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英国要租借香港100年,李鸿章坚持只租99年,此举太过明智!
创始人
2025-08-26 05:34:25
0

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曾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当你想开口批评别人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你的优越条件。"在我国也有一句诗歌表达类似的意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千秋功过

今天要介绍这样一个人物,在一些史书中,他是开明的、积极的形象,而在另一些记载中,他又是一个不肯追赶时代的固执老人、是一个卑鄙的叛国者,他,就是中国晚清时期最为活跃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李鸿章。

我们都知道这世界上最难做到的就是同理心,纵使拥有再多的才学,积累再多的知识都很难做到感同身受。撰写史书的人尽管已经无限趋近将自己抛在时代之外,做一名理中客,却依然难以做到完全的中立,所以我们后世人看历史才会看到无数版本,

例如周瑜在《三国志》里也许是风光霁月的好人,在《三国演义》里就是小肚鸡肠的坏人。那么真实的李鸿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又真的有资格评价他的所作所为么?

李鸿章出生于道光三年,幼年就颇具才智,又出身名门,父亲是京城官员,因此很顺利的求学名师,进入朝堂,官运亨通。

胸中有鸿鹄之志,又可以在最好的年华大显身手,想必这是李鸿章生命中最快乐的一段岁月吧。道光二十五年,李鸿章入京会试,被湖南大儒曾国藩看重,这段师承为李鸿章的政治生涯奠定了经世致用的基调。

如果接下来的日子依然是太平岁月,那么李鸿章的一生无外乎也就是从富家子弟过渡到朝堂肱骨的一生,可是,他出生于清朝末年,他效忠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而这时的清王朝,露出了它腐朽的根基,硕鼠搬空了粮仓,炮火轰开了大门,金銮殿上的椅子即将失去它最后的光辉,山河开始等待它全新的主人。

无用的挣扎

面对虎视眈眈前来进犯的洋人,李鸿章最开始不曾退缩过,事实上他这一生都在同洋人斗争,尽自己所能的从列强手中挽回苟延残喘的破旧帝国。

李鸿章的第一次努力是洋务运动,他大刀阔斧地罢免了媚外的官员,选用实干的洋务派,整顿了湘军,甚至不惜邀请外国的军事家来训练军队,妄图追赶上时代。

开设工厂、生产机器、兴办水师、甚至包括举办公费留学,他像一个被时代落在后面的老人,拼命向前追赶,想用自己的全部力气挽救回这个将要倾覆的王朝。

可是太迟了,中国闭锁国门太久了,朝野上下早已腐烂到了根上,百姓也等不起这些新政策运行后的福利了,于是就有了后面的结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舰长邓世昌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洋务工厂在外国势力和民族资本的双重挤压下日渐式微;现在看来,最为值得称赞的大概是公费留学,它的实施为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李鸿章生于典型的清朝官员家庭,累世的家训是忠君爱国,他本应和周围的大多数官员一样,像一本一眼就望到头的老黄历,拒绝接受任何新鲜事物,带着一把子腐朽的愚忠给清王朝陪葬,

奈何他是年少聪颖的"李中堂",他清楚地意识到西方技术和政策的价值,也明白国家正像一匹脱了轨的火车一样走向毁灭,可是他既没有能力踩下刹车,也不会选择跳离这辆车。

爱国叛国

在历史书上,李鸿章大概有三处最为人诟病的事件,分别是在中法战争的不战而降、输掉了改变中国历史的甲午中日战争,和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法战争,又作清法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法军虽然在一些战役中占据优势地位,中国却也不是没机会打赢这场战役,在后期,以冯子材为首的中国军队甚至让法国统帅尼格里身受重伤,在千里之外的法国,以总理为首的内阁因为这场失败的战争直接倒台。

然而清朝并没有乘胜追击,它依然带着自己想象中万国来朝的"大国傲慢"心理同法国议和,签订了不利于中国的《中法新约》,这让中国的胜利没有任何实际效果,法国不胜而胜。

如果说中法战争给人带来的感觉是无法理解,那么甲午中日战争则是让国人无论何时何地提起都感到愤恨痛心。

1849年,日本蓄谋已久,开启了向中国侵略扩张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仓皇应战,结果就是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也昭示着清政府试图续命的洋务运动失败了,清王朝这个日薄西山的老人无药可救了。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的是饱含剥削和压迫的《马关条约》,巨大的赔款数额,广袤的土地被划走,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代表签下这个条约的人一定会成为千古罪人,而签约者正是李鸿章。不是他能是谁呢?

他是清王朝最负盛名测的外交家,是朝廷的肱骨之臣,况且他年岁这么大了,难道要揪哪个年轻人来背这个骂名么?

在这之后,他又签订了很多的不平等条约,亲手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雪白纹银一次次卑躬屈膝地送出去,包括那个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条约。

但是在这个点上,他尤为坚持只将香港岛租给英国99年而不是英国要求的100年,因为世界法规定国土如果出租给别人100年就不必偿还了,可以永久的归属于那个国家。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李鸿章的心里至少是存有希望的,他暗暗地相信有一天,中国有能力重新站起来,打败这些猫猫狗狗,再次成为那个万国来朝的天朝上国,但是他也无比清楚,那样光明的一天,以他的垂暮之年是等不到了,因此这个坚持,就像小说里的一个伏笔,静待某天故事讲到这一章。

此后的中国确实强盛了起来,也用到了这个他尽力争取来的伏笔收回了香港,这时的李鸿章早已入土多年,卖国贼、爱国者之类的功过评论,也就与他全无干系了。

相关内容

多赛事同天上演!11月21...
11月21日的体育赛事和活动特别精彩,有好几个项目呢,吸引了很多体...
2025-11-22 02:06:53
原创 ...
在你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先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你不仅可以方便地进...
2025-11-22 02:03:03
读杜建玲、姜熙《AI时代商...
❄《中国绍兴·第七届范蠡思想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大会研究...
2025-11-22 02:01:47
阿里巴巴承办COP30中国...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
2025-11-22 02:00:02
原创 ...
事情从 2025 年 11 月 19 日下午传出,消息称 xAI ...
2025-11-22 01:59:57
精准施策打通独角兽企业成长...
长城咨询发布的《GEI世界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独...
2025-11-22 01:59:47
原创 ...
前几天和朋友们聊天,大家都在讨论最近的汇率变化。有朋友拿着手机问我...
2025-11-22 01:58:24
临商银行布局方城
11月21日上午,临商银行方城支行举行开业仪式。临商银行党委书记、...
2025-11-22 01:58:02
达利欧:AI热潮虽现泡沫迹...
关于人工智能(AI)热潮是否已进入泡沫区间的讨论在华尔街不断发酵。...
2025-11-22 01:57:45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兵法韬略是中国历史上的宝贵遗产,自春秋末期以来,一句“兵者,诡道也”使得兵家的军事大家们开始“打破常...
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成效显著 制图:石代学 记者近日获悉,“十四五”时期,我省文物系统在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活态传承等关键领域多点...
八万唐军不敌1000吐蕃人? 全文共5050字 | 阅读需11分钟 然而,在更早的《大唐秦王词话》中,“苏定方是以忠臣孝子面目示人...
原创 焦... 焦裕禄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他的先进事迹早已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写入了教科书,广为传颂。 ...
开板倒计时 雪场升级亮点抢先看 开板倒计时 雪场升级亮点抢先看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我国冰雪经济不断升温。在北京,为了迎接即将到来...
解放军说出日本最悲惨的下场,中... 解放军说出日本最悲惨的下场,中国不介意把日本变成主战场! 11月16日,《解放军报》发布了题为《叫嚣...
当甲骨文“走入”数字世界(博物... 德国柏林民族学博物馆。 柏林民族学博物馆馆藏编号ID31949(574)甲骨正反面,高清照片可显示...
原创 梁... 在《水浒传》中,田虎与宋江、方腊、王庆被并列为“北宋四大寇”。田虎的势力覆盖了威胜、汾阳、昭德、晋宁...
从54岁到“五朝元老”:十五运... 新华社记者乐文婉、杨帆 时间会带走年轻的身体,但永远不会磨蚀勇士的精神。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闭幕...
原创 现... 根据非洲起源说的理论,早期智人大约在6万年前从非洲迁徙,经过长时间的迁移最终到达中国,并在此取代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