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中,曾有四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籍,被称作四大名著。它们分别是《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及《西游记》。这四本小说十分精彩,一经推出就风靡全国。直到现在,它们的销量依然可观。而书中的内容也逐渐顺应大流,被搬到了荧幕之上,当年被央视播放了千百次的86版西游记,更成为无数人的童年回忆,也让六小龄童老师所扮演的孙悟空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电视版的三国和水浒等也毫不逊色,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说里的角色,成为了网络小说中的常客,而电视里的它们,则在诸多导演的安排下,进行了多次重拍,收视依然长虹。不过您知道么,在早期,我国其实并非只有四大名著。经过专家的探讨,曾欲推行6大名著。但是到了最后,却只有这四大名著响彻中国。那剩下的两大名著究竟是啥呢?又是什么原因,令它们被淘汰呢?
在当时,被放弃的这两本也非常有名气,同样妇孺皆知,甚至丝毫不逊色另外四大名著。它们分别是《聊斋志异》及《儒林外史》。新中国成立时,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培养民众对国内文学的认同。在国家的指导下,专家们从大量的书籍中挑出了这六本极具代表性,故事又十分精彩的小说。不过,由于当时印刷条件较差,出版社自身也有一些原因。因此几经探讨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先推行西游记等四本书,而《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则被放到了第二梯队,等待随后印刷。
不过,它们却注定等不到推行的那天。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四大名著的当天,四书就好评如潮。接下来,出版社虽想趁热印刷出《聊斋志异》等书,但由于《四大名著》市场缺口较大,供不应求,不少出版社也趁着热度纷纷印刷。为了稳固市场,出版社再次暂缓了发行两书的计划,转而继续印刷四大名著。
此外,这两本书是否满足推行标准,也一直是大家争议的点。与另外四本不同,这两本书宣扬封建迷信及鬼怪灵异,其中不乏批判和讽刺。在当时的局势下,这也正是它难以得到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因此,当年的6大名著,如今却只剩下四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