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当年修建三峡大坝,有9位专家提意见反对,他们的顾虑发生没?
创始人
2025-09-03 08:33:41
0

1992年,七届二中全会上国宝级水利专家郭来喜带领着九位顶尖人才,不仅坚决反对三峡大坝的修建,更是拒绝在批准文件上签字。

这件事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所有人的不看好,却没有改变上级领导的心意。

周总理顶着巨大的压力,批准了修建工程,从1994年到2006年,如今的三峡大坝成了全中国展现给世界的名牌,它的出现应和了八个大字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那么为何当初九位专家要提出反对意见?他们的顾虑发生了没有?

修建大坝的设想

提出修建大坝的想法,应该追溯到民国时代。辛亥革命爆发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国民政府成立,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先生的一生都是鞠躬尽瘁,除了政治经济,孙中山先生最关心的就是老百姓的生计,而修建水利就成了必要的条件。

1919年时,孙中山先生就曾发表了一篇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

,里面明确提出兴修水利有助于水流溯回,更可以借助水力发电。这个设想虽好,但当时的条件却十分有限。

抱着试错的态度,国民政府在1930年就派专家去往扬子江流域勘察,整整两年的时间,都没能给出好的结论。

于是在1932年,国民政府再次派遣勘察队实地勘测,两个月后,勘察队写了一份测勘报告,里面拟定了两个修建地址,

葛洲坝、黄陵庙。

当时的政府官员欣喜若狂,这就意味着这项工程可以实现,但看到工程预算后,就再也笑不出来了,国库里根本没有这么多钱可以支撑。

这个时候的国民政府就想跟别的国家一起建造,挑来挑去只有美国,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这个超级大国都是首选。正当两者将要实现合作时,抗日战争打响,前方战士浴血奋战,军饷紧张再也没有精力去管三峡大坝的修建了。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无耻地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加入二战,国民政府与美国有了共同的敌人,两者迎来了再次合作的转机。1944年,日本在东南亚战场上节节败退,给了中美两国喘息的机会,三峡合作建设又被提上了日程。

美国同意帮助国民政府修建大坝,但前提条件是,中国要低价把农业化肥出售给他们。这个条件看似没什么问题,可一旦成交,今后中国的损失将会高达9亿美元,毕竟中国是农业大国,美国地广人稀需要的化肥成百上亿万吨。

眼下我们需要美国支持,也需要高超的技术,无奈之下国民政府答应了这个条件。次年美国就带着技术人员和资金来到了长江流域准备着手建造,然而内战爆发,局面不亚于抗战,三峡大坝的建设被一度暂停。

没捞到好处的美国,撤回了所有的技术和资金,国民政府也宣布工程作废。

四年的内耗战争结束,三峡大坝的建设又被提到了桌面上。

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想要发展,必然要先保证老百姓的生活。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作为高潮出现,就注定了人类的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第一次没有抓住改革,这次新中国的成立必然会加大重视。

那时候国内的普及水电量是非常少的,煤炭发电还占据着主流,每年消耗的数量庞大,国家一穷二白根本没办法支撑,最重要的还是煤炭的形成经历了数万年的时光,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一辈人用完了,下一辈的人就没办法生存了。

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正常的日子,领导人对于水力发电、三峡大坝的建设一直付出实际的努力,重点对待,负责三峡水利的总工程师林一山,被伟人亲自接见了六次。从1953开始,伟人就问林一山,可不可以实现“南水北调”。

林一山毫不犹豫地展开地图给伟人讲解,他的想法是可以尝试的,并表示建造三峡水库绝对是最优选择,得知此消息的伟人,内心十分欢喜。对于人民来说,一个三峡大坝可以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更解决了长江不定时泛起的洪灾,此后的五年,周总理总是与伟人讨论可实施的方案,两人经常工作到深夜。

但多次召见林一山,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

新中国缺技术、缺钱,还缺物料,这些是当前最大,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伟人眼含泪花,他明白林一山的无奈,也明白现在的中国没办法交出满意的答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工程并没有停下脚步。

1955年,为了能进一步实现建设方案,周总理亲自书信希望能得到苏联的帮助,苏联政府方面派出了12人的专家团队,到达了我国长江流域进行勘察。

怀揣着希望等待着结果,整整三个月,勘测专家一致认为三峡地区不适个修建水库大坝,

这些话直戳国内专家的心窝,努力了这么久,竟然被全面否决,不甘心的工程师们上书请求修建,两种声音不断争吵。

周总理最终做出选择,签署了关于修建三峡水利枢纽的资料文件,国内的专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并于1958年6月给出了实际的建造方案。正当大家如火如荼地决定动工日期时,饥荒爆发,国家为了救灾拿出大量的钱财,修建三峡大坝的机会被搁置。

再次被启动的时候,已经到了1970年,上级领导不想再等了,第一站就要修建葛洲大坝,国内的能源供应已不足,葛洲大坝修建正是为了应对这次危机,也为修建三峡大坝趟平道路。

1986年,邓公主席出席会议,在会上专门强调三峡大坝修建的重要性,根据指示,国内的专家开始拟订方案,可随着方案一点一滴地出现,所有人开始犯难,

这不仅仅是时间精力的问题,劳民伤财、破坏生态成了最主要问题。

于是在1992年的最后表决会上,就出现了9位专家拒绝签字的情况,因为当时的投票赞成票为1767,反对票177,少数服从多数,三峡大坝必然要修建。

那么专家到底担心什么样的问题呢?

专家担心的问题

在修建方案中指出,整个三峡大坝的总长度193公里,全面覆盖了湖北和重庆两地,长江的背后是农田是村庄,要是想要修建,第一件事就是治洪。

那么群众必须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两地需要转移的人口大约在110万,

国家需要修建多少城市才能容纳的了,建设城市的资金又该在哪里来?三峡工程已经是耗费了天价,哪还有多余的钱去建造城市?

更何况,这次大迁移需要的时间不会太少,人员安定性和生计问题更是必须解决的事,九几年的中国怎么可能做到这一点?

再者就是生态问题,生活在长江上游的珍稀动植物非常多,白鲟鱼、岩原鲤这些生物会遭受灭顶之灾,它们的习性是半溯河洄游性,每年的特定季节都会游到长江下游产卵,而后鱼群生长完毕后再回到长江上游,往复循环。

可三峡大坝设计的高度大概在185米,长度2309米,就算鲤鱼跃龙门也没有力气过去,游不过去的鱼,除了灭绝没有任何生存下去的空间。

生态环境一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保不住,河中的泥石流被拦腰截断,所有的泥沙沉溺在水库末端,等到水位上涨,冲刷的次数多了,泥石流就会往上倒流,四川泸州等地的河床不断被升高,江南鱼米之乡的两千亩良田在江水两侧,一旦山洪频发,那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说上述理由都可以解决或者忽略不计,那么国防问题,是不能避免的存在,长江三峡担负着整个华中地区的输电量,如果有一天,三峡大坝被外界摧毁,整个地区将陷入一片黑暗,到时候中华民族绝对是不战而败,被敌人放在火上烤就是最大的煎熬。

付出了相当大的财力物力,一旦失败,就是全国的重创,世界上的大坝确实不少,但沙涝越巴昆大坝、塔曼斯尼大坝,都在一片反对声之下停工了,九位专家依据合理的事实给出了答案,他们反对得有理有据,绝对是担得起国宝级的荣誉。

但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三峡大坝也是非修不了,现在的看来可能困难重重,但十几年后,绝对是利在千秋,当年修建大运河,隋炀帝劳民伤财,但如今看来这是个最正确的决定,于是上级领导决定顺应民意,修建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建成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大坝在一片欢呼声中正式启动。整个大坝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主坝体、发电建筑、通航建筑。

到1997年,三峡建筑已经实现了长江大截流,水库里的水位从原来的六十六米,提升到了八十八米,最令人惊喜的是,水库蓄水能力非常强,周边的景观、农田没有丝毫受到影响。

一个大型的发电站,大约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按照测算资金要想回本大约需要50年,而且发电站不可能只建一个,这项投资很多人开始建造前并不看好。为了能筹集资金,国家还发行了债券,但仅仅3年,第一阶段就完工了,这速度堪比火箭,让所有不看好的人员统统闭了嘴。

到了1998年,第二阶段的工程一开始,想拿下竞标的企业数不胜数,他们知道这个项目亏不了,所有的先进机器全部派上了用场,时间比预期缩短了一倍。仅仅六年的时间,水库就达到通航、发电的正常使用,发电站更是建造了一排又一排,所有人都惊呼

不可思议的中国速度。

三峡大坝的建成,让整个华北、华中地区得到了最大力度的发展,整个电站分为三块,地点电站、后式电站、电源电站三者平均发电量能达到882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大坝。

推进工作完成后,第三阶段的翻新开始进行,长江地区停运了67天,终于在2003年的6月宣布三期工程结束。

这次翻新最大的奇迹在于,除了张飞庙需要拆除重建,周边的古代建筑全部完好无损地保留地保留了下来,此后的三年内,屈原祠被重建,张飞庙重建,其他建筑也做了翻新。

2006年5月20日,随着礼炮声升空,当地政府宣布三峡大坝全线竣工,整个大坝总花费2400亿,耗时12年,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奇迹。

2007年,三峡大坝被国家认定为了5A级风景区,15年的时候更是入选了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的地方。

当年专家们的顾虑只有小部分出现了弊端,但绝大多数都是利国利民的。自从三峡大坝建成以来,每年以1031亿千瓦的发电量傲视群雄,水电的利用,不仅保护了空气也保护了自然资源,而且长江平原地区的GDP不断攀升,江南鱼米之乡,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盆子”。

如今的中国不是120年前列强环绕的时候,如果真的出现外敌入侵,相信任何国家都不会在中国讨得了便宜,

这项工程从提出设想到全线竣工,跨越了八十七年,这是见证中国百年发展的基石,也是所有中国人民的骄傲。

百年前的屈辱到如今的荣耀,是我们自身强大的表现,三峡大坝的出现也向世界各国展现了我华夏民族的劳动智慧。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门... 门阀士族制度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秩序,更是一种政治选拔体制。它在中国古代延续了近五百年,深刻影响了社会的...
原创 中... 自古以来,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复杂而纠葛,历史的长河中,不仅仅是近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中国屡...
原创 五... 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稳固北方局势,他在匈奴人集中的地区设立了“五部”,这类似于现代...
原创 揭... 几年前,一位有心人偶然发现,台湾某大学教材《近代两岸十大名将领导风范》中,入选的将领不仅有国民党方面...
原创 方... 自梁山成立以来,凭借强大的战斗力,几乎没有敌人能抵挡其锋芒。但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梁山却付出了惨重的...
原创 邓... 四川自古以来被誉为“天府之国”,不仅是物产丰富、风光迷人的地方,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原创 看... 在许多影视剧中,孝庄被描绘成一位拥有“沉鱼落雁”般美貌的草原美女。她不仅深得皇太极宠爱,还能够让多尔...
原创 消... 清朝灭亡时,原本隶属于中国的23个藩属国中,8.5个被英国控制,7.5个被俄罗斯占领,2个被日本吞并...
原创 文... 许多人可能听说过“文王拉车”的故事。传说中,周文王姬昌为了寻找能够辅佐自己治国的贤能之士,走遍了大江...
原创 顺... 虽然我们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社会的许多成就通常都与个人的努力和双手密切相关。然而,尽管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