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和市场上各种书籍中刘邦的形象都是地痞流氓、小混混。接受这种观念,疑问就自动生成了:倘刘邦只是一介流氓,天下英雄如张良、萧何、韩信等又何以追随他?倘刘邦只是一个地痞,又何以能够成就天下基业,将天下英雄玩弄于股掌之间?
秦朝末年发生了第一场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广为流传的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刘邦呢?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如果生活在阶级固化的西周时期,大概率一辈子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了。近日很火的“小镇做题家”也不就是在否定一个个普通家庭想要靠努力读书改变命运。
我们都知道刘邦在当时的秦朝是最低级的公务员——泗水亭长。就连热播的历史剧《楚汉传奇》中的刘邦都是以一种地痞流氓的形象出现的,但是不得不说刘邦之所以能成事,还是有他的个人魅力的。不然也不会在始皇帝出游的时候说出:“大丈夫当如此!”的话语来。
小人物成事,除了需要一些自身的优秀因素,必不可少的就是需要机会!刘邦心有大志,他心中可不是一点点小事业能满足的。人生短短几十年,最关键的其实也就那么几步,要是错失机会也就再也没有了。小事业之所以经验惨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格局太小,格局小,体系脆弱,这种小事业经不起动荡,稍稍有点风吹雨打就会经不住。
就好比开一间小餐馆和开一家连锁餐馆。小餐馆也许只需要味道好,信誉好,但开连锁店就不一样了。成大事,也要有成大事的格局,所以成大事业也就不是有个人信誉就能解决的。这需要调动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同时还需要很多自身的体系等。
说到底刘邦、朱元璋这些白手起家的皇帝起于草莽,开创一个朝代无疑算得上是大人物,而提起刘邦就不得不说项羽,楚汉争霸一直都被人津津乐道,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二人的身份,一个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民,却打败了一个贵族世家子弟,妥妥的爽文套路,试问这种故事谁不爱看呢?
但是大家却总是忽视了,刘邦为何会赢呢?
项羽为何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败给了刘邦呢?说白了,就是项羽不具备一个公司CEO的潜质,情绪暴躁,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又是优柔挂断,这种性格不适合成为一个合格的决策人。在占据优势的时候,又急不可耐的想要成为天下共主,以为占据了咸阳就能成为一种“创业者”中的领头人,种种原因导致了项羽的迅速出局。
再来看看刘邦的年龄,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生人,刘邦相对可靠的说法是公元前256年生人,这么看其实秦始皇和刘邦其实是同龄人,也就难怪了。刘邦看到始皇帝出游来一句:“大丈夫当如此!”也就跟我们今天出去在路上看到一个同龄人开豪车的心理差不多——羡慕呗!
但是始皇帝的驾崩,也给刘邦留足了发展空间。二世胡亥即位,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用老爹留下的体制逼死了自己的十七个哥哥姐姐,然后一路作死,这样就给了一大波“创业者”机会。
47岁到了中年的刘邦这时候还在大山里逃亡呢!但是这一段逃亡生涯也让他养成了强大的抗压能力以及较高的观察智慧,但是不得不说刘邦这一生也就是从47岁才开始的!
47这个年龄在任何时候都有点晚!但是刘邦却很好的利用了它,从赤帝的“龙之子”斩白帝之子的自己封神到给自己老爹主动戴帽子“雨夜怀龙子”造势,还有什么七彩祥云……
各种造势让他被众人信服“自古帝王受命于天”。众多书籍中所说刘邦是个地痞流氓小混混也许有一丝丝的依据,但在47后这个年龄,刘邦肯定也是趋于成熟了。
结语:
任何时代的人,都和刘邦一样,在多变而不固定的环境中作出稳定而系统的选择,选择的成因,取决于每个人的智慧深浅;选择的结果,则决定了每个人的成败兴亡。所以年龄,永远不是你最大的焦虑,更不是你选择不努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