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朝廷更迭就有一个新君主诞生,而每个开国皇帝要想获得这一至尊地位,必须花费大量心血。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尚缺乏臣子们的扶持,武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让人心寒的是大部分开国武将的结局并不理想。
事实上,皇帝做出这样的抉择是可以理解的,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如何能让武将威胁到他的位置。因此多数皇帝建立政权后,就用某种方式使这些陪伴他们生死的弟弟不幸死去。为达此目的,以确保其政权之安全。
他们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帝王莫过于朱元璋了,不管从史书上还是影视剧里都能知道他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暴君。在朱元璋颠覆元朝统治后,为使其统治能够持续下去,他不断寻机诛杀危及他的开国功臣。所以追随朱元璋征战天下的旧臣为数寥寥。但有个开国功勋汤和顺利地走过了自己的晚年。理由居然是朱元璋问赏,汤和答曰百美。
从小相识,相濡以沫
实际上朱元璋与汤和从小相识,两人小小年纪,便常常一起游玩。两人都是小时候玩伴的首领,并且从小对战争游戏有着特殊的爱好。由于志趣相投,二人结为挚友。但是随后,元末大乱,二人被强行分开。为避战安居至一寺做扫地僧,却因食不果腹只好离寺。
汤和为生活而加入红巾军,想实现从小的心愿,完成宏图大业。后因自己出色而迅速受到将军们的赞赏,职位不断攀升。机缘巧合之下,两个幼年玩伴邂逅。汤和深知朱元璋有本事,便极力推荐他参加红巾军。朱元璋听取了汤和的建议。
无辜败亡汤和信赖,因其势力显赫,数年后继任郭子兴为红巾军领袖。但因朱元璋初到红巾军没几年就人微言轻了,士兵对他不服气,觉得他无力当红巾军领袖。此时汤和挺身而出,以性命做保证,朱元璋必有大将之才。
在元老汤和支持下,我们也愿意为汤和留点脸面。朱元璋成功地成为红巾军首领,红巾军在朱元璋领导下逐渐壮大,士兵对朱元璋发自内心的赞许。历经数次攻略元朝疆域获得成功后,朱元璋率红巾军趁胜直捣朝廷,颠覆元朝统治。
朱元璋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除他本人的胆略,谋略外,主要在于他还有几个跟随其生死的弟弟。于是在朱元璋创建了大明王朝后,便开始疯狂地赏赐这些生老病死的哥哥。不但封官加爵,而且赠送了许多金银珠宝。
原以为一直跟随在自己身后的汤和身份肯定是直线上升,其实不然。追随朱元璋生死的弟弟,却仅被封为小都督。关于朱元璋的原因?结果两人共同喝醉时出现空隙。到底发生了什么?
君臣隔阂等
那时有了成就商和就不再谦虚了,慢慢地有些骄傲。曾对自己的部下说:“帝王之所以能有如此之高,与吾之辅佐密不可分,若无吾君江山岂能轻易打下”。时间一长传到朱元璋耳中,考虑到二人昔日情谊,朱元璋假装熟视无睹。
但没有想到汤和越发的放肆,有一次汤和参加宴会,醉酒之后就有些飘飘然,说了一句让朱元璋无法原谅的话,这句话大致的意思就是“我的实力跟朱元璋不相上下,这皇帝咱们俩随便一个都能干”。汤和的初衷是为了宣泄内心的不满情绪,显然是他极力推荐他参加红巾军的,而当他还没有得到信任时就站了出来。
结果却是个小官职而已。可这句话在小人的恶意散布下,成为善事与忤逆犯的代名词。
以前朱元璋看到昔日的友情,本来就十分忍让汤和,但朱元璋决不允许有人对自己的帝位构成威胁。朱元璋设筵席找到汤和,在汤和面前,把自己说过的话都重述出来。
汤和很忐忑,吓出了一身冷汗,那终究是丢三落四。汤和当即跪在地上申述过失,一个劲地给朱元璋叩头承认错误,直至额上磕出血来,方才要汤和返回来好好反省一下。汤和回到家后吓得心惊胆战,得知皇上对他有所猜忌。茶饭不思的他终于想出一个装扮成酒鬼的计策。
汤和为达到他的计策开始天天嗜酒,甚至故意做了些离谱之事,如喝醉了酒来审案,把本来罪大恶极者无罪释放,无罪释放者抓紧下狱,这种事发生几次之后,老百姓就对汤和很有看法,甚至有官员上疏,要朱元璋革职。
但朱元璋看了这几份上疏,却没有发怒。听任汤和做出很离谱之事,汤和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开始喝商朝酒,让朱元璋知道不能胜任朝中职务。自己一会儿不喝很痛苦,完全没体验过应付工作的滋味。这样对于汤和产生了猜忌,朱元璋逐渐解除了猜忌。
汤和自愿告老还乡以完全保全他和他子孙的生命。朱元璋当然很高兴,本来还得怀疑怎么对付汤和的,如今自己提出告老还乡。问其需何种奖赏。汤和向朱元璋提出了一个非常非常荒唐的要求,汤和请求赏赐一百名美女。按常规告老还乡臣子通常需要些金银珠宝、宅子土地等物品。
汤和竟然要一百位美女作陪,这无疑更加打消了朱元璋对汤和的怀疑,认为他确实对这个皇位没有想法。不得不说,汤和的这个计策真的是非常的高明。
小结
毫无疑问,汤和很聪明,他为消除朱元璋的疑虑做了些啼笑皆非之事,说明他并无皇位之念。就连为他这荒淫无能之象,就是告老还乡后也不知酒。正因为汤和聪明,他能全身而退。
图片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