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卫国英雄,传承民族历史。抗日英雄故事之姚中英!
姚中英烈士,字若珠,广西平远县人,1896年生。自幼聪颖好学,勤奋努力。中学毕业后,他目睹袁世凯窃国,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势力横行,于是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以打倒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
1924年秋,姚中英听到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并准备出师北伐的消息,激动万分,立即长途跋涉,奔向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学习。
1925年秋,姚中英从军校毕业后,投身国民革命军,不久,即参加北伐战争。他作战勇敢,深受上峰的赏识,以战功擢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北伐后,姚中英被选调到陆军大学第八期进修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时,姚中英任陆军第一五六师团长。他听到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愤怒万分,当即上书军事当局,表达自己及部下誓死救国、杀敌立功的决心。
淞沪会战爆发后,第一五六师奉令开赴上海前线。姚中英凭借简陋的工事和落后的武器,冒着日军陆、海、空猛烈炮火的轰击,率部顽强地阻击敌人。
他以作战有功晋升为陆军第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
上海沦陷后,姚将军又奉令率部移防镇江。当日军分数路进攻南京时,第一五六师又被调往南京,担负太平门一线的守备任务。姚将军与师长亲临前线视察工事,指挥部队调整部署,用保家卫国为军人之天职的道理教育士兵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首都。
1937年11月5日,日本侵略军在杭州湾登陆,淞沪局势急转直下。中国守军被迫向吴福线和锡澄线既设阵地转移。日军在攻占上海、无锡后,分三路向南京进犯。南京告急。姚中英所在的一五六师奉命由沪退守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扼守汤山一带,阻止日·军沿宁杭公路北犯。12月6日,日军攻破我既设阵地后开始进攻汤山。姚中英等率部与敌激战,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然而由于力量悬殊,势不能支,8日,汤山一带失守。姚中英率部退守紫金山东北一带。日军衔尾而来,攻势凶猛。9日起,姚中英等部在紫金山连日与日军鏖战,伤亡惨重,只得退人南京城内,据守太平门。翌日,日军进攻太平门,姚中英率部与一一二师协同作战。激战多时,部队伤亡过重,阵地动摇,姚中英等将领奋不顾身,亲临前沿督战,终于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12月12日,是南京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天。这天拂晓,数路日军同时猛攻南京城,攻破了中国守城部队的阵地,大量涌入城内。南京卫戌司令唐生智决定放弃南京,命令各路守军自行突围。当姚中英望着战火中的南京城,听着震耳的炮声,看着节节败退的中国守军,心里感到莫大的痛苦和耻辱,决计率部与日军决一死战。他机智地率部往日军兵力薄弱地带突围,不断与日军遭遇。姚中英身先士卒,带头冲杀,用大刀连砍数敌。在辗转冲杀后,姚中英不幸中弹身亡。
重读英雄故事,是为了铭记和警醒,更是为了前行,对历史闭上眼睛者是看不到未来的。
今天,做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但更要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