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此一生颠沛流离,人生经历高低风波不平。其中在皇宫内的人生经历已经被全世界人为所知。
这一生可以叫做当了几次所谓意义上的高高在上的皇帝,但是每一次都是属于身不由己,身体心灵全被操纵的木偶皇帝罢了。
所以溥仪的身份从来并没有被皇宫里的人被真正高看过,也从未被真正享受过皇帝的待遇被真正地被俯首称臣过。
末代皇帝的皇帝人生经历
全名爱新觉罗·溥仪,从小被父亲扶位登基,这时候年幼的他还不知道他只是一个政局中一个小小的棋子。
登基上位,实质是父亲执政。还未到真正自己执政之时,便很快撞上著名的辛亥革命,朝代概念风云突变,形势变幻莫测。
这时候的他已经被立马被迫退位,清朝朝代统治的时代正式宣告在历史上结束。
但是当时民国政府仍然对他心存慈悲,依旧收留他在大清宫内享受皇帝的优待生活,所以此时的他已经不被称为“皇帝”,但是起居饮食身份待遇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这时候又有不轨之人想借用溥仪复辟朝代,但是时间非常短暂,便宣告失败。在这短暂的一段时间内溥仪又当做一颗棋子被拥护当了第二次的皇帝。
最后一次皇帝的经历对溥仪的影响非常深刻久远,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人的无奈控制下当了当时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虽然一样为国之君,但这个身份却是他当皇帝的经历里最最虚伪、无用并最后导致他锒铛入狱的祸果。
三次的皇帝经历可以看出他当皇帝的履历里并没有充满金碧辉煌,也没有阿谀奉承,既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永世无忧。
溥仪与皇宫内太监们的千丝万缕
既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溥仪这个身份根本没有权势可言,在充满勾心斗角的大皇宫内自然不会有人对他俯首称臣。
作为皇帝本来应该与身边的太监们,是最为亲密和最为贴心的关系,但是溥仪却和身边的一众太监们却关系十分之恶劣。
因为作为皇帝不可能事事亲力为之,所以太监们对他的衣食住行是掌握得十分之紧密,年幼的溥仪,甚至会一日三餐只能吃到三顿小米粥糊为食。
这哪里是历代皇帝或者是太子会承受的待遇!太监们之所以敢如此肆意妄为,其实也是因为背后有皇宫内其他撑腰的力量存在。
大皇宫内作为一颗墙头草四边倒,是每个太监这辈子的必备生存技能,所以溥仪对皇宫内的太监们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但又无力抗争!
溥仪与太监们的后来
伪满洲国被苏联红军打倒政权后,溥仪作为傀儡皇帝自然必须成为俘虏锒铛入狱。但是苏联军并没有在狱中亏待溥仪,反而待遇不错。
苏联最后按照法律法规将溥仪引渡回中国,新中国以战犯身份将他重新入狱,但他在狱期间改造态度良好,认罪态度良好。
随后在1959年的时候在特赦大会中被释放出狱,并且获得了一间简单居住的旅馆和一份在植物园工作的机会。
这也是溥仪颠沛流离,身不由己的半生终于有一种短暂的尘埃落定,重新做人的感觉。
被结束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时代之后,皇宫的一切太监宫女都被立即遣散,这一结果放在这些毫无人生技能的太监宫女身上他们怎么能承受得起!
所以出宫之后一些家庭背景优越的太监还能归老还乡,投奔老家,生活尚可。但还有一大部分太监本来入宫的原因就是因为家境贫困为了有一口饭吃度过余生,如今被强制赶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皇宫。
非常明显可见这些太监的生活并不顺利,想找养老院接收自己度过余下的半生。但是当时的养老议会,根本不接纳这些可以称之为“蛀米虫”的垂垂老矣的太监们。
后来这些太监只能投奔蜗居在各个寺庙中,为寺庙干干活,念念经只为了每天三餐都能有接续着的下一餐,每一次眼困闭眼后醒来仍然可以有瓦遮头的生活。
溥仪与太监们脱离了皇宫后,全都在一夜之间从高高在上的上级和将君主视为命脉的基层,变成了新中国时期的普通公民。
经历了几个时代的洗礼变化后,溥仪的心理变化其实已经非常之明显,他已经不再拘泥于上级与下级之间的阶层观念。
能活着从监狱里出来,已经心里十分地知足与宽容。这时候他想起了往日在皇宫内朝夕相对,对彼此都非常熟悉的太监们。
所以一番打听后知道还在世的太监们居住在兴隆寺,便和妻子商量想要去进行探望这些太监们,叙叙往日旧事,谈谈今日变化,解解心里困结。
因为太监们大部分已经都年事已高,在世时间并不多了。不谈昨日仇恨与纠葛,他们同为战争的可怜人物,享受不到时代的辉煌,也享受不到和平日子的宝贵。
一番寻找后,太监们久闻溥仪想来探望旧友,期待已久。就在溥仪携着妻子踏入兴隆寺的大门时,太监们便一一跪下,大呼“万岁爷”!
溥仪受宠若惊,但又立马如梦初醒马上说道:“我们现在全都是平等的同志关系,千万不能如此称呼!
因为溥仪这段时间被西方思想有所影响,已经由心接受自己的时代已逝。
所以和太监们一番寒暄后也是循循善诱他们需要接受新思想,摒弃老观念,新中国的好日子正在到来,一定要相信新中国的安排呀!
末代皇帝与末代思想
溥仪一生的传奇经历实在不足以为人道,因为都是以“工具人”的人设赖以生存着。
但是由于他是经历了朝代与时代的变换,从封建的统治生活里转换到新中国成立的新生活里,这一转折点又使得他这个人显得特别奇幻传神!
所以溥仪对太监们后来的宽恕与包容态度,或者可以看待为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和解,从九五之尊到植物园的小职工。
怕是历史上再没有另外一个人,可以像他一般如此顺滑地过渡自己的人生,并且继续地从容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