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烈李定国、郑成功、袁崇焕、孙传庭、刘綎、李如松、史可法、卢象升、熊廷弼、曹文诏等十位英雄,视死如归,挺身报国,他们无愧为明朝末年的忠臣义士。与此同时,以下七位英勇将领同样戡乱御侮,急公为国,慷慨赴难,英风烈气,亦不逞多让,堪称一时忠臣义士。
何腾蛟,字云从,贵州黎平人,才智出众,少年时以平定土匪而声名鹊起。恰逢大明江山危在旦夕,国破家亡,何腾蛟不畏艰难困苦,始终坚持忠贞之心,毅然组建了荆湘十三营,积极抗清,任职南明湖广总督。虽然最终在战斗中兵败被俘,但他始终没有屈服,毅然选择为国殉难。年仅五十八岁时,他英勇殉国,朝廷追赠其为中湘王,谥号文烈。
张煌言,字玄著,浙江宁波人,早年中举,以满腔热血投入兵事之中,最终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在国家危亡时,张煌言投身抗清事业,多次带兵过长江,度过了艰难的二十年,直至战败,仍旧不肯放弃,誓死抗清。即便被俘,他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朝廷追谥忠烈。
邓子龙,字武桥,江西丰城人,身形魁伟,武艺高强,他屡次征战沙场,屡获战功,勇猛无比。曾参与御敌防倭,在露梁海战中,他年逾古稀,依旧英勇无畏,奋勇争先。可惜在战斗中,船只起火,他在绝望的局势下力战致死,壮烈殉国。朝廷追赠其都督佥事。
孙承宗,字稚绳,河北高阳人,容貌奇伟,须髯如戟。作为宰相,他统领蓟辽地区长达四年,成功修筑了宁锦二百里防线,有效稳固了防守。虽然恢复的任务艰巨,但孙承宗凭借着非凡的才干和战略眼光,足以保证边境安全。后来因宦官陷害,他辞官回乡,身心疲惫。清兵围京时,崇祯帝急召他出山,策马奔赴,成功击退了皇太极的进攻。但因遭大臣弹劾,他被罢免回乡。直至清兵再度入侵高阳,孙承宗重新振作,英勇守城,最终全家百余口壮烈牺牲,忠烈传世,朝廷追谥文忠。
满桂,河北宣化人,籍贯山东枣庄,蒙古人。年幼时便入中国,精通骑射。早年起兵,虽不精通文墨,但在征战中屡立战功,屠敌无数。其忠勇绝伦,始终和士卒同甘共苦。在宁远、宁锦的战役中,他屡建奇功。清兵犯京时,满桂带兵勤王,英勇出城与敌决战,最终壮烈牺牲。朝廷追赠其为少师,昭显其英名。
黄得功,字浒山,安徽合肥人。性格刚烈、忠勇非凡,善骑射,冲锋陷阵无所畏惧,曾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屡建战功,擒马武、斩王兴国、破张献忠,镇压了刘超的叛乱。因功升任总兵,封靖南伯。福王朱由菘即位后,黄得功奉命镇守滁州、和州,并最终晋升为靖国公。然而,局势逐渐恶化,扬州、镇江失守,福王出逃避难,黄得功则誓死效忠,未及前往浙江便英勇迎战敌军,英勇牺牲,壮烈殉国,后世追谥忠桓。
秦良王,字贞素,重庆忠县人,马千乘之妻,继承丈夫职务,带领部队深入敌境,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她智勇双全,不仅擅长骑射,且通晓文墨,所部兵力纪律严明,闻名遐迩。在参与南川路战役时,她屡次破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她的指挥才华获得了崇祯帝的褒奖,封为二品诰命夫人。秦良玉立下赫赫战功,在张献忠入川之际,她坚守石柱,虽屡遭敌人进攻,但始终坚守岗位,最终因其英勇表现,历史上唯一作为女性被列传的将领,她的忠诚与勇气至今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