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是继白起死后秦国之顶梁柱,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
王翦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
四大名将唯有王翦功成身退,得以善终。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功高震主,又得罪秦国丞相范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
李牧,赵国名将也,前半生一直驻守赵国北部边境,有李牧在,十多年里匈奴人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公元前228年,秦国派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李牧率军抵御秦军,秦军受阻,秦国用反间计向赵王的宠臣郭开贿赂,造谣说李牧要谋反。赵王相信了谣言,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李牧,又派人乘其不备杀了李牧。
廉颇,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让白起也没办法,被秦国用反间计说秦国怕的不是廉颇而是赵括,被赵王用赵括换回,在赵国青壮年都被秦国坑杀后带领赵国老弱硬是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大将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晚年却投奔魏国不被重用后又去了楚国最后抑郁而终,死在楚国。
只在王翦功劳不输任何人,却能平安度过一生。
当初准备去攻打楚国,当时秦始皇问他攻楚要多少兵力,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始皇又问李信,李信说二十万就行,始皇笑话王翦你老了,不如年轻人了,随后派李信为将,王翦回了老家频阳。
结果李信大败,始皇迫不得已亲自到频阳来请王翦,王翦说:“大王让我带兵可以,我还是要六十万。”始皇给了他六十万大军。
这一仗世人都知道,行军路上,王翦不断地派人向始皇帝要钱要地,表明自己只贪图钱财,没有什么政治野心,用以打消始皇的戒备之心,从而放心让他举全国之兵,最后也是不负众望,楚国全线溃败。这一招被后来的萧何学到,刘邦在外打仗,萧何为相在朝怕刘邦起疑心也是用的这种自污的方式消除刘邦对自己的猜忌,从而得以自保。
司马迁说:“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了六国,功绩卓著,在当时已是元老将军,秦始皇尊他为师,然而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它的根本,苟且迎合,以求容,直至死去。”
王翦深谙作为人臣的谨慎,没有完美的臣子,没有人能做到在外是个征战沙场的将军,在内是个能辅佐君王的贤相,商鞅做到了将相一身,可是孝公一死,商鞅随即就被惠文王处死。王翦要的是皇帝你要用我我就在,你不用我我就告老回乡,只要有人在,国家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才有机会为国尽忠为国排难。
最佩服的就是王翦的智慧,当初,李牧一死,廉颇一走赵国再也没有可用之将,如果王翦在打楚国之前身遭不测,后来李信兵败秦国就没人能与楚国抗衡了,王翦保全了自己同时也是为秦国保全了后继人才,儿子王贲孙子王离都是秦国良将不可多得的人才。
看看秦国这些栋梁,远的不说,商鞅被车裂,就说近的,白起被秦昭王赐剑,吕不韦被秦始皇赐药酒,后面的李斯被腰斩,哪一个不是对秦国功高盖世。
做人还是淡泊一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