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自己的大臣穿着旧衣服生活节俭,作为皇帝应该是比较高兴的。只不过题目中所说的这个人也就是张昶,事实上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刘伯温识破了他的居心,所以最终劝朱元璋杀了他。
张昶是在元朝当过尚书的大官,不过后来元朝的皇帝元顺帝派他来招降朱元璋,后来朱元璋觉得张昶是个人才,所以张昶反而被朱元璋留在身边。明朝建立后,要成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才能够把天下治理好。而制定法律这种大事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是非常完善复杂的,制定是并不简单的,并不是一般人能够胜任的。
而当过元朝尚书的张昶正是非常合适的人员,所以朱元璋在征求刘伯温的意见的时候,刘伯温就向朱元璋推荐了张昶。当然刘伯温本身可能也有这个能力,但是因为刘伯温明白朱元璋对大臣们都非常猜忌,所以不敢去出这个风头,而推荐了张昶。因为刘伯温认为,张昶在元朝当过那么多年的官,熟悉各种各样的法律,所以制定起来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张昶也确实不负所望,制定出了一套非常完备的法律,在天下安定之后实施,也确实有一定的作用。只不过这个法律执行下去之后,让朱元璋感到不对劲的是,所收的税收居然比被推翻的元朝的税收还要高出不少,这就让朱元璋非常怀疑张昶的居心。只不过张昶一直穿着非常破旧的衣服上朝,从表面上来看应该是一个大清官,所以朱元璋认为,张昶应该不是那种贪赃枉法的贪官,不会做那种伤害黎民百姓的事情,所以就没好去问他。
后来朱元璋在把此事和刘伯温说了之后,刘伯温立刻就劝朱元璋赶快杀了他。因为根据刘伯温对张昶的观察,发现张昶虽然当了明朝的大官,但事实上一直心向着元朝。因为在截获的张昶的信件中发现,张昶实际上身在江南心思塞北,因为作为元朝的官员,张昶实际上一直还非常忠于元朝,一直想回到元顺帝的麾下。刘伯温发现这一点之后,非常后悔推荐了张昶,因为张昶制定的法律就是为了让明朝横征暴敛得罪老百姓,最终让明朝的统治不稳,从而使元朝能够得以卷土重来。
因为张昶是刘伯温自己推荐的,所以刘伯温实在是不好明确向朱元璋说起此事。最后在朱元璋过问自己的时候,刘伯温向朱元璋道出了真实的情况。朱元璋得知实情后非常愤怒,所以立刻下令杀了张昶。因为对于朱元璋来说,留着这样心怀叵测的人在身边,还身居高位,那还了得。
正是因为张昶一直还怀念着元朝,在明朝对他如此好的地步下依然不思悔改,所以最后刘伯温劝朱元璋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