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这是唐后主李煜亡国后写的一句词。感慨当初坐着高高的龙椅,拥着美人,端着美酒寻欢作乐的日子已经不在,往事如流水,如落花,抓不住,只能留于梦中。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退位后一定也是如此的心境,昨日还住在紫禁城,万人之上,今天就成了大街上的寻常百姓,甚至因为自己代表着封建王朝,他连寻常百姓都不如。
溥仪
仍然记得《末代皇帝》中的那个场景,多年以后溥仪再回到故宫,彼时故宫已经不再是他的家,他甚至需要掏钱买门票。他走到了朝堂的龙椅前,从下面找到了自己幼时藏在下面的蛐蛐,开心地笑了,前半生潮水一般涌上心头。如此场景着实令人感慨。
溥仪退位之后,被要求登记户口,在被问到家庭住址时,溥仪说自己的家是紫禁城,户籍警不敢如此写上,所长说,你现在跟谁住就写谁家。溥仪只好说了五妹的地址。一个皇帝居然沦落到没有一个自己的住所,真是令人唏嘘。
幼年溥仪
奉旨入宫
光绪皇帝没有儿子,慈禧与光绪的关系又非常不好,1989年慈禧就封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所谓“大阿哥”就相当于太子,以后是要继承皇位的。
后来1901年,慈禧又废除了“大阿哥”这个称号。
光绪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溥仪在北京醇亲王府出生了。溥仪的父亲是摄政王载沣,母亲是摄政王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苏完瓜尔佳氏的父亲是当时慈禧太后的心腹荣禄。慈禧对荣禄的这个女儿喜爱有加,就将她指婚给载沣。
道光帝的第七个儿子是醇贤亲王奕譞,奕譞第五子是摄政王载沣,载沣的儿子就是溥仪。
载沣一家
当时慈禧的年纪已经很大,她又不想大权旁落,于是想要赶快扶植一个能听从自己安排的傀儡皇帝。她看中了刚出生不久的溥仪。
1908年,光绪帝已经病得很重,慈禧太后下令将年仅两岁的溥仪带入宫中,由她养育。懿旨一下,引起了醇王府的轰动。不仅家里的长辈将这个刚出生的男孩看得极其珍贵,连带他的乳母都十分舍不得。
溥仪的母亲并不想让他继承大统,她只想让自己的儿子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的人生。
事实证明,母亲的担忧是对的。溥仪在被接入宫的那一刻就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这条路注定艰难,也注定会走向黑暗的尽头。
溥仪由于太过年幼,对母亲,对家,对带他的乳母很是依赖,被抱走的时候哭闹不止。但慈禧太后的旨意不得不从,即便再不情愿也要分别。溥仪的乳母抱着溥仪跟着来接人的内监一同进宫了。
慈禧
与皇位的爱恨别离
进宫没多久光绪帝就去世了,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位,慈禧太后自命为太皇太后。此时由光绪皇后隆裕和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摄政。但实际大权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
1911年,溥仪只有五岁,武昌起义爆发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拉开了序幕。为了推翻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王朝,孙中山与袁世凯进行密谈。
孙中山提议,如果袁世凯能让溥仪退位,就同意让袁世凯担任大总统。袁世凯一边向溥仪施压,一边提出许多优待条件诱惑溥仪。最终他们与皇室达成条件,同意让皇室退位后仍居住在宫中,每年给他们提供钱财,保护皇室私有财产,并且最重要的是,保留皇帝的尊号。
袁世凯的北洋政府
清室一看,如此条约,尊贵生活似乎不受什么影响,还能少操国家政务的心,养尊处优住在宫里有什么不好?于是他们同意退位。隆裕皇太后颁布了《退位诏书》。
刚退位的时候他们的宫内生活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太后还给溥仪请了师傅,教溥仪读书,学习汉文和满文,阅读一些古代典籍。
1914年,民国参议院要求政府对溥仪所在的朝廷进行一些限制。此时的朝廷与退位前并没有太大区别,皇宫内部仍然设有内务府,有单独的法律,皇帝可以自行处置,纪年也仍然采用宣统纪年。
但明显小朝廷的存在已经影响了民主的进程,于是政府对溥仪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对其进行整改。
1917年,溥仪十二岁。6月14日前清遗臣张勋率军入京,发动兵变,拥护溥仪又坐上龙椅。
7月3日段祺瑞率兵讨伐,张勋逃走,第二天溥仪又被赶下了台。
张勋复辟
年仅十二岁的溥仪已经经历了两次登基两次下台,或许这就是身为末代皇帝的悲哀。
1924年,北京政变爆发。冯玉祥无视当初与溥仪签订的协议,闯入宫中抢劫财物,逼溥仪离宫。溥仪先是逃去父亲的住处,后搬进了日本大使馆。
次年,溥仪搬入天津租界。此时日本已经在准备借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政权,进一步控制中国。于是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说溥仪处境如何艰难,为建立傀儡政权造势。
此时的溥仪也过够了整天躲躲藏藏的日子,他意识到他还是皇帝时,受千万人尊敬时候的日子对他而言是多么幸福。他开始寻求和日本的合作,找机会复辟。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溥仪在日本人的支持下重新登上了皇位。
1945年,苏联进攻伪满洲国,政权覆灭。日本投降,溥仪宣布退位,后被抓获,作为战犯被拘禁。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溥仪作为战犯被移交给中国政府进行改造。至此,溥仪的传奇人生算是告一段落。
伪满洲国溥仪登基
彻底离开紫禁城
溥仪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时光。在这三年里,他认真劳动,偶尔出去参观游览,或者写自己前半生的自传。三年后令他感到惊讶的是,他被特赦了。
被特赦之后的溥仪第一次接触到了新中国、新社会。很多事情都要重新适应,他重新找工作,重新谈恋爱、结婚。
他还要重新登记户籍。去进行户籍登记时还遇见了一件尴尬的事情。
当户籍警问他住所的时候,溥仪想了想,回答说紫禁城。户籍警惊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反复确认之后户籍警问了他的名字,在得到“爱新觉罗·溥仪”的回答时,户籍警突然意识到坐在自己面前的是皇上。
户籍警非常为难,不敢写上“紫禁城”。于是向所长说明了情况,所长说,你跟谁住就写谁家。于是溥仪只好报上了自己五妹的住址。
那时的溥仪一定感到很难过,因为他就连自己的家都没有。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
溥仪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也是悲哀的、令人唏嘘的一生。他的悲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其一,他的出身。从溥仪一出生,伴随着“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一共被给予他的,还有注定不凡的命运。生在皇室的人注定无法拥有平凡人的一生。情愿与否,这都是无法改变的事情。
其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溥仪出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值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入侵我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也走向了衰落,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后,中国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键节点。
其三,社会潮流。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在社会向更加民主发展的过程中,溥仪及封建王朝的存在是不顺应社会潮流的,与社会发展的大潮背道而驰。因此溥仪是走向新时代时必须要清除的障碍。
另外当然还有溥仪的软弱,从小就培养成傀儡的性格,以及其他的外界因素。但终归,溥仪是历史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节点,他的自传也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