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猪上树时,可惜李世民没听懂
创始人
2025-08-31 01:04:52
0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在历史上做出了丰功伟绩,辛弃疾曾言:雄才大略安天下,睿算神机定太平。不少名人称赞他的雄才大略。他爱国又爱民,是个贤德并且有才华的君主。

但自古以来更朝换代,都逃不过这个定律,即使是具有强盛国力的唐朝,也抵不过被别的王朝替代,大唐盛世终将不复存在。

君王治国的神机妙算

李世民是唐高宗的儿子,唐代的第二任皇帝,是有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改革三省六部制并且对政府机构进行了精简化,不得不说他在政治上有如此的深才大略,特别看重人才的培养,选贤举能,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治国人才;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延续了隋朝的制度。

其成就可谓是在历史上有颇多的影响力,无人不佩服,相比隋炀帝的昏庸无道,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方面展示了他的神机妙算,不论是政治还是军事都深有远见,在整个唐朝时期,唐太宗的名声远远要比其他君王的名声要大,广为流传。不管是当下社会还是古代都证实了一个道理,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开明和才华横溢的领导人。

并且在军事上拓展疆土,对附近地区发动多次攻击,带领唐军收了很多地方的领土,并且把对方的兵力和武器收归国家,使得唐朝的疆土越来越大,国家也越来越强盛,为以后朝代的疆土范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唐太宗担心国家的命数,便向袁天罡问起:大唐何时亡?袁天罡的回复是猪上树时。袁天罡的回复不敢怠慢,因为他知道自古君王多薄情,即使是他知道大唐终有一天陨落,但为讨唐太宗欢心,言语上要顺着君王的想法来。

袁天罡的传奇一生

袁天罡是益州人乃当今的成都,年少时家境比较贫苦,有个爱好是看相术和研究天文,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天文学家,所研究的内容比较偏于玄学。

十分的勤奋刻苦,在看相和看风水方面非常有才能,后面唐太宗听闻了他的能力,召进宫来,问了几句,都能巧妙地答出,这让人不得不称赞才华的出众,有才能的人终将会做出更大的成就。

袁天罡曾为武则天看过相,他说:这个郎君龙睛凤颈,是极致的贵人。如果是女孩,实在是不可窥测,以后一定为天下之主。这个预测在唐朝后期就会成为历史载入史册,从这件事中不难看出深谋远虑优秀特点。

曾经他在蟠龙山前筑观星台夜观天象,研究天文。在贞观二十二年,出现了奇异的天象,主动自愿前往蜀西赈灾,在蟠龙山之间开山凿石,为的就是打破这个天象之异,甘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切,忧国忧民。袁天罡的贡献不得不让人钦佩,他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即使先天家境不好,但能努力学习看相和天文,有所成就,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袁天罡这句的玄妙之处

袁天罡回答唐太宗“猪上树时”这句话时,内容看起来是当猪上树的时候,大唐才亡,其实则不然。因为这句话事实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使在看相方面他能预测到大唐的气数,也深知大唐后面的命运如何,但是在帝王面前委婉的说话是为了保全自身以及估计到天子的尊严,即使知道结局,也不明面上点破它,只是用富含深意的话来概括。

同时也是为了让君王感到开心,因为袁天罡深知一旦说错任何一句话都是要掉脑袋的,身为臣子必须要与君王齐心,否则可能连性命都难以保存,古有言:伴君如伴虎。在帝王身边一切得谨言慎行,方能长久。这才是这句话的玄妙之处,不仅有多重深意,还能维护好与君王的关系。

历史上也有许多在君王面前说错话,导致掉脑袋命没了的案例,有时候直言不讳并不是一件好事,帝王家最是无情,为了保全皇帝的威严,不惜除掉违抗他的人,皇命不可违。说好话其实也并不是为了阿谀奉承,在天子面前也是一个生存之道罢了。身为一个臣子,不能有二心是重中之重。

历史唐终将没落

在历史上唐朝最终还是衰落了,国力由原来的顶峰到最终的衰落,也到了更朝换代的地步,这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新事物迟早替代旧的事物。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进步时,一定会有更好的事物出现,这会记载在历史之中。

这就是历史存在的必要性,唐宋元明清,取代唐的会是宋朝,每个朝代都有一定的存在时间。

物是人非,斗转星移,时间就是如此之快,无数轮朝代的更迭,会让社会发展越来越好。

结语

唐太宗要是当时真的明白袁天罡的话,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纵观整个大唐历史,李世民算得上还是一个杰出的人物,其历史功劳能盖过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无法任意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其成就给世人的影响是极其大的,名声也传的较为广泛,我们就应该学习这些优秀的人物,吸取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对当下的我们年轻人是非常重要的。

从袁天罡这件事中,也让我们学到了有时候在言语方面太过于直接有时候是对自己不利的,无论是对谁说话,理应谨慎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了自身考虑,也为了他人着想,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当代社会没有古代对话语有严格要求,因为古代一旦说错一句话是要承担性命攸关的风险,而现在只是道德上的约束,但言行举止也要得体,毕竟大家文明友好相处,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国家才能更加长远和持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到陕西旅游五天攻略,西安五...
西安,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一直是众...
2025-08-31 00:48:10
假期去陕西旅游费用,西安五...
西安,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都,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之地。终于,在这...
2025-08-31 00:46:22
潘伟力:穆帅是曼联近十年成...
潘伟力:穆帅是曼联近十年成绩最好主帅 回曼联很好
2025-08-31 00:43:28
原创 ...
三国之中,刘备的天下可谓是得之不易 他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平民脱胎换骨...
2025-08-31 00:36:13
原创 ...
1957年11月,毛泽东受邀访问苏联,这是他第二次访问苏联,也是最...
2025-08-31 00:35:27
原创 ...
导语:我们经常看历史小说和电视剧,就会发现当时人们往往都把银子作为...
2025-08-31 00:35:10
原创 ...
说起中国最耻辱的一个朝代,你们想到的是不是清朝,但是在我心中,这个...
2025-08-31 00:35:09
原创 ...
刘邦对戚夫人情深义重,为何不为她废掉吕后?讲出来你可能不信 刘邦,...
2025-08-31 00:34:46
原创 ...
历史上真正的商鞅是什么样子?首先商鞅变法推进了历史的进程,使秦国国...
2025-08-31 00:34:37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明朝的天时地利人和 正统年间,由于鞑靼瓦刺等少数民族不断袭扰辽东,威胁明王朝的统治,朝廷下令修筑了具...
原创 许... 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关于大将军衔的人选,一度有十五人和二十二人两个方案,经过慎重筛选,最终确定了...
原创 康... 康熙皇帝之所以要下旨裁撤三藩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害怕三藩造反,另一方面是因为三藩连年的军费...
原创 年... 题记 武则天喜欢破纪录: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大明千古之谜:《永乐大典》正本... 永乐五年(1407年)十月,两千多人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永乐大典》正式定稿。明成祖朱棣抽查一部分后,...
原创 豪... 作者:金满楼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于沈阳清宁宫“端坐而逝”,而其猝死给皇位继承问...
原创 舌... "大伙儿快看!朝鲜人的盒饭里藏着宝贝!" 火车刚过鸭绿江,同行老张突然举着一次性餐盒喊起来。我们这趟...
古代朝鲜最好的地图:1538年... 郑尚骥,《东国大地图》,1755-1767年制作,朝鲜王朝时期,2.72×1.47米,韩国国宝第15...
光绪为何不杀掉慈禧,自己掌权?... 作为清朝的末代君主,光绪帝自幼在紫禁城内长大,身处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他的日常生活被严格的宫廷规矩所...
原创 明... 1577年,徽州六县中的歙县与其他五县,爆发了一场激烈冲突。有的人对着店铺砸抢,有的人见人就打。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