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三国历史亦或是中国历史的人物榜单中,曹操都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这主要是因为曹操的身上充斥着一种令人感觉自相矛盾,却同时又能够产生一种独特自洽感的性格逻辑。他既狡诈又真诚、既聪明又愚蠢,既能够做到知人善任,但在很多时刻身上也充斥着一种令人无言以对的多疑和冷血。当然了讨论曹操的人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仅凭三言两语也很难彻底说清楚,我们这里重点要说的其实是关于曹操这个人事业上的一个奇特细节,那就是作为一个领袖人物,他跟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开国之君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在面对自己敌人的时候,他时常会选择亲自出马解决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亲征”,这种行为不光是在曹操事业的早期时常发生,即使到了曹魏基业已经确立的中后期,曹操也经常重复这种行为,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曹操之所以经常决策亲征,是因为他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不成功导致的。我们要知道,曹操集团跟其他时代的割据政权,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很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曹操本身没有在吸收人才上做太多努力,尤其是军事人才。这跟我们绝大多数人对曹操的认知可能有所不同,曹操不是一直在唯才是举吗?但是我们要知道曹操的唯才是举,指的主要就是政治和文化类型的人才,而非军事类型的人才。甚至在很多时候军事问题都是曹操亲自包办的,这当然来源于曹操先天的不安全感和在军事领域的出色能力,自己能干就全干了。但这也就带来的,曹操一方面不信任外姓大将,但自己家的将领除了夏侯渊和曹仁再也没有能用的,甚至夏侯渊和曹仁都不能作为执掌一方的大将存在,而只能作为战术层面的执行者。因此一旦发生重大战事,曹魏政权真正能够用的人就只有曹操一个,也只有曹操一个人能够有资格称得上是战略领袖,他不得不亲自扛起所有重任。
其次,曹操亲征的原因也在于他所面对的对手本身都很难交给手下人负责。我们来判断一下曹操从创业开始到后来的对手都是什么人:吕布,汉末知名的骁将加上杰出的骑兵指挥官,战术水平一流还端了曹操的老窝;袁绍,曹操的老大哥,北方最肥沃的四个州都在他的手里;刘备,曹操一生之敌,除了曹操谁都解决不了;孙权,虎踞江东经历三世,守备领土犹如铁桶。那么我们想象一下,曹操在面对这些对手的时候,真的能够放心把对付他们的责任交给自己的部将吗?
综上所述,曹操之所以会经常亲征,原因就在于曹操的对手们实力过于强大,让曹操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更好地解决他们,除了自己谁都不顶用,就只有自己亲自上阵才可以把这些人处理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