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辛丑条约》——瓜分中国,吃饱列强
前言
经历过战争,才明白自己的弱小;经历过磨难,才知道自己的弱点;经历过打压,才明白自己的不足。而中国现如今的强大,都是经历过战争与磨难,才一步步走出来的。
起因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导致中国惨败,最后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八国联军
结果
按照《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朝政府的总理衙门被改为外务部。
▲总理衙门
始末
1.
李鸿章的谈判
清朝经历了众多磨难,尤其是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导致慈禧太后西逃,不过最后还是迫不得已地回到京城谈判。
这一战是中国的惨败,
于是在公元1901年,清政府派出李鸿章前去和列国谈判,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在李鸿章接受任务以后,马上致电各国的使馆,希望能够谈判,但是各个国家的人都不相信李鸿章,毕竟之前清朝多次说到做不到。
就像曾经的义和团,每一次清朝都会镇压,但是他并没有镇压成功,反而让义和团大肆杀害西方的传教士。
最后还是八国联军才平息了义和团,所以对于李鸿章的话,各国列强一开始并不相信,而且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认为李鸿章这个人不好对付。
最终八国联军一起商量,现在李鸿章人在上海,他坐船要是经过大沽口,那就把他抓起来当人质。
▲李鸿章
2.
条款的赔偿
但是俄、美的态度却不一样,他们多次调和,因为这样才能获得中国更多的利益,为此他们为了拉近和清朝的关系,决定答应李鸿章进入京城。
不过其他国家并不承认李鸿章的身份,原因无他,是因为他们在获取中国利益上没有达成协议。
在他们眼中,中国就是一块肥肉,各国列强对于这块肥肉的勒索没有达到统一的协议,为此争吵不休。
最终在法国决定,在各国的要求上增加两条,
一条是增加北京驻华使馆的兵力
,
另外一条是拆除大沽炮台
,
这样就在有危机的时刻
,
各国列强方便进入北京
。
最后各国列强把条约给李鸿章看,他们希望李鸿章能够尽快给出答复。其实列强最开始不承认李鸿章的身份,也是担心李鸿章没有什么能力,答应不了他们的条件,不过看来不仅仅是李鸿章到来,还有庆亲王一同前来,为此列强放心不少。
为了能够把握列强占据主导权,他们决定先发制人,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李鸿章把清朝授予他们的证书给各国使者看了一遍,表示自己的身份是得到认可的,随后反问各国列强的使者是否有证书。
结果他们并没有,导致主导权被李鸿章占领,其他国家看着李鸿章来者不善,于是他们偷摸找到李鸿章,私下劝说他,告诉李鸿章现在的条件最好答应,否则拖久了,夜长梦多,到时候惹怒列强,条件就不好答应了。
但是清政府这边和列强的想法一样,
慈禧专门致电李鸿章
,
希望他能减少对清朝的伤害
,
最快的签订条约
。
▲《辛丑条约》内容
3.
中国的被动
清政府对于西方列强提出的条件,大多数都表示认可,但是只有一条,
就是处理战犯这一条
,
西方列强想要处死他们
。
不过之前的俄、美两个国家和事佬也不同意,他们认为赶尽杀绝容易和清朝政府产生决裂,到时候没有好处捞。
而且战犯几乎都是宗亲王室,所以
清朝内部很多人都不同意
,
这个时候的李鸿章开始忽悠西方列强
,
人是不能杀的
,
但是可以流放
,在中国流放就相当于杀害。
而且在他们提出的战犯中大多数都是和皇上、皇后、慈禧有着浓厚的血缘关系,所以最好还是不要杀害他们。
▲慈禧
最终西方列强还是接受了李鸿章的说法,把他们改成了流放。但是除却王室,还有一些官员,清朝政府做到的只是革职,结果因此被西方列强警告。
处理好战犯以后,
他们开始转头看向赔款
,为了能够更好地勒索中国,西方国家甚至狮子大开口,
想要十亿的赔偿条款
。
但是李鸿章知道不能任由他们勒索
,只能说这么多钱,很容易导致朝廷崩溃,到时候他们就没有钱财了,西方列强也觉得有道理,
于是他们开始降低价钱
,
而李鸿章也趁机压低利息和延长赔款年限
。
但是即便是经过多方的努力,最终还是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各国代表在《辛丑条约》上签字
小结
《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中国加深了经济负担,因为有不少的白银外流,从而促进很多人踏上革命的道路。
【参考资料】
1.《辛丑条约》
2.《中国历史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