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矛盾。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江东自古多才俊”,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江东真的是能人辈出,一个是地理条件优越,另一个就是繁华造就了很多上进青年。
能人众多便会造成世家林立的局面。
大家都知道,东吴是如何建立起来,是靠孙坚、孙策两辈孙氏族人打下的基业,然后通过孙权的正确发展政策联刘抗曹,最终占得三分天下其中的一份。
虽然与曹刘两家的合法性(挟天子以令诸侯及汉室宗亲)相比没有说服力,但他却是三国中存在最久的政权。
偏安一隅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其中一个因素,另一个就与世家大族的团结合力是分不开的。
东吴政权其实是依靠的孙氏家族政治上的话语权与世家大族强有力的军事集团与地主武装相结合的产物,平衡各方的势力,共同维护江东稳定。
东吴的目标始终都是一致的,采取守势区域割据,维持地方的经济利益是各世家大族心照不宣的态度。
无论是经济分配还是军事力量的建设问题,基本采用的是世袭形式,很多时候财力,掌管的地域都在扩张,兵力的增长也都体现在世家大族在朝廷上的话语权。
陆逊便是世族大家的代表
很多人说,陆家与孙家仇怨已深,最后是因为孙权仰仗陆逊的军事能力,双方才缓和了血仇矛盾。
实则不然,孙坚在世的时候,他曾经救过陆康的从子,双方还进行了联姻。
陆家主人陆康的死有人怪罪于孙策,这也是不对的。孙策攻打陆康守着的庐江并非出自本意。当时,孙策委身于袁术,实在是没有办法,况且丢了庐江之后,陆康过了一个多月才撒手人寰。
更何况,后来陆康的儿子也成为了孙策的座上客,细细琢磨起来,就没有仇怨什么事了。
后来当孙家入住江东成为了事实,就更没有理由再出现任何矛盾了,一个家族的建立,靠的是香火和利益的延续,抱着仇恨不前,是没有未来的。
况且,陆家的子孙也确实是有抱负,有理想的,这其中就出了一个陆逊,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进东吴政权的舞台之中,并且越来越深受孙权的喜爱。
从一开始的讨伐窃贼,就可以看出,陆逊做事情真的是可以用完美来形容,从亲自招兵,到讨伐,最后与贺齐的配合,取得胜利,可以说是有条不紊。
渐渐地,孙权让他参与进日常事务讨论当中,也越来越得到赏识。
有文献记载曾说,孙权为了让陆逊能够更好地处理政治事务,还给他印了一个自己的印章,单从这一点,足以说明孙权对陆逊的信任。
一点点的,孙权挖掘了陆逊军师方面的能力,从一开始沉着冷静面对费栈的叛变,到后来可以对战英勇的关羽,只一封书信便让关羽大败。
陆逊是靠自己的能力让所有人心悦诚服,
并不是靠关系拉拢一点点走上台面。他所做的一切,都让人由衷敬佩。
能力出众也就罢了,心胸也着实开阔,可以对于举报他的人也是一笑了之,对待百姓的也总是将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这段三国时期,陆逊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臣子,也是敌对势力时刻提防的对象。
东吴的实力也在他的谋划下越来越壮大,即使自己占据高位,也没有迷失过自己。他可以做的,只是尽心尽力,而只要是他能给出的意见,也都会被孙权采纳。
立场不同,最终走向不同道路
直到后来,陆逊的名望越来越高,自然而然的他便做到了丞相的位置,此时他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他在说出话之前也都是思之又思,想之又想,稍有差错,受到伤害的可能不仅仅的是别人,还有自己。
在立太子这件事上,他已经做到了很小心,一直没有参与其中,他始终认为,一国之君,能者居上,不该用一些手段去夺取。
可是,后来太子惨遭陷害,作为一个正直的臣子,陆逊觉得自己应该说一下自己的意见,也因为自己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被孙权认定为参与了宫斗,甚至陆逊被划定在了太子的一方。
陆逊毕竟有军力,有自己的一方势力,孙权不好正面打压陆逊,只能把陆逊几个参与内斗的侄子流放,甚至把有关联的吾粲找了个罪名押进狱中,并被处死。
人都是这样,特别是觉得自己保持中立,却被别人定性恶劣,被猜忌,被误会,内心都会接受不了,何况陆逊这个一心帮助东吴守卫壮大的能者,被误会后,内心肯定委屈到了极点,一点点又从愤怒转化到失望与无法释怀,
这是一根刺,让本来相好的君臣之间有了一条沟壑。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陆逊抑郁而终,孙权就这样失去了一个尽心尽力,思想纯粹的臣子,乃至挚友。
很多事情都要靠时间去证明,后来孙权在王位争夺的一系列事情中终于发现了问题,看明白了事实的真相。即使再后悔,也已经为时已晚。
悔不当初,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失了心智。对于陆逊的忧愤而死,孙权内心也是久久不能平复。
之所以有陆逊的东吴还是最后走向了衰亡,我们从这几方面已经可以了解到了。
一个是王位继承的问题,自古至今,遇到这种问题只会削弱国力,多方争斗,其实是在根本上损害了政权的根基,动摇了根本,以为各方势力都参与了其中,
可想而知,消耗有多么的剧烈。
第二个是东吴政权形成的框架,孙家的一言堂加上身边围绕的世族大家。世族大家管理得当,在政权巩固上是一种助力,无论是资金还是兵力调配都很容易。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世族大家的关系处理不好,这将很微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之间都会有牵制,有内耗。
这也许就是蜀国可以连年北伐,而东吴只能坚守一隅的原因。
陆逊是一个好臣子,也是一个能为百姓设身处地着想的好官,但是他确实也是一方世族大家的主人。
他的能力,让东吴逐渐兴盛,但是他的身份其实也制约着东吴最终的发展,只能说,这是一个不是很健全的架构组成,最终走向衰弱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
孙权了解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年事已高,想要再处理这些问题已无力回天,最终东吴的处境越来越窘迫,最终一点点被西晋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