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某支部队经常被一些团体拉出来当苦主,什么赔掉了全部精锐,好像委员长赔得和当年上海滩炒股一样。这就低估了委员长得融资能力,在抗战时期,他的集团相比于对手可是有了很大提升,火力和干部队伍和财力都提高了好几倍。
在北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委员长手里的炮兵并不是中国最强。新军阀混战的1929年,委员长手中只有三个炮兵团(独炮一团、二团、三团,四团要到九一八以后才组建),而晋绥军和东北军的炮兵团已经有了十个;到1930年中原大战委员长才给炮兵部队增加了教导第1师炮兵队和中央军校炮兵教导团两个团,有了12门150毫米榴弹炮。而张学良继承老爸留下的150毫米榴弹炮就有21门,阎锡山手下也有射程远远超过中央军的山炮和野炮。委员长打出抗战的旗号后也迎来了火力上的扩张,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手下两个炮兵旅、四个炮兵团的兵力立刻转投了中央军。
在抗战前,委员长手下的炮兵力量是四个两团制的炮兵旅,五个独立炮兵团,一共13个炮兵团,东北军转投的炮兵力量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一。抗战爆发后,阎锡山的晋绥军也遭到了日军打击,不得不迁往陕西,晋绥军的生存很大程度上靠委员长的拨款,阎锡山就把心一横,把残余的炮兵力量也交给了委员长使用(干部还是老西的,但可以被委员长用于武汉等战役)。在武汉会战前后,中国军队一共拼凑了18个炮兵团的兵力。委员长的炮兵虽然有很大的损失,但在抗战大旗下,不降反增,经过苏联的援助补充,炮兵团数量增加到了22个。
抗战中期,随着日军作死进攻了美国,委员长终于等来了美国朋友氪金给装备,火力更加提高。美国援助的驻印军虽然只有7万人,却有足足三个36门炮的炮兵团,装备火炮是105榴弹炮。这种火力配置在美军看来不值一提,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大杀器。战后委员长手中总共才5个榴弹炮炮兵团,驻印军这一次就要来了三个。
除了美国爸爸氪金充值,苏联、德国也给了委员长帮助,抗战前中国一共拥有500多门火炮,在1939年年中国进口了山炮野炮1300多门,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援助了24个105榴炮营和36个75山炮营的装备,这些火炮由委员长分配,中央军自然拿到了大头。
截止到1947年,委员长手中的火炮数量已经达到了山炮1257门、野炮503门、榴弹炮401门,火炮总数是抗战爆发前的四倍,你说他是赔谁赚?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是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委员长的补充力量也很强大,他征召了千万壮丁加入自己的部队,中央军校等军校先后培训了15万学员,行伍老兵中提拔了97000多名军官,黄埔出身的将军也从1937年的92人飙升到1947年1150人。
整个抗战时期,委员长嫡系军队的火力、人员、干部队伍都得到了数倍发展,就连财政收入也因为美国人的援助笑傲同行。北洋时期中国政府最多只能得到上亿日圆的援助,抗战前委员长可支配的财政收入是3亿美元,但在抗战时期美国爸爸直接打款13亿美金(抗战后还有20亿,总数30多亿美金)。因为抗战委员长的兵力、火力、财力都膨胀了数倍甚至十倍,他自然觉得“优势在我”要打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