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的一个小山梁上
座落着唐朝新城长公主的墓
南北长约40米,东西长约42米
距唐太宗昭陵陵山——九山主峰仅1.5公里
新城长公主和唐高宗李治是同母妹
母亲是文德皇后长孙氏
1994年10月下旬,考古学家对该墓进行挖掘
根据墓室内的墓志文字记载
有关新城长公主的谜团也被揭开了
新城长公主剧照
兄妹情深
长孙皇后给李世民生了三个儿子,四个公主
新城长公主是最小的一个公主
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小女孩
长孙皇后去世时
李治只有9岁,而新城长公主也只有二三岁
李治剧照
李世民对自己最小的公主是很宠爱的
在贞观十六年八月二十日(642)
就封她为衡山郡公主
根据唐朝的礼制
“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意思是指唐代的名山大川不得作为封号的
李世民为了自己的小女儿而破例
足见唐太宗对衡山公主的喜欢
新城长公主剧照
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件事情
根据史料记载和公主墓的发掘情况
衡山公主就是新城长公主
李治是哥哥,他当然要义不容辞地照顾好妹妹
虽然李治也还是一个孩子
兄妹两人相处近十年,感情非常好
每次李治出门,妹妹都会送到门口,泪流分开
后来李治长大了,每天去朝廷进行礼仪活动
公主都会哭着说道:
“哥哥要与群臣上朝,不能和我在内宫了。”
朝会一结束,李治就急忙回来了
即使分别这么短的时间,两人都不愿意
可见兄妹感情之深
李治剧照
也有一些野史记载
李治不是一个讲究伦常的人
他能接受自己的后妈武则天
也对妹妹有非分之想
这可能是无稽之谈
尤其是墓地被发掘以后
更说明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武则天剧照
没有结局的首婚
新城长公主短暂的一生是十分令人感慨的
尤其是有关她的婚姻生活
她出身皇室,血统高贵
但她对自己的婚姻是没有自主权的
唐太宗先是把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
魏叔玉剧照
根据《新唐书·魏征传》的记载
贞观十七年正月,魏征病危,卧床不起
唐太宗李世民带着太子李承乾来到府邸
看望躺在病榻上的魏征,做最后的告别
为了表示对魏征的恩宠
李世民把爱女许配给了魏叔玉
“帝将以衡山公主许叔玉,时主亦从。”
李世民还说道
你睁开眼看看你新儿媳妇吧,
“公强视新妇”
但魏征连睁开眼睛的力气也没了,当晚去世了
魏征剧照
魏征死后三个月,即贞观十七年
太子李承乾与侯君集等人谋叛之事被揭发
因为魏征举荐侯君集做的宰相
所以李世民也怀疑魏征参与了谋反
于是就把新城长公主的婚姻取消了
“常荐杜正伦、侯君集才任宰相,
以罪诛。
君集坐逆诛,奸人遂指阿党;
又言征尝录前后谏诤语示史官褚遂良。
帝滋不悦,乃停叔玉婚。”
李世民剧照
凄惨的再婚和三婚
后来李世民又给公主物色了丈夫长孙诠
可惜的是,李世民突然病逝于649年7月10日
没能见证女儿的婚事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丧事,公主的婚事推迟了
在永徽三年五月廿三日
衡山公主改封新城长公主
,并且增邑三千户
与长孙诠完婚
夫妻两人恩爱,生活非常幸福
长孙诠剧照
如同墓志所记载的那样
“谅以调谐琴瑟偃笙簧,海内之嫔风,
为天下之妇则矣。”
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后来长孙无忌被告谋反被杀
长孙诠也受到株连死了
这件事情对公主的打击太大了
权利的斗争是没有亲情的,公主明白这个道理
她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的发生
一点事情也做不了
长孙无忌剧照
长孙诠死后,李治又给公主找了一个丈夫
“更嫁韦正矩”
但仅仅四年以后,公主就死了
年仅三十岁
“龙朔三年二(月)薨于长安县通轨坊南园,
春秋三十”
李治的愧疚
我们在前文说到兄妹两人感情很好
所以新城长公主的死,对李治的打击也很大
唐高宗李治让人对韦正矩进行了审讯
最后诛杀了韦正矩
“正矩不能辩,伏诛”
韦正矩应该是被冤死的
公主真正的死因应该是怀念前夫而长期忧郁
新城长公主剧照
如墓志记录
“汉浦销光无复仙娥之影,
洛川沉步空余神女之词”
这是韦正矩“遇主不以礼”的一个原因
作为皇帝李治的妹妹
她不能保全自己的丈夫和婚姻
还要“外尊大义”
那公主忧郁而死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唐高宗李治
新城长公主剧照
所以李治在杀掉长孙诠这件事情上对不住她
但高宗李治又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眼睁睁地看着长孙无忌做强做大
李治最终权利就完全被架空了
另一种悲剧可能在等着新城长公主
李治剧照
小结:
公主死后,李治非常悲痛
“……,终之数特超于彝典其葬事宜依后礼”
高宗李治这样做,除了因失去妹妹的哀痛以外
或许还因政治原因断送妹妹幸福婚姻而愧疚
按照皇后的礼来安葬她
也算是一种对妹妹都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