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郭嘉评价刘备
从郭嘉对刘备的评价来看,刘备拥有张飞、关羽这样的人物,迟早会成功的。事实也如郭嘉所料,后来刘备的确建立了蜀汉,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
可惜的是,刘备最终没能一统三国,反而还落得个白帝城托孤的下场。为何刘备会如此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原因,或许会刷新你对刘备的三观。
刘备的“正名”之路
在名著《三国演义》中,刘备经常以“中山靖王之后”自居,也就是说他是刘姓皇族,只不过是后来没落了。没落没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姓“刘”,而且还流淌着贵族血统,做什么都名正言顺。
刘备成名后,跟随了曹操一段时间,在那时他见到了汉献帝。两人相见恨晚,同时汉献帝还拿出了族谱,并且验证了刘备是刘氏子孙的事实。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心中有一个疑问,刘备自小生活在乡下,他的名字又是如何跑到刘姓皇族的族谱中去的。其实,幕后的原因并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两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汉献帝的眼中,刘备手握兵权,是一个能够帮助他抗衡曹操,实现翻盘的一个重要人物,给一个名分也没有什么损失。在刘备看来,真假无所谓,他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名义”,毕竟名正才言顺。
得到了“名义”之后,刘备气势恢宏的故事也开始了,他先是离开了曹操,随后又投奔了荆州一带的刘表,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刘备的传奇发展史
初到新野(荆州)之时,刘备已经有了张飞、关羽、赵云三位大将,而后又通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班底算是打好了。曹操南下时,赤壁之战被孙刘联军打得大败,此战收获最大的非刘备莫属。
他得到了零陵、南郡等四个城池,算是有了自己的根据地,此后刘备又以这四处为跳板,不断向巴蜀境内发展,占据了益州、西川、汉中等地,成为了三国时期的霸主之一。
也是在占领巴蜀的过程中,刘备以战养战,早期获得了庞统这样的军事天下,而后又得到了黄忠、魏延、马超等大将,风头一时无两,甚至吓得曹操都有迁都的想法。
刘备的缺点
通过上面的描述,不难发现刘备有人:关羽、张飞、赵子龙。马超、黄忠等人的五虎上将,不输曹操的五子良将。另外,刘备有地:巴蜀之地易守难攻,李白就曾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刘邦也是从巴蜀之地起家的。
同时,在谋士方面,刘备还同时拥有着卧龙、凤雏两位大才,一位擅长政治谋略,一位擅长军事行动,可以说他的资本已经不输百年之前的刘邦了。既然如此,刘备为何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呢?
我们都知道,一位伟人曾熟读三国,他对这一个问题曾给出了一些看法,他说刘备志向远大却才疏学浅,做事好感情用事,如此才没能成就一番霸业。不得不说,这句话非常在理,因为刘备的这两个缺点很致命,为何会这么说呢?
从某个角度来说,刘邦与刘备都是“才疏”之人,但是刘邦却能够听信身边人的建议,尤其是张良。可是,刘备却不行,有时候他会刚愎自用,坚持自己“毫无远见”的观点。
就比如上述提到的夷陵之战,就连赵云都能够看出其中的错误,可刘备却没有看出来。同时,别人的意见他还听不进去,最终落得个白帝城托孤的凄惨下场,这便是他的“志大才疏”。
再来看看他的“感情用事”,这一点贯穿了刘备的一生,早期他靠着一场场的“哭泣”作秀,赢得了许多人的心,也获得了这些人的追溯,建立了自己的权力班底。
可是,感情用事有时候是一个优点,但有时候也是一个很大的缺点,很容易就会被感情蒙蔽双眼,做出错误的决定,进而引发“蝴蝶效应”,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比如,刘备攻打西川之时,若不是惺惺作态、假仁假义,而是直接将西川据为己有,军事庞统也不会死在落凤坡。庞统之死,也算是蜀汉衰落的关键节点。
庞统死后,远在荆州的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不得不离开荆州进入巴蜀。诸葛亮的离开,又使得荆州只有关羽一人能够撑住场面,当他发动襄樊之战时,被东吴偷袭、丢失荆州。
荆州丢失,关羽败走麦城,后被东吴所杀。在这个时候,刘备的“感情用事”又一次占据上风,进而引发了一场更大的动荡。
回看当时的情况,中原大地一共有十三州,曹魏一方独占九州,而东吴的孙权占据3州,刘备仅仅只有巴蜀一州之地,“联弱以抗强”这才是刘备该执行的策略,才有一线生机。
可惜的是,关羽的死让刘备失去了头脑,他不听任何人的劝阻,坚持要对东吴发动战争。话说,关羽丢失的不仅仅有荆州,麦城、夷陵等出蜀的关键路线都丢了,这也导致刘备大军东进受阻。
后勤不足,战术上又出现了错误,最后被陆逊火烧夷陵,蜀汉积累十几年的家底,被一把火烧得一干二净。后来,若不是诸葛亮力挽狂澜,估计那个时候蜀汉就被曹魏、东吴联合吞并了。
总的来说,刘备的“感情用事”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后者出现的次数更多。被情感冲昏头脑后,刘备完全将大局、将蜀汉江山抛诸脑后,也难怪他成功不了。
回看楚汉争雄时的刘邦,虽然他喜欢美女、喜欢钱财,但是在大局观上从来不含糊。关键时刻,刘邦可以放弃自己的家人,可以忍受屈辱给韩信“齐王”的称号,更是在知道错误后能及时改正。
这一点是刘备没有的,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刘邦凭借这巴蜀实现了逆风翻盘,而刘备则一败涂地,晚景悲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