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
2025年广东省青少年滑板锦标赛
暨十五运会滑板测试赛
在惠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滑板场举行,
不仅检验了惠州的办赛能力,
更揭开了这座“制造大市”
滑板产业的发展序幕——
11月,
全国滑板精英将齐聚惠州角逐全运金牌;
而全球每10块高端滑板中,
就有3.5至4块产自这里。
从全运主场的赛事筹备,
到全球供应链的核心地位,
惠州正以
“制造为基、赛事为媒、生态为翼”,
在万亿体育产业蓝海中
加速构筑“滑板之城”的核心竞争力。
高端破局
惠州滑板占全球高端市场的35%~40%
走进惠阳区秋长街道的惠州市杰诚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诚运动”)生产车间,单板筛选、胶压成型、弧度打磨的工序在流水线上有序推进,技术工人手持量具反复校准,确保每块滑板的单板正负公差不超过0.3毫米。这样的精度把控,正是惠州滑板占据全球高端市场35%~40%份额的底气所在——目前,杰诚运动已与国内外70%左右的一线品牌建立合作。
20多年前,国内还没有企业生产专业滑板,杰诚运动是最早用东北的桦木以及进口加拿大枫木来做滑板的企业,也是最早把整个滑板模具化的企业。为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他们还自主研发出专用胶水,确保生产的滑板品质更好。
杰诚运动生产的滑板。惠报全媒体记者哈鹏 摄
滑板自2016年被公布成为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后,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大量爱好者。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滑板赛事选手所使用的滑板有1/3左右是杰诚运动生产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滑板女子运动员崔宸曦在比赛中所使用的滑板,也是杰诚运动所生产。
崔宸曦在赛事中所使用的紫色滑板十分醒目,是一块专门定制的比赛滑板。在杰诚运动展厅,与崔宸曦比赛使用的同款滑板摆放在桌上,板面线条流畅且动感十足,整体呈现出紫色的色调,滑板中央下凹,尾部略略向上翘起,方便运动员进行技巧动作和转向操作。
杰诚运动生产的滑板。惠报全媒体记者哈鹏 摄
如今,杰诚运动已从原来的滑板板片商发展成具备研发、生产专业滑板实力的龙头企业之一,是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滑板团体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参与者之一,也是国家滑板队助奥配合研发、定制企业。
杰诚运动总经理杜勇斌说,随着滑板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这项运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欢。他预计,随着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全国场地建设以及赛事推广,2026年或2027年以后,滑板运动在国内会有个爆发期,未来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全运赛事的临近,更让惠州滑板的“装备保障”能力备受关注。在惠州部分企业展厅内,针对全运选手定制的滑板样品已陈列就绪——板面根据运动员脚型调整弧度,防滑砂纸采用新型耐磨材料,底部图案融入岭南文化元素。“全运选手对滑板的重量、弹性要求更苛刻,我们已组建专项研发小组,根据每位选手的技术特点优化设计。”业内人士透露,凭借服务国际赛事的经验,惠州有信心为全运健儿提供“致胜装备”。
全链协同
“滑板+轮滑”多元布局完善产业配套
位于博罗县园洲镇的惠州市富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下称“富宏运动”),注塑机自动化正高速运转,设备自动化程度达到70%以上。这里的生产线不仅能产出滑板,还涵盖轮滑鞋、滑板车、运动头盔、自行车配件等配套产品,每年的产能合计达几百万套,从塑胶配件、轮子到成品组装,实现全工序自主完成,甚至能为周边同行提供核心部件支持——这正是惠州运动产业链“协同补位”的生动写照。
富宏运动生产车间内,一双双轮滑在机器和工人的合作下诞生。
富宏运动1996年成立于深圳,2017年响应政府招商引资政策迁至惠州,投资园区用地40多亩,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依托“万亿工业大市”的产业底蕴,富宏运动并未局限于单一滑板生产,而是构建“滑板+轮滑”的多元产品矩阵,逐步完善产业链条。目前,该公司承接迪卡侬、沃尔玛、迪士尼等国际品牌的代工订单,也积极培育“飞炫”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至美国、哥伦比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产品创新上,企业避开低价竞争“内卷”,转而聚焦中高端市场:选用高弹性枫木提升滑板性能,针对儿童群体开发卡通联名款轮滑鞋,采用反光变色设计增强运动酷炫感,让产品既贴合消费需求,又具备差异化竞争力。
富宏运动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轮滑的轮子。
产业链的完整性,成为惠州滑板产业抗风险的关键。不同于部分地区仅依赖组装环节的企业,富宏运动从原料筛选、核心部件生产到成品交付均实现“全链可控”,既能快速响应国际品牌的定制需求,也能为国内赛事、大众消费市场提供稳定产能。“我们愿意配合政府推进场地建设、赛事赞助,把滑板运动的氛围先做起来。”该企业负责人蒋云亮表示,惠州正通过“制造+服务”的转型,让产业链从“硬实力”向“软实力”延伸,为“滑板之城”提供配套支撑。
城市赋能
赛事场地齐推进
夯实“滑板之城”群众基础
夜幕降临,惠州下埔滨江公园的开阔空地上,数十名滑板爱好者聚集练习,青春活力成为城市夜景的一抹亮色。据统计,目前惠州长期参与滑板运动的人口近2万人,爱好者主要活跃于滨江公园、东江沙公园、金山湖公园等地,但专业场地不足曾一度成为制约运动发展的瓶颈。
惠州市区下埔滨江公园,青少年滑板爱好者的双人组合飞跃阶梯。
这一问题正随着全运周期的到来逐步破解。目前,仲恺高新区五一公园、御湖公园、双岗公园已增设滑板设施;鹿江乐园滑板场已完成设计,占地面积1730平方米,包含1430平方米滑板场主体和300平方米泵道,建成后将为群众提供一个专业的滑板运动场地;惠阳区计划在体育公园一期建设滑板及轮滑场地,未来奥林匹克体育场、下埔滨江公园、江北体育公园等场所还将融入滑板元素,进一步完善场地网络。
赛事与人才培养同步发力。除了近期举办的省青少年滑板锦标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滑板测试赛,2023年惠州已成功承办全国轮滑(速度轮滑)锦标赛、粤港澳大湾区速度轮滑比赛等大型赛事,其中全国轮滑锦标赛吸引22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58支队伍、1000余人参赛。人才培育方面,采用“省市共建”模式组建广东省轮滑(滑板)队,在市体校建设高标准街式和碗池滑板场,培育出曾文蕙、陈烨、郑好好等顶尖选手——陈烨获2023年杭州亚运会男子碗池金牌(中国滑板首枚亚运金牌),郑好好曾入选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校园内,惠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已开设滑板体育课,近200名学生每周参与训练;全市现有轮滑培训机构30余家、滑板培训机构3家,持续培育青少年选手,为“滑板之城”夯实群众基础。
万亿蓝海
串联“制造+文旅”
助力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之都”
根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坐拥“两山(南昆山、罗浮山)两湾(大亚湾、巽寮湾)一湖(西湖)”生态资源的惠州,正以滑板产业为支点,串联“制造+文旅”,助力“华南户外运动之都”建设。
享受自由滑行带来的体育乐趣。
产业升级层面,惠州将依托现有滑板制造集群,鼓励企业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传统制造向“生产+服务”的高附加值模式转型,同时支持自主品牌培育,适配日益个性化、品质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场景拓展方面,惠州正构建长达1100公里的“慢行系统”,串联山、海、湖、城资源。罗浮山、南昆山等区域则计划开发山地户外运动项目,让滑板运动从城市街头走向更广阔的户外空间。
“滑板虽小,却是连接制造实力与城市活力的纽带。”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惠州将以承办十五运会滑板项目为契机,继续申办省级乃至国家级滑板赛事,完善场地网络,让“惠州滑板”既成为全球高端制造的名片,也成为“滑板之城”的文化符号,在万亿体育产业蓝海中“滑”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记者:游璇钰、黄尉宏
图片(除署名外):杨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