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国家,政府的好坏,除了制度的制约,就是个人能力的优劣,尤其是身处高位的政府首脑,能力素质直接决定一国之盛衰。
对于优秀甚至卓越的领导者,古代一国最重要的国君,贤臣,良将,如何恰当,甚至有逼格评价当然很重要。
举例说明一下:
比如,国君一般用这些词语评价:
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真知灼见,用人不疑,举贤任能,远见卓识,公而忘私,深谋远虑
等等。
比如,贤臣一般用这些词语评价:德
才兼备,忠心赤胆,旷世奇才,力挽狂澜,高风亮节,有口皆碑,夙兴夜寐
等等。
比如,良将一般用这样词语评价:
临危不惧,面不改色,勇冠三军,骁勇善战,镇定自若,奋不顾身,智勇双全,急中生智
等等。
但这些评价都失之空洞,缺少细节,缺少看得见的内容。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则不会如上所述去评价一位国君,贤臣或者良将。他的方法是用当时贵族最推崇的《诗经》内容来阐述其行为细节。
左丘明用的是既典雅又细致的点评方法,既接地气,又有画面感。
且看《左传·文公三年》载: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
秦穆公在经历两次对战(殽之战和彭衙之战)晋国失败后,破釜沉舟,终于在王官这个地方打败晋国一次,并去失败之地殽祭奠死去的将士。就此,秦穆公专心经营本国,并向西发展,稳固后方,遂称霸西戎。
而对秦穆公及其谋臣良将称霸西戎,左丘明的评价:
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阙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秦穆公,左丘明以“举人之周,与人之壹”八字评价,细节是“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其画面是秦穆公亲自去沼泽,去野外采集祭祀所用的东西,以此表现其亲民形象,夙夜在公的形象。
良将孟明,左丘明以“不解惧思”四字评价,细节是“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意思是日夜不停工作,为了是报答秦穆公。其画面感就会是一人在衙门的深夜,灯下不断工作的画面。
贤臣公孙枝(字子桑),左丘明以“知人举善”四字评价,细节是“诒阙孙谋,以燕翼子”。意思是公孙枝像燕子一样护佑秦国及其子孙。燕子形象就更为生动且接地气。
由此可见,评价政府官员,最重要的是体现细节,而不是一味空洞无物的虚词滥调。这对于体制内的人,更是应该掌握的技巧和能力。
另外:左丘明引用诗经“于以采蘩,于沼于沚”,“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和“诒阙孙谋,以燕翼子”。这三句分别出自《诗经·国风·采蘩》,《诗经·大雅·烝民》和《诗经·大雅·文王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