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其都城位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其领土大致覆盖今天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共有十二州。北汉依附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最终被北宋所灭。北汉经历了四位皇帝,在短短28年内经历了兴衰起伏。那么,这四位皇帝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一、刘崇
刘崇(895年-954年),原名刘旻,来自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是北汉的开国皇帝,也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凭借刘知远的支持,刘崇在官场上步步高升,最终成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汉建立后,刘崇被任命为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负责镇守河东地区。
乾祐四年(951年),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后,刘崇迅速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北汉,并沿用了后汉的乾祐年号。尽管北汉国土仅有十二州,但他依然为复兴后汉的事业而不懈努力。为了获得支持,刘崇向辽国求援,与辽帝建立了“叔侄”关系,称辽帝为“叔”,自己为“侄”。辽国的支持使得刘崇能与后周展开一系列战争,但他最终还是屡屡失败。
乾祐七年(954年),刘崇趁着郭威去世之际联合辽国南下进攻后周,但在高平之战中遭到柴荣的惨败。刘崇艰难逃回太原,但被柴荣围困在城中长达两个月之久,北汉的实力因此大幅削弱,南下的计划再也无法实现。刘崇因忧虑与压力而患病,不久去世,享年六十岁,庙号世祖。
二、刘钧
刘钧(926年-968年),原名刘承钧,来自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是北汉第二位皇帝,刘崇的次子。自父亲刘崇去世后,辽国正式册封刘钧为皇帝。刘钧继位后,勤政爱民,礼贤下士,任用郭无为为宰相,并努力减少南侵行动,国内局势保持相对稳定。然而,刘钧并不像父亲刘崇那样恭敬辽国,在位后期,辽国对北汉的援助逐渐减少。
天会十二年(968年),刘钧病逝,享年四十三岁,庙号睿宗。刘钧去世后,刘继恩继位,成为了新一任北汉皇帝。
三、刘继恩
刘继恩(935年-968年),是刘钧的养子兼外甥,父亲为薛钊,母亲为刘崇的女儿。薛钊去世后,刘继恩年幼,由刘崇过继给刘钧抚养。刘继恩性格懦弱,外貌大腹多髯,身长腿短,且对养父刘钧极为孝顺。因其性格软弱,刘钧常对宰相郭无为抱怨刘继恩缺乏治国能力,这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天会十二年(968年),刘钧去世后,刘继恩在辽国的允许下继位。刚上位时,刘继恩试图削弱权臣郭无为的权力,任命郭无为为守司空,从而使其权力受到限制,然而这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刘继恩对郭无为的逐渐疏远引发了灾难,最终在天会十二年(968年)九月,刘继恩被郭无为设计陷害,在一次宴会后被侯霸荣等人闯入休息处杀害。郭无为得知后迅速派兵杀死了侯霸荣和同党,并迎立刘继恩的弟弟刘继元继位。
四、刘继元
刘继元(?—992年),原姓何,是北汉的末代皇帝。他是刘崇的外孙,刘钧的外甥兼养子,同时也是刘继恩的同母异父弟。刘继元在刘继恩在位时担任太原尹。刘继元被郭无为迎立为帝后,缓和了与辽朝之间的紧张关系。
然而,刘继元为人残忍,屠杀宗室和大臣,致使北汉内部日益崩溃。天会十三年(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虽然宋军未能立即攻下北汉,但北汉却从中获得了一些补给,稍微恢复了濒临崩溃的国力。直到广运六年(979年),北宋再次发起北伐,宋军的攻势异常猛烈,辽援军被击退,刘继元最终在五月初六日投降北宋。
北汉的灭亡也意味着这一短暂政权的彻底终结,刘继元的投降标志着北汉的历史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