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家族丢失汗位:绝对实力以及利益面前,成吉思汗“遗诏”,以及蒙古草原的“幼子守灶”制度,只能是个笑话。拖雷的儿子继位,名不正言不顺,帝国走向瓦解。
一、成吉思汗“遗诏”,以及“幼子守灶”制度
1219年,成吉思汗准备远征花剌子模,考虑自己年事已高,随时可能驾崩,便选择“储君”,继承蒙古大汗,将“黄金家族”发扬光大。
理论上讲,成吉思汗并不用颁布“遗诏”,因为蒙古大汗的人选,是忽里勒台大会选举产生。忽里勒台大会,主要参加者是宗室、王侯、勋贵,带有浓厚的原始氏族色彩。
草原上的生产方式,使得“部落”首领的权力非常大,他们手握重兵,有自己的领地和民众。如此,君权相对弱小,往往受制于贵族,这是草原的传统,蒙古帝国也是如此。
按照“幼子守灶”制度,蒙古大汗的人选是拖雷,因为他是成吉思汗嫡出的最小儿子。但是,成吉思汗经略中原后,汉化程度很深,以及自身实力的增长,他想打破这一传统,他想让“大汗意志”凌驾于忽里勒台大会之上。
成吉思汗威望高,他的态度很关键。那么,成吉思汗为何不选择拖雷呢?原因很简单,拖雷不适合当大汗,拖雷继位,兄弟之间自相残杀,蒙古帝国就此瓦解。
术赤,成吉思汗的嫡长子,却是“不速之客”,血缘关系被质疑。成吉思汗大婚当天,妻子孛儿帖被蔑儿乞部首领脱黑脱阿俘虏,9个月后回来,不久生下术赤。
术赤的“血缘”问题,使得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非常糟糕。察合台,成吉思汗的嫡次子,屡次对术赤发出挑战,并在公开场合说他是蔑儿乞人,兄弟俩多次相互开打,成吉思汗颜面尽失。
术赤与拖雷关系很好,而拖雷手握重兵,术赤能征惯战。拖雷继位,察合台必须得死,术赤不会放过他。窝阔台跟察合台关系很好,跟术赤、拖雷也不差,可以缓和兄弟矛盾,维护家族团结。
再则,拖雷喜欢屠城,滥杀无辜,没有窝阔台会治理国家。此外,窝阔台跟蒙古宗王的关系非常好,还有中原士大夫、汉军世侯的拥戴,是理想的继承人,故而成吉思汗选择了窝阔台。
选定窝阔台后,为以防不测,阻止小宗取代大宗,成吉思汗留下话:“只要窝阔台家族还有一块肉,他们就优先继承汗位,别人不能有想法。”与会的术赤、察合台、拖雷、蒙古东道诸王等人,都焚香发誓,遵守遗诏。
成吉思汗选择窝阔台,表明“幼子守灶”就是个笑话,还是看实力。当然,拖雷也不想遵守“遗诏”,他利用忽里勒台大会,与兄长窝阔台抗衡,也想自己当大汗,可惜未能如愿。
1226年术赤病逝,1227年成吉思汗驾崩,拖雷没了支持者。1229年,忽里勒台大会上,察合台、窝阔台联手,东道诸侯之首的斡赤斤也站在窝阔台一边,拖雷只能让步。相持44天后,拖雷表态,支持窝阔台,遵守遗诏。
二、窝阔台强化君权的努力,却暴毙而亡,家族陷入危机
有成吉思汗的“遗诏”加持,窝阔台当上大汗也不是一帆风顺。忽里勒台大会上的斗争,窝阔台意识到贵族力量的强大,君主权力的弱小,自己家族能否世代当大汗,是未知数。
窝阔台雄才大略,继位后立刻采取措施,想办法削弱诸侯权力,强化君权,维持帝国的稳定。窝阔台率先开刀的对象,就是拖雷家族,不断进行打击。
成吉思汗的分配方案,窝阔台当上大汗,直属兵马不过六千余人,察合台也是如此,术赤家族一万余人。拖雷是幼子,成吉思汗百分八十的兵力,都是由他来掌握,有十几万人。
政治、军事分离,这是成吉思汗的败笔。窝阔台为了强化君权,率先拿拖雷来开刀。1232年,三峰山之战,拖雷消灭了15万金兵,威望高涨,窝阔台决定下死手。
窝阔台采纳谋士耶律楚材的建议,假装生病,并放出言论:“大汗的疾病都在符水中,喝下这些病魔,大汗就能治愈。”拖雷讲义气,喝下床边的药水,一命呜呼。
拖雷死后,妻子唆鲁禾帖尼掌管他的家产,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等儿子此时又很团结,窝阔台依然不放心。拖雷尸骨未寒,窝阔台就建议唆鲁禾帖尼嫁给自己的长子贵由,当儿媳妇,试图抢夺拖雷家族的财产。
唆鲁禾帖尼不同意,她以儿子年纪小,需要照顾为由,婉拒窝阔台。接下来,窝阔台打破规则,直接把拖雷的3000户人口划给次子阔端。唆鲁禾帖尼为了缓和矛盾,没有拒绝,反而得到阔端的支持。
稳定了拖雷家族,窝阔台便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儿子,让他们手握重兵,率兵征战沙场,为家族赢得资本。1235年,蒙古第二次西征,拔都是主帅,实际指挥官是速不台,其余诸王的长子从征,号称“长子西征”。
“长子西征”,除了拔都(术赤次子),其余都是长子,窝阔台将他们打发到西域作战,远离蒙古草原,以及中原汉地。留在蒙古草原、中原,以及攻打南宋的重任,交给太子阔出、次子阔端,用意不言自明。
为了震慑蒙古贵族,确保“汗位”落在家族手中,窝阔台再次打破“幼子守灶”制度。窝阔台当众宣布第三子阔出为“储君”,效仿中原政策。此时,窝阔台正当壮年,他这么着急册立“储君”,是想展示帝王权威:“蒙古帝国,君王说了算。”
此外,蒙古帝国的政务处理,窝阔台也大多使用中原士大夫,逐步把蒙古贵族排挤出权力中枢。中原士大夫得重用,自然对窝阔台感恩戴恩,支持皇室,与贵族抗衡。
窝阔台的努力,让君主权力不断强大,却被皇后乃马真毁于一旦。乃马真,蔑儿乞人,脱黑脱阿的儿媳妇,成吉思汗将她送给窝阔台当妻子。谁知,就是乃马真皇后,坑了窝阔台家族,是他们失去汗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乃马真皇后折腾,窝阔台家族青黄不接,无法抵御来自术赤、拖雷家族的反击
1241年,窝阔台外出打猎,在营帐中喝下数斛烈酒,暴毙而亡。窝阔台突然驾崩,让家族陷入了一场危机。如果乃马真足够明智,格局足够大,结果可能会好很多,但乃马真做不到。
窝阔台没有立下遗诏,但生前已经册立“储君”。1236年,太子阔出率兵攻打襄阳,被宋军箭雨射伤,不治身亡。阔出死后,窝阔台立皇太孙失烈门,当众向大臣宣布他为“储君”。
按道理,窝阔台死后,应该是失烈门继位,但乃马真违背了圣旨。乃马真不喜欢阔出,也讨厌孙子失烈门,她中意的人选是长子贵由。为了让贵由继位,乃马真暂时不开忽里勒台大会,拖延5年时间,以便把贵由推上宝座。
乃马真皇后摄政期间,打击异己,重用奸佞,滥施恩赏,导致朝政腐败,天怒人怨。阔端,文武双全,战略眼光独到,“取道青藏高原,占领四川,从上游灭亡南宋”的作战计划,就是阔端的杰作,却屡次被打击,乃马真容不下他。
1246年,蒙古贵族召开忽里勒台大会,乃马真的操纵下,贵由成为大汗,引起了拔都的不满。“长子从征”时,拔都、贵由闹矛盾,形同水火。贵由认为自己是大汗的儿子,不愿受拔都指挥,还拿着酒杯喷洒在拔都脸上,让他在众将面前丢人。
拔都手握重兵,是钦察汗国的首领,有十几万兵马,能力尤其强悍。拔都不承认贵由是大汗,也不来开会,双方矛盾更加尖锐。1248年,贵由点兵20万,准备讨伐拔都,拖雷的儿子蒙哥派人去报信,让拔都做好准备。
收到蒙哥来信,拔都大怒,也不甘示弱,当即率15万骑兵,从钦察草原出征漠北,迎战贵由。大战一触即发,因贵由中途病逝,蒙古帝国免于一场内战,却貌合神离,迟早要分裂。
贵由病逝,他的皇后海迷失拥戴阔出的儿子失烈门,自己摄政。1250年,拔都在钦察召开忽里勒台大会,推举蒙哥为大汗,蒙古帝国的汗位转移到拖雷家族手中,引起了窝阔台家族、察合台家族的不满,他们不承认蒙哥的地位。
1250年的忽里勒台大会,窝阔台家族失去了汗位,这是实力削弱使然,也是蒙古帝国内部权力博弈的结果。阔出阵亡襄阳,贵由大汗中途病逝,能力强悍的阔端遭受乃马真打击,对夺取汗位也没兴趣,转而支持蒙哥,这是家族的悲哀。
再则,后来让忽必烈闻风丧胆,折腾元朝几十年的海都大汗还没成长起来,窝阔台家族人才青黄不接,压根抵御不了来自术赤家族、拖雷家族的反击。拔都是西征主帅,兵力雄厚;拖雷家族本身兵马就多,他们联合起来,谁能抗衡?
从实力角度看,窝阔台家族失去蒙古帝国的汗位,关键是子孙后代青黄不接,没有强人“出现”,整合内部资源,这是家族的不幸。如果阔出不阵亡,乃马真不打击阔端,或者是海都早点成长起来,也就没拖雷家族什么事了。
蒙哥继位汗位,给“黄金家族”划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窝阔台家族、察合台家族并不服,蒙古帝国逐步走向瓦解。1259年,蒙哥大汗在重庆阵亡,弟弟忽必烈、阿里不哥相互开战,“四大汗国”纷纷选边站,蒙古帝国名存实亡。
1268年,海都崛起,重建窝阔台汗国,连续发兵西域、漠北,与拖雷家族的“元朝”进行战斗,持续了几十年。窝阔台家族、拖雷家族相互开战,到元武宗时代才结束:窝阔台汗国灭亡,元朝实力受损,走下坡路,朱元璋有了机会。
参考书目:《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