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蜀汉的灭亡令人唏嘘。当邓艾率领万余精兵偷渡阴平,直插成都腹地时,刘禅面临着艰难抉择。最终,他选择了投降,蜀汉就此落幕。但倘若刘禅死战不降,又会是怎样一番局面呢?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探讨探讨。
当时,姜维作为诸葛亮唯一的军事接班人,在曹魏大举用兵之际,迅速上报刘禅,可刘禅听信黄皓之言,拒绝出兵防御,致使汉中被破。之后,姜维迅速组织兵力,和廖化、张翼等将会兵于剑阁,阻挡钟会大军继续进军。然而,邓艾这一奇兵的出现,瞬间打破了局势平衡。诸葛瞻父子奉命前去拒敌,可诸葛瞻实战经验不足,很快便被邓艾打败。此时,刘禅召开大会,商议应对之策,朝堂之上,谯周建议投降曹魏,北地王刘谌则誓死反对,要求决一死战,可刘禅最终还是决定投降。
要是刘禅选择死战不降,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姜维。早在此前,蜀国内部就矛盾重重,刘禅宠信宦官黄皓,黄皓权倾朝野,卫将军诸葛瞻、大将军姜维都忌惮他几分,姜维甚至因害怕兵权被夺,选择在沓中屯田。若刘禅死战,姜维处境将十分危险。当时,姜维手中兵力不过 5 万左右,却要面对数倍于己的曹魏兵马。得知成都危急,他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但他正全力对付钟会,无法及时回援。若分兵救援,极有可能被钟会发现。这时候,姜维说不定会想办法制造矛盾,稳住钟会,让钟会显露野心,借钟会之手陷害邓艾。钟会也可能向司马昭传递书信,称邓艾有不臣之心,私自出军妄想占据成都自立为王。且不说这招灵不灵,至少能让邓艾和钟会二人暂时停下侵占蜀地的脚步。可司马昭何等精明,他定会亲自率领精锐之师前来查看情况。如此一来,钟会和邓艾极有可能狗急跳墙。钟会为除后患,可能会对姜维下手,毕竟他手中兵力数倍于蜀。对于邓艾,钟会也不会放过。到那时,邓艾兵马、钟会兵马、姜维兵马,甚至诸葛绪所统领的兵马,都可能相互厮杀。最终大概率是钟会取胜,而邓艾、姜维,甚至诸葛绪,都可能被钟会除掉。姜维所部,很可能在这场混战中被团灭。而刘禅若坚持死守成都,最终也可能被钟会攻杀。如此一来,姜维不仅可能提前 “退休”,还性命堪忧。
再者,孙吴大军很可能趁机攻打蜀国,瓜分蜀地。《襄阳记》中记载,蜀国灭亡之时,孙休不顾孙刘联盟情谊,率先派遣陆抗等人围攻蜀国永安,只因蜀国战将罗宪誓死保城,才未能得逞。试想,当成都被邓艾进逼,姜维又和钟会对峙时,孙吴怎会放过这大好良机?他们大概率会打着支援蜀国的名义,出动大量兵马,实则意图瓜分蜀地。不过,孙吴此举可能会遭到钟会、邓艾,甚至司马昭的联合进攻。但要是孙吴倾国出兵,钟会、邓艾等人恐怕难以抵挡,最终孙吴说不定真能夺取蜀国江山,就如同当年刘备倾国之兵攻打孙吴一样。
此外,蜀国内部也会陷入严重失衡,甚至起内讧。蜀汉集团内部派系林立,有荆州派系、东州派系、益州本土派系,还有地方豪强等势力。大难临头各自飞,当时不少官员在邓艾兵临城下之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跑路,甚至建议刘禅投奔南王孟获,以求自保。还有官员指出刘禅听信黄皓、溺于酒色,认为大祸将至,主张投降。从这些就能看出,当时蜀国其实已起内讧,绝大多数人选择自保。诸葛瞻战败后,成都根本没有能抵挡邓艾的战将。刘禅若想等到姜维回师救援,根本来不及。且川中无优秀战将,一来无法匹敌邓艾,二来大多对蜀国失去信心,无心再战。北地王刘谌誓死要求死战到底,刘禅却坐观其自尽,这足以说明,刘禅已看透局势,若死战,恐怕会引发集团内部矛盾,甚至内讧,最终自己可能像当年吕布一样,被众人生擒。
刘禅投降邓艾,从某种意义上讲,虽让蜀汉灭亡,却也让邓艾走上了断头路,还保住了刘备一脉后嗣,避免了成都百姓生灵涂炭。这么看来,刘禅的投降,或许是在当时局势下无奈却又相对正确的选择。
各位看官,对于这段历史,对于刘禅的抉择,你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不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的,别忘了点赞关注,愿您点赞之后财运亨通,关注之后福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