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六年(1856)九月至十月间,历史上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天京事变。这一事件导致了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以及成千上万的广西老兵的死亡。天京事变的爆发,毫无疑问是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灭亡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那么,天京事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重新回顾这段历史的悲剧。
在金田起义之前,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六人结为兄弟,他们共同组成了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集体。
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攻占广西永安后,迅速确立了各项制度,并推出了最新的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岁),萧朝贵为西王(八九岁),冯云山为南王(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五千岁)。这便是史料中所提到的“永安建制”。
咸丰六年上半年,太平天国的统治已稳固地覆盖了从武昌到镇江的长江流域,并且,在这一年夏天,太平军在江西和湖北大败了曾国藩和胡林翼的军队,太平军的军事实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然而,此时作为实际权力掌握者的杨秀清,逐渐对现状产生了不满。虽然杨秀清自己并不识字,但他天生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尤其是他有着巨大的野心。
自金田起义起,杨秀清便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冒充上帝的代言人,从而赢得了大量信徒的忠诚。在某些宗教事务上,杨秀清的权威甚至超过了天王洪秀全。
在“永安建制”时期,杨秀清被封为五王之首,洪秀全还特别指示,要求其他王位归杨秀清管辖。从那时起,杨秀清便开始逐步积累起在宗教、军事和政治领域的权力。
随着天京定都,杨秀清的野心愈加膨胀,他不断向最高权力发起挑战,一心想要取代洪秀全,甚至将洪秀全置于傀儡的位置。他还时常借着上帝附身的名义,公开批评洪秀全。
洪秀全一方面忍让,另一方面也心生忧虑,他渐渐意识到杨秀清有可能试图取而代之。然而,单凭“上帝”名义的支持,杨秀清很难直接取代洪秀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杨秀清面临两大障碍:
一是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三王不会轻易妥协,他们忠诚于洪秀全。杨秀清必须将这三位王从天京调离;
二是名分不正,无论杨秀清是否心甘情愿,或是被逼迫,他必须得到洪秀全的正式认可。
解决第一点并不难,杨秀清采用了“调虎离山”的策略,命令韦昌辉前往江西担任宣慰使,石达开去武昌与汉阳解围,而秦日纲则被指令去追击清军残部。三王被调离后,杨秀清便假借上帝之名召洪秀全至东王府,提出自己应被封为“万岁”。
洪秀全被这一提议震惊,随即问杨秀清:“天王应如何称呼?”杨秀清微笑着答道:“万万岁。”此时,事情已经十分明了,洪秀全意识到自己已深陷杨秀清的圈套。
然而,洪秀全并非愚昧之人,他迅速想到了应对之策。他并未立刻答应杨秀清,而是表示愿意在杨秀清生日那天(约一个月后)正式颁布诏书。
杨秀清虽然获得了洪秀全的暂时承诺,但他依然心存疑虑,便召集了亲信胡以晄、陈承瑢和哥哥杨元清等人商讨对策,决定在生日那天举行登基大典。如果洪秀全反抗,他们将在必要时动手。
三王一被调离,天京的军队主要归杨秀清指挥,且其中不乏三万名精锐的广西老兵。此外,杨秀清的势力还在各大战区有着深厚的根基。
得知杨秀清意图杀害洪秀全的消息后,胡以晄感到良心的剧烈谴责,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这一消息告知洪秀全。洪秀全震惊之余,立即采取行动,迅速派人向三王求援,请求他们带兵来保护天王。
秦日纲接到密诏后,暂时放下江南的战事,带着数千亲兵赶回天京。而韦昌辉虽然在江西的战斗尚未结束,但接到命令后,亦带着三千精兵急速赶回。
事态逐渐紧张,韦昌辉和秦日纲决定,趁杨秀清毫无防备之时采取行动。就在八月初三的夜晚,韦昌辉、秦日纲等人率众攻入东王府,杀死了杨秀清。
起初,韦昌辉和秦日纲计划尽量避免扩大事态,仅杀杨秀清及其亲信。然而,东王府内的杨秀清卫兵顽强反抗,二王只得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最终将府中所有人屠杀殆尽。整个过程持续到次日清晨,东王府周围的街道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最终,约有数千名太平天国的战士死于此次屠杀。
虽然此时韦昌辉和秦日纲已经成功掌控天京,但他们深知自己未必能得到安稳,开始对所有与杨秀清有关的人展开清洗。
洪秀全对二王的过度残暴感到震惊,同时,杨秀清的旧部也展开了反抗。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天京城内局势愈发混乱,甚至连胡以晄也在这场内乱中丧命。
最终,韦昌辉和秦日纲完全掌控了天京,但洪秀全深感不安,他开始怀疑二王表面上勤王,实际上是为了夺权。
石达开此时带着少数亲信赶到天京,面对眼前的惨景,他无比震惊,昔日的兄弟竟然被残忍杀害。石达开立即向韦昌辉和秦日纲劝说,要求他们停止进一步的杀戮,但韦昌辉已因权力迷失,根本不听劝解,甚至暗示石达开可能是杨秀清的余党。
石达开意识到自己若继续留在天京,可能面临相同的命运,于是决定悄然离开。当天夜里,他便悄然离开天京,未曾逗留超过半日。
到达宁国后,石达开接到家人被杀的消息,对韦昌辉的背叛深感愤怒,誓言为死去的家人复仇。十月初,石达开带领十余万大军渡过长江,向天京进发。
天京城内由于内乱,士气低迷,能战之兵寥寥无几。石达开给天京城下了最后通牒:要么交出韦昌辉、秦日纲的首级,要么就准备迎接攻城的命运。
韦昌辉最终被逼入绝境,并在这一关键时刻,依旧企图取代洪秀全,围攻天王府。但由于军心动摇,卫队顽强抵抗,韦昌辉的阴谋未能得逞。
混乱中,韦昌辉乔装逃出天京,却被守城的兵丁认出并抓获,最终被斩首示众。秦日纲回京时,也被洪秀全下令斩首。
二王的首级最终被送到石达开军中。虽然石达开心情复杂,但他依旧大度为主,决定不采取过激行动,最终以大局为重,回天京主持政务。
天京事变由此落下帷幕,这场惨剧不仅使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丧命,还导致数万太平军精锐战士的死伤。此事标志着太平天国元气的严重受损,也为其最终的灭亡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