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让孩子学围棋!"这话我听了七年,现在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错了!
记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围棋班时,身边的朋友都劝我:"这么小的孩子学什么围棋啊,又枯燥又难,不如学点乐器舞蹈。"但看着四岁的儿子坐在棋盘前专注的样子,我就知道这个决定没错。七年后的今天,儿子已经是业余5段,而这段围棋之路带给他的成长,远超我的想象。
最让我惊喜的是围棋培养的抗挫折能力。你们知道吗?儿子参加18次段位赛,输了整整13次!每次比赛要下10-11盘棋,持续2-3天。看着他满怀希望地去,垂头丧气地回,我这个当妈的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但正是这一次次的失败,让他学会了坦然面对挫折。现在上初中了,考试不理想时,他总能很快调整心态,这种抗压能力在同龄人中特别突出。
围棋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培养的思维方式。一盘棋20-30分钟,每一步都要计算对方的应对。到了业余5段水平,每步棋要考虑20-30步以后的局面。这种深度思考的习惯直接影响了儿子的学习方式。现在做数学题时,他总能把解题思路梳理得特别清晰,老师说这就是围棋训练出来的思维优势。
坚持七年学围棋,这个过程中培养的毅力是最宝贵的财富。看着一起学棋的小伙伴一个个放弃,儿子也曾动摇过。但每次突破一个段位时的成就感,让他明白了坚持的意义。现在他做什么事都特别有韧性,这种品质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太难得了。
说到学习成绩,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现象:和儿子一起学围棋的小伙伴,大部分都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在我们这个高考大省,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他们中出了一个北大的,考上985的也不少。有人说这是围棋筛选出了聪明的孩子,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围棋培养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方法。
围棋还教会了孩子换位思考。下棋时必须要计算对手的想法,这种思维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现在和同学相处时,他总是能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这种同理心让他在集体中特别受欢迎。
记得儿子第一次升段成功时,他兴奋得整晚睡不着。那一刻我明白了,围棋带给他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自信。这种正向反馈让他在面对其他挑战时也充满信心。
现在回头看这七年的围棋之路,虽然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收获远超预期。那些说"千万别让孩子学围棋"的人,可能永远无法理解棋盘上的人生课堂有多珍贵。如果你也在犹豫要不要让孩子学围棋,我的建议是:给他一次尝试的机会,说不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惊喜!
最后想说,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径都不同,围棋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如果你发现孩子对围棋有兴趣,不妨让他试试。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让孩子静下心来思考的活动真的不多了。围棋不仅是一项智力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它教会孩子的,远不止棋盘上的胜负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