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这个时候很多将领都得降级使用了。这很正常,毕竟编制有限。而3个师的副师长都是谁呢?115师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副师长萧克;129师副师长徐向前。
授衔的时候我们当然也知道了,聂荣臻和徐向前被授予了元帅,而萧克仅为上将。这个差距真的不是一点半点。
那么,萧克为何会和另外两位差别如此大呢?
从红军时期来看,萧克与他们就有差距,但并不大。
聂荣臻曾留学国外,1922年,在比利时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与刘伯坚一起负责过旅比利时支部工作,1923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又去了苏联学习军事,因为革命的需要,在1925年回了国。
回国后,他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后来又参加了北伐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尽管他比较低调,但很长时间里一直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地位非常重要。在中央苏区,聂荣臻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治委员等职。
徐向前,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1927年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间上看并不早。1929年,他被派往鄂东北。
红军时期我们都知道,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而他担任总指挥的时候,不过30岁,要知道这可是方面军的首长。
而萧克是黄埔四期的毕业生,1925年投身革命,参加革命时间并不晚。之后,他跟随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在后来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他担任过红四军第3纵队司令员,并担任过江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5师师长。
在湘赣苏区,他担任过军长以及军团长,并且在红二方面军期间,也曾是贺老总的副手。
从经历来看,萧克红军时期的资历也是非常老的,职务也并不低,并没有与另外两位拉开多大的距离。
抗战开始初,三位可说是同一起跑线,然而随后的发展却又再次的拉开了距离。
抗战开始后,聂荣臻是115师的副师长,但是平型关大捷后没有多久,总部和115师主力分别转移。聂荣臻率领3000人的队伍,留守五台山地区,在敌后创建八路军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毛泽东曾风趣地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同样,徐向前在1938年4月,率第129师和第115师各一部进入河北省南部,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第二年,他又率部到山东创建抗日根据地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萧克一开始也是副师长,在1938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以八路军第四纵队为基础成立冀热察挺进军,萧克担任司令员,这样他也有了和另外两位一样独立作战的机会。然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不过后来他也来了晋察冀军区,并且担任了聂荣臻的副手。
解放战争期间,三位同在华北军区,看似差距不大,但其实却很大。
聂荣臻仍然是司令员,他的级别也是非常高的。而徐向前则是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萧克同样担任副司令员,但与徐向前不同的是他位列第三副司令员,并且主要精力在教育方面,并参与创办了华北军政大学,兼任副校长。一直到1949年,他才调任四野参谋长。
从革命年代的职务我们不难发现,萧克其实与两位元帅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不得不说,萧克从抗战期间开始,在作战方面的确没有太出彩,至少是跟另外两位相比的话,有些差距。
但很多时候并不能单纯的仅凭这一点考虑问题。往往一个正副职的差距,就是非常大的。
另外,萧克在红军时期站队上是有过错误的,这也对他有着很大的影响。毕竟,授衔名单的数量是有限制的,无论是开国大将还是上将都是如此,因为在整体衡量下,萧克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而聂荣臻表面上看战绩和军功一般,但从聂荣臻整个革命经历来看,资历也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对于晋察冀军区的建立个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至于徐向前,同样无需多言,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这也不是谁都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