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几乎已经成为我们面对食物诱惑时的心理阴影。它提醒你,要克制,要谦让。
孔融也因此成为中国很多小朋友榜样的天花板。
但是孔融,却从来不是乖乖仔。
据《世说新语》所载,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孙,在独尊儒术的汉代,这个出身绝对是名门。当然,孔融确实也是打小就聪明伶俐的。
当时有位名士叫李膺,家里宾客来往络绎不绝,10岁的孔融想去凑个热闹,但看门的不给进,小孔融就说:你快去禀报,我是你们家老爷的亲戚。
李膺见到孔融,问他怎么回事,孔融说:“我姓孔,你姓李。我祖先是孔子,你祖先是老子。我祖先孔子曾经拜会您祖先老子为老师,所以咱们是世交的关系。”
这种很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一般人不会喜欢到哪里去,但李膺和一些宾客却大为叹服。
在座的有一个叫陈韪的就不喜欢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就是说小时候看似聪明,长大未必有什么出息。
真是像极了我们对这类孩子的一般看法。
孔融马上就怼回去:“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意思是,想必您小时候一定很了得,意思是看你现在这德行。
可想而知陈韪的脸当时得多难看。
孔融小时候这种爱抬杠的性格可以说保持到死,甚至说,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这种性格而死的。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建都许昌之后,招揽了孔融。开始两人关系还是蛮好的,毕竟孔融也是有文才的,而曹操当时也需要有文才的人追随左右,一方面可以帮他成就大业,另一方面可以给他增添一些光芒。
而孔融却渐渐看出曹操并非真心匡扶汉室,只是要实现自己的野心,所以渐渐的,两人的隔阂也越来越大。
曹操打败了袁绍的儿子袁熙,就把袁熙的老婆,大美人甄氏抓了赐给儿子曹丕当妃子。
孔融对此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上面有“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的话。
曹操心想自己也读过书,从来没听说武王伐纣,然后把妲己赐给周公的事啊,于是就去请教孔融是怎么回事。
孔融却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意思是从今天你打败袁熙、你儿子娶人家媳妇这事来看,古代估计也差不多,这是我猜想的!
这是赤裸裸的讽刺啊,曹操当然不爽,但也只好忍住不发作。
袁氏的残余势力逃到东北,投奔乌桓,曹操为了平定大后方,打算远征乌桓。孔融认为这是在赶尽杀绝袁氏一脉,觉得没有必要,再者,劳师远征很可能会得不偿失,于是他又讽刺地说:
“您这次远征乌桓、荡平海内,可以顺便把‘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这两件旧账,一并算了吧!”
“速慎”、“丁零”是生活在东北的两个古老民族。西周的时候,“肃慎族”本来向周天子进贡石头做的箭头“楛矢”,后来一度中断,这就是“肃慎不贡楛矢”之罪!“丁零”呢,常常和匈奴发生争斗,汉代苏武被困匈奴,放羊牧牛,其间曾经被丁零人抢了不少牛羊。
这两件事和曹操远征乌桓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孔融言下之意是,总算给你找了个荒谬的理由。
曹操又被说的哑口无言。
后来,因为粮食歉收,曹操为了节省粮食,颁布了《禁酒令》,说夏桀、商周等暴君都是因为喝酒亡国的,所以要禁!
而孔融则说纣王、夏桀因为女人而亡国,今天怎么不禁婚呢?春秋时期呆板的徐偃王因为“仁义”而亡国,怎么不禁仁义呢?
至此,曹操和孔融之间的裂痕已经没有修复的可能。所以,等曹操当上了丞相,威望不可撼动之后,就开始对孔融动手。
因为孔融曾说过惊世骇俗的话——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如同瓶子里装了东西一样,东西被倒出来,就和瓶子没啥关系了。
曹操于是命人给孔融罗织了四条罪状,分别是:谋反、诽谤、交游放荡以及不忠不孝。
然后把孔融杀了。
孔融受儒家教化,但没有表现出所谓“温良恭俭让”的性格,相反,他嫉恶如仇、性情耿介,甚至怪诞滑稽、言行乖张。
在儒家思想已经无法拯救乱世的情况下,在纲常伦理屈服于暴力之时,孔融表现出一种绝对不同世俗的特行独立。
上一篇:原创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
下一篇:传承红色基因 淬炼忠诚警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