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距今已经过去八十多年了。在这八十多年中,人们对这个战役的看法,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从赞扬到批评,从批评到重新评价,重新肯定。
在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上,对于任何一次反抗外来侵略者的胜利战役,用如此严格的目光去审视,在短短数十年中,得出了如此纷纭反复的结论,是少有的。
对“百团大战”认识上的反复,开始主要是由“百团大战”后,抗日战局和中国政局的变化引起的。对于这场战役该不该打、影响如何,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更和这次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抗战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德怀的历史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以上的历史情况,彭德怀在“百团大战”以后三十多年的岁月里,曾多次谈到和写到“百团大战”。无论处境怎样险恶,直至生死关头,对这次战役发动的必要性和其历史作用,他始终抱着一种坚定的看法,“九死其犹未悔”。
彭德怀为什么决心发动“百团大战”?在他以后的回忆中,每提到这次战役,都首先要谈到这个问题。
实际上,“百团大战”是八路军总部根据当时整个抗日战争的形势,特别是华北敌后抗战的形势,酝酿已久而做出的重大决定。
对于这次战役发动的原因,彭德怀曾用一句话来概括:“特别是在打了反摩擦战役之后,必须打反日的‘百团大战’。”本文将告诉你有关“百团大战”的来龙去脉。
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在华北的七十余万大军节节退守,华北广大国土和数千万同胞被遗于敌寇和汉奸之手。八路军三万余众在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的率领下,挺进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到1939年,先后建立了上百个县的抗日政权。
这时,国民党内的反共派忌恨丛生,乘敌人回师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之际,遣军北上,解散抗日政权,残杀抗日军民,向八路军来“收复失地”。
八路军总部和各抗日根据地,特别是与国民党政府军相邻的太岳、太行、冀中、冀南等区不得不以很大的力量来抵制国民党反共派的破坏。
1939年秋到1940年春,日军大肆修路筑堡,封锁割裂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根据地处境艰难,部分地区变成游击区,许多县城又被敌寇占领。各地情报不断送到八路军总部。
这个情况自然引起了八路军总部的高度重视。朱德说:“交通线对战争关系极大。敌人新的筑路行动具有战略和战术上的重大意义,我们丝毫也不能忽视。”
彭德怀提出,由各根据地及时发动、组织一次总破袭,打击日军的筑路计划,扭转根据地被不断割裂的危险局面。
但是,总部这一意图不能不暂时被搁置。
1939年12月,国民党当局发动反共高潮,从吕梁到太岳,从太行到冀南,悍然向八路军和决死队不断发动军事进攻。
为打破日伪军与国民党反共顽军虎狼夹击的局面,总部密调聂荣臻部主力两个团南下太行,协同一二九师发起反摩擦战役,对反共顽军实行自卫反击。
至1940年3月,在涉县、林县、武安、磁县地区,一仗歼灭号称“摩擦专家”的朱怀冰军及杂牌反共部队共三万余人,才彻底粉碎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遏止了反共的凶焰。
4月1日,朱德、彭德怀决定对敌人的主要交通线发动一次总的破袭,具体部署是:晋察冀军区聂荣臻负责破击沧石路以北的津浦、平汉及正太路;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沧石路以南、平汉路的石家庄磁县段、北宁路北段;一二○师贺龙、关向应负责同蒲北段;山东方面,徐向前、朱瑞负责胶济路及津浦路南段。
这就是“百团大战”的雏形,要求从4月1日开始动作。
命令下达的第二天,总部收到毛泽东给彭德怀的一封急电,认为蒋介石已决心打着抗日的幌子大肆剿共,而当前我方绥德、皖东两个地区受到的威胁最大。
为此,毛泽东电告彭德怀、贺龙、关向,应以主力对付威胁延安的国民党第九十军,同时,要彭德怀部署八路军以相当兵力南下华中,打通与新四军陈毅部的联系。
根据这一指示,彭德怀再次转过头来对付国民党的反共摩擦。朱、彭4月1日的计划暂时搁置,各部分散出击,未形成统一战役。
在4月2日的电报中,毛泽东希望朱德早日动身前往洛阳,与卫立埠谈判停止国共摩擦问题,然后返回延安,参加第七次代表大会。
4月末的一天,左权受彭德怀之托,来到一二九师师部——太行山深处黎城县谭村的一个农家院落。
一二九师主要指挥员刘伯承、邓小平、陈锡联、陈赓,还有前来参加反摩擦战役的聂荣臻、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等人,晚饭过后,都坐在充满春意的院子里,谈论形势。
左权站在树下,双手叉腰,细听大家的议论。笑道:“彭老总要我到这里来,正是为和大家商量这件事。他有个想法,由荣臻和伯承同志再度协力,从南北两面对正太路来个大破袭,打通晋察冀和太行区的联系。”
左权的话使谈论热烈起来。有人提出,南北各打一面,不如各打一段,聂和刘、邓可以一个负责破袭东段,一个破袭西段。
大家认为这个想法很好,要左权把这个设想带回,供彭老总考虑。
从4月份以来,八路军总部挂着白布门帘的作战室内,增添了一幅正太铁路的地形图,这是奉彭德怀、左权的指示准备的。
这些日子里,彭德怀常常一个人在这间挂满地图的屋子里,聚精会神地翻阅敌情资料,在一幅幅地形图前凝视、沉思。
正太、同蒲、平汉,津浦、平绥、北宁、胶济七条铁路干线,是敌人对根据地构筑“囚笼”的纵横支架,正太路正处于中心位置。
总部和刘、邓、聂众将领不约而同都把目光投射在这条铁路上。
现在,已无从知道是哪一天、哪一个时候,这条被称为“钢铁动脉”的正太路,在彭德怀的眼里,化成了一条熊熊燃烧的火龙;而敌人苦心经营的“囚笼”,也在他的心中变得千疮百孔。
一个大破袭的战役方案,在他面对的地形图上,已渐渐显现出宏伟清晰的轮廓。
这个方案巧妙地抓住了敌人的一个无法克服的弱点:“敌伪深入我根据地后,普遍筑碉堡,兵力分散,反而形成敌后的敌后,主要交通线守备薄弱,这对我是一个有利的战机。”
从上次左权去一二九师师部回来,四月的烂漫山花已换成眼前冉冉升起的青纱帐,正是游击健儿显身手的黄金季节。彭德怀凝聚的眉头一展,对他的战友左权会心一笑:“大家老盼着打,我看可以开始行动了。”
几天后,左权受彭德怀之托,再次来到一二九师师部。刘伯承、邓小平仔细倾听了彭德怀和左权的战役设想,都表示赞同。
接着,总部召开军事会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十八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傅钟等也参加了会议,一致同意彭德怀提出的战役计划。
1940年7月22日清晨,从太行山麓的小山村发出来一缕缕无线电波,这电波透过日军特务机关的严密监视和捕捉,把八路军总部一项极其重大、秘密的作战命令,传达到分处敌后的各师、军区领导人聂、贺、关、刘、邓,同时上报中共中央军委。
这便是有名的由朱德、彭德怀、左权签署发布的破袭正太路战役预备命令。
这一注明“十万火急”的绝密电报发到延安,立即被抄送给毛泽东、王稼祥、朱德、洛甫、王明、康生、陈云、邓子恢、任弼时、谭启龙诸人。
8月8日,朱、彭、左向聂、贺、关、刘、邓发出战役行动命令,“百团大战”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