巨大的潜力,却始终未能实现产业化。
在此背景下,中国与加纳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64年,周总理坚定地选择访问加纳,不仅彰显了中国对非洲国家独立和发展的支持,还拉近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中国对加纳的援助与西方国家不同,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或经济条件。自1972年起,中国开始向加纳提供无偿援助,并在加纳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援建的布维水电站,解决了加纳长期困扰的电力短缺问题,极大推动了该国的工业发展。
随着中国对加纳的援助不断增加,两国的经济合作逐渐加深。到2010年,加纳成功脱离了贫困国家行列,成为中等偏低收入国家。与此同时,加纳也在经济合作中给予中国回馈,特别是在铝土矿资源的开采上,这为中国的航空和军工行业提供了急需的原材料。
今天的加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更是一个旅游和投资的热土。这里的风景美如画,阿部里植物园的宁静,莫尔国家公园的野生动植物,和美丽的海岸线,都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加纳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正稳步推进,而中加之间的友谊,经过数十年的相互支持,已经成为国际合作与发展中的典范。
上一篇:原创 俄罗斯人如何评价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