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叫做“春秋”?
创始人
2025-09-03 04:32:47
0

春夏秋冬,四季便是一年,“春秋”,这是春秋时代人的浪漫。

周代分为东西周,西周早,东周晚,而东周,却是诸侯加剧厮杀,加快撕烂脸皮的一个时代,也是这个时候起,于是东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三家分晋”为分界线,此前是“春秋”时代,此后是“战国”时代。

所谓“春秋”,据说是来自于鲁国所著的史书《春秋》。

而当时的人间,没有太多的“日期”划分,跟后来史书的具体到“七月十三日子时”之类的精确时间不同,鲁国的史官们,喜欢拿春夏秋冬来说事。

又或者说,他们只喜欢拿主观觉得该记载的事情写进去。

事不详细,可是却把标志性事件写了下来,某一年春,某一年夏,又或者某一年冬,鲁国人这本书成后,沾沾自喜,总要起个名字吧,既然都以人间的四季来写这两百多年的故事,那么就以“春秋”为名吧。

人世沧桑,江河变换,日月更改,不过春秋。

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文人、史学家韦昭就曾经写过:

“以天时纪人事,谓之春秋”。

西晋时的杜预就曾说过:

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则错举以为之名也。

所以“春秋”是纪年,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史观。

不过春秋却不是《春秋》,在孔子之前,春秋只是一些史官散碎的文字,反正什么事情都有,一件事情又有多种说法和看法,为了把这些事情集合成体系,也就是推出一个“权威性”的标准,孔子再进行编著,精益求精,这才成书《春秋》。

《春秋》地位很高,这部史书成型之前,中国是没有“编年体”的史书,甚至还可以说,《春秋》的出现,是一种启迪,是对“周史之法”的一种补充,后世的史书,都是《春秋》的一种延伸。

可若是以鲁国的“春秋”盖称全天下的春秋,那未免就是有些托大了,因为鲁国不是镇压天下,震慑周天子那般的存在,既然没有相对应的实力,鲁国《春秋》也还不足以让这个时代,被称为“春秋”。

之所以这个时代被称为“春秋时代”,还是因为各国在这个时期的“史”,都被称为“春秋”。

春秋不是鲁国独有,齐国、楚国、赵国、秦国等国都是人间,都有四季。

周代天子大致是有律令的,要求每个国家的史官“修史”,这个史的用途究竟是送到王畿给天子观阅,还是为了留下火种,传播给后人,具体的目的不得而知,但是周代对于各国,有着“史”的要求,也就是前面说的“周史之法”。

在《墨子》里面,就曾多次提到“各国春秋”:

“著在周之春秋”

“著在燕之春秋”

“著在宋之春秋”

“著在齐之春秋”

可能当时他们的“史书”不叫春秋,可是在历史的更迭下,大多数史书被毁掉了,其中还有一些国家都消失了,春秋不复,所以后人就以孔子的《春秋》来代指春秋时代的各国史书,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春秋。

鲁国《春秋》到了汉代,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其实《春秋》未必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但《春秋》,的确是唯一一个可以追溯的,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或许他之前还有,可是找不到了,也没有证据表明,因此《春秋》乃是第一。

关于“春秋”的说法,更早还可以追溯到“甲骨文”。

在一些古人的“甲骨文”中,发现当时的人们把一年称之为“春”,他们认为一年就只是“春”,所以把一年称之为“春”,认为春便是年。

而秋,则是在商朝的“武丁”的祭祀中被追溯到,当时商超统治者认为年便是“秋”,又把年称为秋。

因此到了周代,集合以前时代的看法,综合春秋,便把“纪年”称为春秋,春秋更多是代指逝者如斯的岁月,一种感慨,到了书面上,就成为了史书的代称。

到了汉代,鲁国《春秋》因为是“幸存者”的缘故,地位很高,被看作是古往今来最绚烂的中华篇章,《春秋》被列入“五经”,儒者对这本书奉若神明,而每一个大才,必须也要读《春秋》,不然则对过去未来没有把握。

鲁国的春秋,从公元前722年的鲁隐公元年,一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公元前481年,这两百多的人年跨度中,有着很多的鲁国统治者的故事,与其一起的,还有同时代、同时间线其他国家发生的故事。

于是汉人读史,便深读《春秋》,司马迁更是如此,司马迁对《春秋》的褒扬很高,因为春秋时代的末期,左丘明编著了《左传》,这本书也被称为《左氏春秋》,本质是《春秋》的拓展,司马迁著史,受这两本书的影响颇多。

随着时代的更迭,儒生越多,大家发现,春秋很重要,而还有一些“春秋”已经失传了,既然在那个时代,每个国家都开始自觉记载历史,不管是成体系还是不成体系,这种集体性的行为,让中华民族进入了“编年体”时代。

便因此称那个时代为“春秋时代”。

所以“春秋时代”,既是《春秋》,也是对那个时代古人对历史观念的一种改变的概称,他们知道了春夏秋冬,但是并不吝啬于感受,局限于眼球感官,他们记载下来,这是一个文明的开端,这也是为什么说,此乃文人的浪漫。

春秋时代,是东周混乱前最后的浪漫,本来按道理来说,周代很早就已经诸侯割据了,中原实则开始分裂,可因为有史,各国之间还能形成牵连,在领土矛盾上,还没有那么大,所以当时的风气尚好。

春秋时代的“结束”,便是以“三家分晋”开始的。

三家分晋,强大无比的晋国最后溃败于内部的争权夺利,若是强大的君王,说不定还能以此进行帝王心术,可惜的是,三家太强,最终不得不让周威烈王将赵、魏、韩三家裂土封为诸侯,这三家人,各自为强。

因为都很强,分家只是权宜之计,其实大家都想互相吞并,而公元前376年,晋国的君主被废,晋国正式灭亡,这一场关于诸侯国世界的霸主死亡,让中原大地的血腥味渲染,大家看到了霸主死亡的可能,战端再起。

既然战,那便是“战国”,战国七雄确立,各国开始了和浪漫的春秋时代不一样的蜕变,变法的变法,强军的强军,复苏经济的复苏经济,这是周代因为“竟备”而引动的全社会发展,当然啦,主旋律还是为了战争开路。

春秋已经遥远,周礼已经实亡,这个时候的七国也还是在写着自己的史,可是文字已经“分化”,各国文字派系不同,再也看不懂彼此的春秋,这个时候的战国,已经有点“割裂”的意味了,再不结束,就是民族性的崩坏。

所以有了秦国一统天下后,书同文、车同轨,不过秦始皇在做这些事情之余,却是排斥了很多思想派系,焚了书,坑了儒,而最主要的,是所焚的书里,就有很多春秋时代各国的“春秋”史书。

这种矫枉过正的办法,让春秋时代成为了一个“大迷雾”,很多事情都解不开了,而第二次对于“春秋”史书打击沉重的,乃是项羽后来焚烧关中,烧毁了大量的历史典籍,到了汉代时,春秋成为了孤本的过去。

因此人们怀念那个时代,看《春秋》,念春秋,唤之为春秋。

相关内容

旅游媒体|在华第100家戴...
时尚广州新媒体讯:在酒店业的宏大棋局中,真正的“地标”早已不是建筑...
2025-09-03 00:49:17
金大川雎晓雯一家三口去迪士...
搜狐娱乐讯 9月2日,有自媒体曝光一段金大川雎晓雯带女儿去迪士尼的...
2025-09-03 00:48:50
中国沾河平台:让黑龙江旅游...
在中国东北大地上,有一片被森林群山环抱的秘境,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绿...
2025-09-03 00:47:40
景德镇陶瓷景科院院长梁子轩...
在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梁子轩的名字如雷贯耳。作为景德镇陶瓷景科院院...
2025-09-03 00:34:18
原创 ...
汉唐时期的封建社会由于统治制度不完善,中央集权相对较弱,以至于有些...
2025-09-03 00:34:17
邓小平说他是我军一位猛将,...
1973年10月,邓小平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到韶山,在一位烈士遗...
2025-09-03 00:34:09
原创 ...
在14世纪时,一场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先在意大利各城邦兴起,后扩...
2025-09-03 00:34:06

热门资讯

原创 盘... 哈喽大家好!今天小编来给大家盘点一对三国名将父子,父子二人皆是不分上下的杰出名将还都被评 入武庙七十...
原创 秦... 胡亥, 秦始皇的 第十八子,秦朝第二位皇帝,所以也叫秦二世。 说起胡亥,我觉得再也没有比他更败家的皇...
原创 公...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帝王,这十位都创造了无人能超越的卓越功绩,对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秦...
原创 李... 隋朝末年民不聊生,隋炀帝荒淫无道,残暴不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一起四处征战,立下赫...
原创 鲁... 相信大家对鲁班还是有很深印象的吧,虽然说鲁班距离我们几千年,但是他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地位那是极其高超的...
原创 魏... 士人既可借此获得名声以便出仕,亦可借此在危难之时全身而退。但是,同样是魏晋之际,同样追求名士风度,家...
原创 美... 众所周知,二战爆发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苏各自率领一帮小兄弟,建立了两大阵营,为了抢占...
原创 魏...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终于拿下了顽抗的赵国。赵国灭亡后,秦王嬴政的野心不断膨胀,继而想要统一六国。...
原创 晚... 晚清后下落不明的4件国宝,许多人心心念念,却只闻传说不见踪影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皇帝们几乎都喜欢收藏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