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相关书籍当中有这样的记载,明朝的头号名师名叫金德光,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富豪,并且极度的重视子女的教育,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他本人也十分的刻苦,这种努力一直维持到了成年,那个时候的他就已经满腹经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学霸,学成归来之后,选择考国家公务员,但是可惜命运一直不垂顾他,一次考试都是名落孙山,于是他走不通科举的道路,就选择自谋出路,索性在当地自己开办一个私塾,当起了教书先生。
毕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心中有点墨的,学生们非但不厌恶反而还上赶着听他的课,于是很快他在当地就打出了自己的名声,官府的教育部门还特意安排他去精学管任教。来到这里之后更是有了一番自己的天地,工作起来更加的如鱼得水,在这里他教出了两个名满天下的学生,一个是吏部尚书郑三俊,一个是礼部尚书兼任大学士孔贞运。
就是因为这两个得力的门生,让他声名大噪,一时间就连皇帝都听说了他的名声,当时的情况是郑三俊不经意的提起了自己的老师,让皇帝明熹宗十分的感兴趣,认为这两个臣子推荐必然是有道理的,于是当下就决定让他们的老师进皇宫来讲学,于是这两个学生和自己的老师十分兴奋的来到了皇宫。
当时明熹宗是在金銮大殿上接见了他,皇帝也不能失了身份的,于是上来就出了一个上联,两旁坐的是丞相,中间坐着一先生,虽然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对联,但是因为第一次见皇帝心中十分的恐慌,所以他们的老师结结巴巴的对不上来。面对这样的局面,明熹宗自然感觉这个老师名不副实,但是还是给了郑三俊和孔贞运面子,赏赐给了老师一个豪车。
当时赏赐他的相当于今天的用豪车送回家,这样也显示了皇恩浩荡,但是毕竟自己老师的表现,学生也是看在眼里的,而且这样的豪车实在是太过扎眼,要是被强盗瞄上了岂不危险,于是他们将豪车改造了一下,改成了囚车,并且派遣了两个官府的官兵进行押运,当时金德光并不知道皇帝的安排,还十分生气。
三年之后郑三俊回乡看老师,见到老师不仅生活清贫而且骨瘦如柴,连忙问他缘由,老师一听也是云里雾里,郑三俊这个时候才出口解释,原来皇帝赏赐的囚车是黄金打造,意思也就是让他卖了换钱的,于是瞬间误会解开,他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给了学生点拨的,他瞬间将囚车拿出来变现,之后换成了田地,资助了当地的贫困学生。原来此物还真的,皇帝也没有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