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古圣殿的象征性表现,贝特谢安会堂地面马赛克,公元5-7世纪。/以色列博物馆(耶路撒冷)提供,知识共享协议
他们在每个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
马修·A·麦金托什 编审
公共历史学家
导言
此文涵盖5至15世纪欧洲犹太人的历史。在此期间,犹太人口经历了从黎凡特故土逐渐向欧洲流散的过程。这些犹太人主要定居在神圣罗马帝国主导的中欧地区以及伊比利亚诸王国统治的南欧地区。与基督教类似,中世纪是犹太教在中东地区被伊斯兰教逐渐掩盖,同时在欧洲社会文化与知识领域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时期。
犹太传统将族源追溯至以色列十二支派。但多数犹太传统认为现代犹太人源自犹大、便雅悯和利未支派。早在巴比伦之囚时期,犹太人因军事胁迫或其他原因流亡,开始散居中东各国,随后在地中海东部形成聚居区,构成犹太流散群体。公元前4世纪起,希腊的希俄斯岛、埃伊纳岛、阿提卡和罗德岛等地均有犹太人存在的证据[1],而意大利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有记载[2]。
最早以罗马城为"家"的犹太人直接来自圣地。耶路撒冷围城战(公元70年)后,数十万犹太人被掳至罗马为奴,后迁徙至欧洲其他地区。迁往伊比利亚的犹太人及其后代形成塞法迪犹太人,而迁往德国莱茵兰和法国的则构成阿什肯纳兹犹太人[3]。随着十字军东征兴起,西欧犹太人数量开始锐减,期间爆发多次大屠杀和连续驱逐令,包括英格兰(1290年)、法国(14世纪)和西班牙(1492年)。中世纪结束时,类似现象在16世纪重演于意大利半岛及德语区多数城镇和公国。结果许多犹太人迁往东欧,意第绪语人口在随后几个世纪不断扩张。至17世纪,由于乌克兰大屠杀(1648-1649年)[4],开始出现向中西欧回迁的涓流。
从罗马衰落到中世纪晚期(500-1500年)
罗马崩溃
关于古罗马晚期犹太人的考古与铭文证据多集中于墓葬遗址,难以还原其日常生活或与外族交往的历史图景[5]。罗马帝国衰落后,西哥特人控制了包括高卢西南部(至507年)和伊比利亚半岛大部(至711年)的原罗马领土。初期,犹太社区在高卢和西班牙的西哥特统治下普遍繁荣[6]。
西哥特西班牙
雷塞斯温斯的还愿王冠,出土于西班牙瓜拉扎尔宝藏。/Ángel M. Felicísimo拍摄,马德里国家考古博物馆,维基共享资源
506年,阿拉里克二世颁布法令承认犹太人为罗马公民,受罗马法管辖。他们获得宗教自由,但禁止试图使异教徒和基督徒改信犹太教。阿拉里克还规定应尊重犹太社区的司法自治权。612年西斯布特继位后,这些特权被废除,压制犹太宗教成为国策,强制改信运动随之展开。640年辛达苏因特篡位后曾短暂推行亲犹政策。其子雷塞斯温特则于653年谴责犹太人"玷污西班牙土地",颁布新法典意图驱逐所有犹太人。这些法令不得人心,遭到犹太人和基督徒共同抵制[7]。尽管遭受迫害,犹太人仍协助穆斯林入侵者攻占西班牙,终结了西哥特统治[8]。
经济活动
早期史料显示多数犹太人从事农业,少数参与贸易和手工业[9]。在南方,"特别是南意大利和希腊——犹太社区几乎垄断了染织和丝绸业"[10]。部分人从事翻译、医师等技术性工作[11]。
中世纪盛期,由于被排除在行会外且禁止拥有土地,许多欧洲犹太人专精于商业、放贷或手工艺[12]。但朱莉·L·梅尔强调多数犹太人口仍处于城市经济底层[13]。
欧洲犹太人参与中世纪社会的知识文化领域:"犹太人贡献于医学、占星学、数学以及艺术、文学和音乐"[14]。
与异教妇女相比,许多犹太妇女与男性共同劳作。她们依赖基督徒妇女作为乳母和幼儿看护,引发男性伴侣对后代是否纯正"犹太性"的担忧。中世纪欧洲多地存在犹太与基督徒妇女共用的公共烤炉。犹太男性与拉比权威的往来信函显示,关于某些亲密接触是否符合犹太律法的讨论结论常交由妇女自行判断[15]。
德国
学界普遍认为德国境内首批犹太人来自罗马意大利的移民,但现有研究存在多种理论。虽然罗马称为上日耳曼、下日耳曼和大日耳曼地区的确切定居时间不详,但321年科隆的相关文献首次证实该地区存在组织完善的犹太社区[20][21][22]。这些文献表明犹太人需向罗马纳税并可被征召入市议会,犹太宗教领袖则豁免议会服务,暗示科隆早已存在足以纳税的独特犹太社群。
加洛林时期,犹太人作为东方商品进口商发挥重要作用,其法律习俗总体受宽容,但禁止向基督徒传教。这段和平时期吸引其他地区犹太人移民法兰克寻求更好待遇,特别是波斯流亡领袖家族的以撒和马希尔,他们带来大批波斯犹太社群,后逐渐欧洲化。这种和平关系随着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终结,莱茵河沿岸无数犹太社区遭袭,理由是"既然要攻击耶路撒冷的基督之敌,就该先消灭德国的基督之敌"[23],由此开启持续的反犹主义,包括大屠杀、血祭诽谤,以及被指为黑死病和蒙古入侵等灾难的祸首。尽管困难重重,德国犹太人仍坚持发展宗教与社会习俗,形成意第绪语和阿什肯纳兹身份,最终在神圣罗马帝国发展出"宫廷犹太人"这一独特职业[24]。
中世纪早期的教会法
公共领域
中世纪犹太人无论自愿或被迫改宗,都是犹太社区生活的组成部分。除为保命的强制洗礼外,改宗压力可能来自神学、经济或知识层面。叛教者(meshummadim)的自愿改宗动机多样:可能是信仰转变,也可能是为与基督徒通婚、逃避犹太生活限制或重获生计。此类改宗对英国和西班牙犹太社区打击尤为严重[25]。
至10世纪,多数欧洲地区成为基督教君主领地,基督教被定为国教。罗马或拜占庭帝国自380年《帖撒罗尼迦敕令》后即以基督教为国教。但犹太人在新秩序中仍保有特殊地位。教会禁止基督徒向同教者放贷取息(基于《申命记》23:20-21)。由于基督徒视犹太人为外族(反之亦然),有偿借贷成为中世纪欧洲各犹太社群的标志性经济功能[26]。尽管不少犹太人此时地位显赫,但犹太教多在私下践行以避免迫害。这段历史幸存者的后裔——阿什肯纳兹犹太人,至今仍在 liturgy 中纪念某些重大悲剧[哪个?]。
各国犹太人的命运取决于政治环境变化。在意大利(参见意大利犹太人历史),他们经历了赫鲁利人、鲁吉人、东哥特人和伦巴第人战争时期的艰难岁月。
西欧其他地区,忠于信仰的犹太人受到教会保护免于强制改宗。即便后来教皇呼吁加洛林王朝用世俗权力护卫其理想王国时,该政策仍未改变。查理曼更乐于利用教会凝聚松散的王国内部,当他将部分旧罗马帝国改造为基督教王国,并将日耳曼各族统一于帝冠之下时。843年他去世后帝国分裂,意法德统治者更关注教会意愿来制定犹太政策。
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在险胜穆斯林军队后,认为国家衰弱源于人口混杂,开始强制犹太人及新基督徒改宗。但部分人仍秘密保持犹太习俗。1040年拉希出生,诺曼征服英格兰后,犹太人离开诺曼底定居伦敦及约克、诺里奇、牛津、布里斯托尔和林肯等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禁止犹太人在基督教世界担任公职。阿尔摩拉维德王朝国王伊本·塔什芬攻占格拉纳达[27]并摧毁犹太社区,幸存者逃往托莱多[28]。1095年德国亨利四世授予犹太人优惠条件,颁布保护特许状并禁止强制洗礼。1171年迈蒙尼德出生后,布卢瓦镇犹太人被控仪式谋杀和血祭诽谤,成年犹太人被捕后多数因拒绝改宗被处决。1210年300名法英拉比集体移居以色列。黑死病期间,教士指控犹太人向欧洲水井投毒谋杀基督徒[29]。
《犹太人宪章》
研习律法的犹太人,约1483年。/维基共享资源
《犹太人宪章》(Sicut Judaeis)是整个中世纪及后期教廷对犹太人的官方立场。首份教宗诏书约112年由加里斯都二世颁布,旨在保护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受难的犹太人,后被多位教宗重申直至15世纪。该诏书禁止基督徒强制犹太人改宗、伤害其人身、侵占财产、干扰节日庆典或破坏墓地,违者革除教籍[30]。尽管罗马犹太与基督徒分属不同社区,其边界不仅日常强化还通过教宗入城礼等仪式定期展演,但犹太人日益依附教廷保护,双方保持着异常活跃的文化社交互动[31]。
尽管《宪章》表明官方立场,教会仍在不违背诏书前提下施加其他限制。如1215年第四次拉特兰大公会议规定犹太人须通过服饰或标记与基督徒区分,禁止通婚。犹太人有时被强制佩戴黄色徽章或尖顶帽。基督教神学家开始呼吁奴役所有犹太人。
1229年英王亨利三世强征犹太人半数财产税,同年《塔木德》在巴黎遭焚毁,鞑靼人占领耶路撒冷[32]。法蒂玛时期许多犹太官员供职政府[32]。亨利三世下令犹太会堂礼拜需保持安静,避免被过路基督徒听见,并禁止犹太人雇佣基督徒护士或女仆,不得阻止他人改宗。数年后法王路易九世驱逐犹太人,终结托萨福学派时期,多数犹太人迁往德国和更东方[33]。
德国后期移民
1267年维也纳市议会强制犹太人佩戴犹太帽和黄色徽章。同世纪末,慕尼黑血祭诽谤导致68名犹太人死亡,随后奥伯韦瑟尔暴民烧毁会堂,180名犹太人被活焚。129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迫于政治压力驱逐全境犹太人。法王腓力四世命令拍卖犹太人财产后驱逐,约12.5万犹太人被迫离开。类似黑死病指控,犹太人被诬唆使麻风病人污染法国水井。约五千犹太人被杀后,腓力五世才承认其清白。查理四世未兑现承诺的一年宽限期便驱逐所有法国犹太人。欧洲多地指责犹太人传播黑死病并刑求逼供,导致60多个大型和150余小型犹太社区覆灭[33]。
1348年巴塞尔数百犹太人被烧死或受洗[34][35],基督徒将会堂改为教堂并摧毁犹太公墓。教宗克雷芒六世发布诏书驳斥诽谤,指出犹太人同样遭受瘟疫。1385年德国皇帝文策尔逮捕施瓦本同盟(德国自由城市联盟)境内的犹太人并没收其书籍,后经社区辩论将斯特拉斯堡犹太人驱逐。1391年埃西哈总执事费尔南·马丁内斯发起反犹运动,杀害逾万人并摧毁巴塞罗那犹太区[36],暴乱迅速蔓延至格拉纳达以外的西班牙全境,瓦伦西亚和马略卡岛的犹太社区遭毁灭。佩德罗一世下令保护残余犹太人,禁止会堂改教堂,宣布遵守博尼法斯九世保护犹太人免于强制洗礼的诏书,并将赦令延伸至西班牙犹太难民。本笃十三世全面禁止《塔木德》研究,机构强制布道并试图彻底限制犹太生活。数年后马丁五世教宗有利地恢复了犹太人旧特权[37]。法国再次驱逐犹太人后,部分人留居普罗旺斯直至1500年。1422年马丁五世发布诏书提醒基督教源自犹太教,警告修士勿煽动反犹,但次年撤回。15世纪末西班牙设立宗教裁判所。约1500年犹太人在波兰获得相对安全与繁荣[38]。
十字军东征
耶路撒冷圣墓教堂。/维基共享资源
基督教王国周期性的苦难与十字军时期的灾难相呼应。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年)彻底摧毁了莱茵河与多瑙河沿岸繁荣的社区。此前尽管存在宗教差异,犹太人仍被视为社会组成部分。许多犹太人从事放贷业,其服务维系着社会金融运作。有案例显示犹太放贷者曾资助修道院维持运转[39]。
若无这些贷款,修道院恐难存活。但犹太人承担的金融责任可能引发中上层阶级不满。这些阶层不会认可犹太社群掌握的权力。当时尚无严格犹太社区,犹太人分散在广大地域,常有几个家庭混居在基督教主导的定居点。犹太家庭在此环境中安居乐业[中立性存疑]。某些情况下基督徒接纳并欢迎犹太人。当暴力爆发时,部分基督徒试图保护犹太邻居。科隆城的犹太人逃往基督徒邻居家中获得庇护[39]。基督徒与犹太人讨论改宗话题,认为若犹太人改信基督教可免遭暴力。包括主教和大主教在内的宗教领袖竭力保护犹太人,美因茨大主教甚至提供金钱贿赂以保护犹太家庭[39]。
这些犹太人并不想缓解数百年前的流散,反而将移民城镇视为家园。他们是受接纳的社区成员。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年)期间法国犹太人尤其受苦于路易七世。腓力·奥古斯都对待犹太人异常严苛。其统治期间第三次十字军(1188年)的筹备对英国犹太人影响深远。在日益加剧的压迫后,1290年犹太人被逐出英格兰,365年后才获准重返不列颠。1251年和132年的牧人十字军也袭击了犹太人。
1096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存在基督徒保护犹太人免遭袭击的记载。首例尝试由德国莱茵兰美因茨大主教实施,回应当地犹太人组织的贿赂以求保护[40]。虽然大主教起初接受贿赂,社区领袖说服他保护犹太人钱财而非收取,同时提供避难所[40]。最终救援失败,十字军在部分市民协助下冲入主教居所屠杀藏匿的犹太人[41]。
另一案例中,特里尔主教主动提供宫殿庇护犹太人,但当地威胁迫使他放弃保护。因主教在特里尔无亲族盟友,自认无力抵抗。他向犹太人发出最后通牒:改宗或离开。并宣称:"你们无法获救——你们的神如今不愿像往昔那样拯救你们"[42]。
科隆犹太人在五旬节初遭暴力时受非犹太人保护。节日期间一名犹太妇女在逃往基督徒邻居家途中被十字军杀害,其丈夫正在该处等候。但多数科隆犹太人因当地基督徒提供庇护而幸存[43]。
犹太-基督教关系
萨那五经对开页,1469年,彩绘手稿,也门萨那。/大英图书馆提供,知识共享协议
犹太人与基督徒的关系因耶稣之死和基督徒眼中犹太人顽固拒绝世上唯一真信仰而充满张力。迫使犹太人改信的压力巨大[44]。近年来史学界对中世纪欧洲犹太-基督教关系本质展开辩论。传统史学聚焦犹太人遭受的磨难,基督教暴力、仪式谋杀指控、驱逐和勒索层出不穷。但新近研究显示两者存在其他关系,表明犹太人比既往认知更深地嵌入基督教社会。
自中世纪起,天主教会坚持《犹太人宪章》:
"我们规定任何基督徒不得强迫犹太人受洗,除非其自愿...未经当地世俗权威审判,基督徒不得伤害、杀害犹太人,或夺取其钱财,或改变他们迄今享有的良俗"[45]。
安娜·萨皮尔·阿布拉菲亚指出多数学者认为拉丁基督教世界的犹太与基督徒在13世纪前相对和平共处[46]:xii[47]:3。"官方而言,中世纪天主教会从未主张驱逐所有犹太人,也未否定奥古斯丁的犹太见证教义...但中世纪晚期基督教世界常忽视这些规定..."[48]:396
乔纳森·埃卢金在《共生与分离》中持此观点,指出十字军时期部分犹太人被基督徒隐藏保护。有些犹太人在基督教村庄工作,亦存在改信犹太教和跨信仰通婚案例[49]。
如雅各·本·苏拉姆,一个渴望融入犹太社会的基督徒。他选择"宰杀"自己的基督徒身份以期被接纳[50]。
当基督徒寻求改信犹太教时,也有犹太人渴望改信基督教。例如赫尔曼,一个改宗程度令家人担忧其彻底背弃犹太传统的犹太人。他的改宗震惊拉比,担心更多犹太人效仿[51]。
犹太与基督徒邻居的紧密联系使某些城市犹太社区兴盛[51]。即便面临持续暴力威胁,犹太人仍享有经济安全和繁荣[52]。尽管13世纪法国君主制对犹太人施加严格限制,他们仍保持稳定生活[53]。虽然禁止建立犹太宗教中心,但与基督徒的友好关系使1278年他们在贝济耶建立会堂[52]。被逐出欧洲某些地区后,若曾有过繁荣生活,犹太人常会返回故地[53]。
伊万·马库斯在《犹太人的文化》中提出"犹太-基督教共生"。他认为这个时代被误读为欧洲犹太人的迫害期[54]:450。对马库斯而言,迫害实属罕见[54]。两群体日常密切互动[54],亲密程度令双方领袖担心本信仰受严重影响[54]:450-451。只有当迫害发生时,极端措施才阻断这种互动[54]:451。若如其他史料描述的暴力成为常态,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不可能存续至今[54]:452。编年史显示迫害期间基督徒朋友为部分犹太人提供帮助和庇护。一位编年者记述五旬节期间,一名犹太妇女在基督徒熟人家中获得两日食宿[43]。这些记载被某些史学家视为两宗教群体更积极关系的例证,认为这些互助、睦邻和繁荣的故事比既往认知更具意义。
暴民、地方领袖和低级神职人员引发的零星暴力偶有发生,但通常未获遵循奥古斯丁教义的教会高层支持[57]:78-80[58]:1-17。
但丹尼尔·J·拉斯克等史学家持不同看法。他认为1391年西班牙犹太人的遭遇预示了1492年驱逐[59]。即使关系曾积极,结局仍负面[60]。各地驱逐犹太人背后原因多样,不仅关乎宗教[61]。犹太人返回被逐地区并非因被接纳,而是出于熟悉与舒适[60]。拉斯克承认犹基间存在积极关系,但不愿忽视该地区的紧张[62]。
仪式谋杀、血祭诽谤与亵渎圣体指控
特伦特的西蒙血祭诽谤。哈特曼·舍德尔《世界编年史》插图,1493年。/维基共享资源
尽管血祭诽谤最早见于阿皮翁著作(公元前30-20年至公元45或48年),他声称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圣殿献祭希腊人,但直至12世纪此类指控才广泛出现。
犹太人常被控仪式谋杀及用人类(尤其是基督教儿童)血液制作无酵饼。许多"血祭诽谤"案例中,天主教会将受害者封圣。教会据此封圣的儿童超20例。英格兰似乎是最早且最重要的案例发生地。影响最广的是林肯的小圣休(1255年去世,见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和特伦特的西蒙(1475年去世)。由于英王亨利三世干预,科平成为首个"认罪"者被处死,另有91名犹太人被捕,18人被处决。尽管定罪,其余人在修士和其弟理查德求情后获释[63]。
布卢瓦仪式谋杀案展现基督徒对犹太人的敌意[64]。故事讲述犹太男子与基督徒仆人在河边饮马时,犹太人内衣白角惊动仆人坐骑。仆人向厌恶犹太人的主人谎称目睹其抛婴入河。基督徒主人借此非法指控犹太人谋杀,拘捕该男子及试图营救的犹太人,酷刑逼其弃教。未果后,犹太人被活焚。
某些情况下当局驳斥指控,如1199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写道:
"任何基督徒不得伤害犹太人人身,除非执行法官判决;不得剥夺其财产或改变既有权利。节日期间不得以棍棒或投石侵扰。不得强迫其提供非惯常服务。为防止恶人贪婪,禁止损毁犹太墓地或勒索钱财威胁掘尸"[65]。
另有指控称犹太人企图亵渎圣体——天主教认为圣体即基督身体。
黑死病与驱逐
表现犹太人被驱逐的当代插图。图中犹太人佩戴英国法律规定的白色双牌。/大英图书馆,维基共享资源
当黑死病肆虐欧洲(1346-53年),犹太人被指控投毒井水[66]。根据历史观念,自认犹太人指定保护者的唯一上诉法院是"神圣罗马皇帝"。作为公元70年圣殿毁灭后 Titus 获取犹太人的合法继承者,皇帝宣称对原罗马帝国境内所有犹太人拥有占有和保护权。
127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颁布禁止犹太人取息放贷的法令,但允许其从事手工业、商业和农业[67]。1290年被逐出英格兰的犹太人[68]在1200-1600年间四散奔逃,主要前往斯拉夫新王国——当时尚容忍其他信仰。多数逃往以宗教宽容闻名的波兰,这种宽容可能源于立陶宛是欧洲最晚基督教化的国家。在此他们获得仁慈统治者庇护,重获繁荣并热忱研习《塔木德》。他们带着信仰同时,也带去了德语和习俗,在斯拉夫环境中数世纪如一日地忠实保持。
如同在斯拉夫国家,穆斯林统治下的受迫害犹太人也常获人道接纳,特别是8世纪后的伊比利亚半岛。但13世纪起阿拉伯人已无力抵抗基督教国王的推进;随着政治力量衰落,阿拉伯文化通过西班牙北部和法国南部的犹太人主要传播给西方。当时西班牙犹太人钻研所有学问领域,研究世俗科学与圣经和《塔木德》同样热忱。
但教会影响力增长逐渐剥夺其优势地位。起初试图通过著作和宗教辩论使其改宗;失败后不断限制其公民权利。很快他们被迫聚居特定城区并佩戴侮辱性标志,成为市民蔑视与仇恨的猎物。1391年塞维利亚狂热暴民杀害四千犹太人,许多惊恐者寻求洗礼保命。尽管部分人暗中保持父辈信仰,宗教裁判所很快根除这些假基督徒(马拉诺)。成千上万人被囚禁、拷打和焚烧,直到计划彻底清除西班牙所有异教徒。1492年最后摩尔人要塞陷落后,该计划成熟。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颁布驱逐令,指控犹太人犯有"严重可憎罪行",指1491年审判的所谓拉瓜迪亚婴儿克里斯托弗仪式谋杀案——该婴儿后被封圣。许多犹太人逃往数十年前奥斯曼土耳其击败十字军的巴尔干半岛。奥斯曼苏丹巴耶济德二世得知驱逐后派遣海军护送犹太人安全至萨洛尼卡(今希腊)和士麦那(今土耳其)等城市。15世纪起,犹太西班牙语(拉迪诺语,一种受希伯来语影响的中世纪西班牙语)在欧洲部分犹太社区广泛使用[69]。
文艺复兴时期
意大利
公共领域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公爵出于政治或经济原因保护境内犹太社区。但地方当局竭力强制犹太人佩戴标志。方济各会修士向公爵施压要求执行佩戴黄色标志,公爵们予以抵制[70]。税收记录显示犹太人对财政贡献显著:1460年占国家预算0.2%,1480年升至1%。1482年特别税中6%来自犹太社区,表明其财富增长和可能的人口激增[71]。但意大利战争前夕,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撤销对犹太人的支持[72]。
西班牙
15世纪西班牙未实现信仰和谐[73]。马克·迈尔森指出莫尔韦德地区史料对犹基关系的沉默[74]。该镇犹太人占城市人口四分之一,对经济贡献重大[75]。犹太人生存状况因地而异:塞尔韦拉犹太区遭加泰罗尼亚军队洗劫,他们警告塔拉戈纳犹太人将面临同样命运,引发巴塞罗那富裕改宗者家庭移民。阿拉贡王国局势较缓和,犹太人与王室的紧密政治支持、财政供给和协助确保相对安全[76]。莫尔韦德犹太人引入信贷机制促进地区复兴,使其主导王国信贷市场[77]。整体而言犹太社区经济运作成功[78]。不仅在瓦伦西亚王国,阿拉贡王国犹太经济活动也多元化,持续向非犹太人放贷,犹太高利贷不再受公开质疑,宗教关系稳定无暴力[79]。
法国
普罗旺斯犹太人繁荣持续至15世纪末。马赛法规未对犹基公民权做重要区分。1345年圣雷米和1467年塔拉斯孔犹太人正式获得同等权利[80]。作为教宗属地的孔塔和亚维农,犹太社区未遭驱逐,生活平静[81]。普罗旺斯犹太人因对王室有用获官方保护,但未阻止反犹事件引发自愿迁移[82]。1481年普罗旺斯并入法兰西王国后,繁荣的犹太人于1498年被逐[83]。
启蒙时代
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结束于1500-1550年,进入近代(约1550-1789年)。启蒙运动出现在近代末期,其价值观与思想完全对立于中世纪。开明专制君主是该时期重要产物;他/她致力于打造由高效臣民组成的文明现代国家,常从改善穷人和少数群体(多数国家包括犹太人)生活条件起步,通过减少限制和颁布普适法律将犹太臣民纳入主流社会[84]。
与欧洲大启蒙同步的犹太启蒙运动最初出现于18世纪末。被称为"哈斯卡拉"的运动在1820年代复兴并持续大半个世纪。这种受欧洲启蒙启发的"批判理性主义"[84]聚焦两项改革:激发文化内部重生,以及更好训练犹太人适应基督教中心世界。它不要求 adherents 牺牲某重身份,允许其同时保持犹太性和效法 Gentile 同代人。启蒙最重要影响之一是犹太人解放。拿破仑法国大革命后——直接受启蒙启发——犹太人获得完全权利成为平等公民。该趋势向东蔓延,直至1917年俄国革命中俄罗斯犹太人最终解放[84]。
注释
尾注
1. Alexander Panayotou,“直到十二世纪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的犹太人和犹太社区”,载于James K.Aitken,James Carleton Paget(编辑),《古代犹太希腊传统与拜占庭帝国》,剑桥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4-75页,[64ff]
2. 彼得·谢弗,《犹太恐惧症:古代世界对犹太人的态度》,哈佛大学出版社,2009年
3. 本·萨森,哈伊姆·希勒尔;埃廷格,塞缪尔,编辑。 (1972) [1969].犹太社会贯穿各个时代。肖肯图书。
4. Yohanan Aharoni,《犹太人民:图解历史》,A&C Black 2006,第305页。
5. 伦纳德·鲁特格斯(2000)。古罗马晚期的犹太人:罗马侨民文化互动的证据。布里尔。
6. 伯纳德·巴赫拉赫(1977)。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犹太政策。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第11页。
7. 伯纳德·巴赫拉赫(1977)。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犹太政策。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第9至16页。
8. 伯纳德·巴赫拉赫(1977)。中世纪早期西欧的犹太政策。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第26页。
9. Maristella Botticini,《被选中的少数人:教育如何塑造犹太历史,70-1492》,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2年
10. “HHF概况:丝绸制造与犹太人”。
11. Werner J.Cahnman(2017)。犹太人和外邦人:他们关系的历史社会学。劳特利奇。
12. Botticini和Eckstein,Maristella和Zvi(2012)。被选中的少数人:教育如何塑造犹太历史,70-1492。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第49页。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