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古代有诸多猛将被人民所敬佩,成为后世将领的偶像和人生目标。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在每一个朝代,名将都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光辉战绩,所以对于猛将,每个人心中又有了不同的评判标准。
抗击外辱的民族英雄算是最猛将领?还是单兵作战能力极强的万人敌算是最猛将领?亦或是,统率领兵,发挥极致艺术的算是最猛将领?
战国杀神人屠白起的称号,无疑是对其战争艺术的最佳赞赏,而且白起也是众多战神并列的主要人物。
首先是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廉颇、李牧、王翦、白起。
廉颇最出名的故事便是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是文武大臣共同辅佐君主的理想标杆。可是,人们也因此忽视了廉颇的战力水平。
廉颇是战国中赵国的将领,初次展露头角是在五国联合破齐的战斗中,因率领赵军一路高歌,长驱直入齐国境内,直逼齐国都城,大放异彩。
成名之后,廉颇节节高升,后在各国纵横斗争中,征战四方,先后攻破齐国魏国和秦国,重伤三军。
长平之战中,因赵国逐渐势微,但是廉颇就采用筑垒固守、疲惫敌军、伺机攻敌的策略,让赵国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因后方高层钻入离间计,导致廉颇被罢职。
等到廉颇卸职之后,赵国被秦军直捣黄龙。而秦军当时的将领便是白起。
廉颇再一次展现军事才能,便是在鄗代之战中,这场战斗也是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廉颇率领羸弱的部队打破燕军,趁势追击敌军五百余里,包围燕都,对方割让五城才结束战斗。
李牧同样是赵国将领,被誉为良将,其一生北击匈奴十万骑,再灭襜褴,降服林胡,东败东胡。
同时在西边抵御当时的强国秦国,在南方又打败韩国和魏国,只可惜在其势如破竹的同时,因同样的离间计,死于权谋。
再是王翦,作为秦国一扫六合的重要将领,威名远播。秦始皇登基后,养精蓄锐十年后,便开始准备实施自己一统天下的军事谋划,随后王翦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王翦在战斗中连破赵国九城,再次出征赵国时,赵王直接投降。赵国被吞并后,王翦出兵燕国,拿下燕国都城,燕王败逃流亡。王翦再出兵楚国,又是拿下楚国国都,俘虏了楚王。
所以说,秦王扫六合的过程中,王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六国中有五国是王翦以及其儿子灭亡的,可见其勇猛。
其次是白起又与韩信并称为“韩白”,加上卫青霍去病便是“韩白卫霍”。
韩信的名声在中国历史中是极其响亮的,被誉为兵仙,是大兵团作战的主要代表人物。
其故事也是非常之多,胯下之辱,汉初三杰,背水一战,并且也是逼迫西楚霸王自刎乌江的直接将领。
在西汉建国过程中,韩信的著名战役非常之多,声东击西的蒲坂之战,背水一战的井陉之战,水淹齐楚的潍水之战,五军大阵的垓下之战等等,是西汉的开国功臣。
卫青更加无需多言,其一生七次出征匈奴,斩杀数万匈奴将士,赵信一战捣毁匈奴老巢,从此漠南无王庭,其最擅长沙漠的骑兵作战。
最后与这些人齐名的是白起,白起最出名的估计就是坑杀四十万俘虏,因其残忍出名,不过白起战神的名号同样也非虚名。
白起发家于秦昭襄王时期,在伊阙之战中,歼灭韩国和楚国的联军,一场战役就杀掉敌方二十四万的兵马,也因此扬名。
被封为武安君之后,白起继续出兵韩魏,并且在长平之战中,击败赵国的军队,由此制造了著名的坑杀事件。
白起三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攻破城池七十多座,大小战役有七十多战,有名的有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鄢郢之战、华阳之战(斩首加溺死十五万)、陉城之战(五万)、秦赵上党之战和长平之战(斩首加坑杀四十五万)。
最重要的是,白起这七十多场战役中,未尝有败绩,并且其歼灭战、追击战和野战筑造垒的作战艺术,几乎代表了战国时期的最高水平。
正因为其如神般的领兵作战才能和如鬼般的歼灭敌军,在后世中,白起不断被提高名声,最终达到了封神的地步,明初就已经是神将级别。
可见,在许多人心中,白起相比同时代将星,当属最强勇将的行列之一。
当然,除了用兵如神作为标准,抗击外辱,维护中华民族同样是重要。这就要谈到和白起并列的少年郎霍去病。
霍去病是无数人所为之叹息和遗憾的西汉将领,常出现在各大报国诗词中的骠骑冠军,封狼居胥等词,是他最高的缅怀和尊重。
“骠骑冠军,饮马翰海,封狼居山,列郡祈连。”
这句对霍去病的评价,同样出于一个民族英雄,即大汉最强外交家班超。
由于民间对于班超的描绘主要是其出使西域,在外交方面为汉朝做出了诸多贡献,可这也让许多人忽略了班超的军事能力,班超的主要外交沟通方式便是兵戎相见。
班超是文武双全的奇才,从小就博览群书,为人谦和,君子温如玉的典型。同样,班超也是投笔从戎的典型人物。
最初,班超随着部队向北进发征服匈奴。直到汉明帝末年的时候,班超以文明的姿态出使西域,以仅仅三十六人征服了西域的大部分国家。
班超在出使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扩大,在回归朝廷的时候,已经有兵士千人。
到了汉和帝时期,班超以将领的身份,开始对西域国家进行征讨,先是击败了中亚的贵霜帝国,又陆续收复了西域国家的五十多个国家。
班超被封为定远候之后,又出使罗马帝国,一直打到地中海东岸才回到朝廷。
并且非常重要的是,班超从不依靠汉朝士兵,在其征战的过程中都是训练的当地士兵,班超扩张的势力最远到洛阳以外四万里的海滨国家,同时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班超最终没有打到罗马,也是因为地理的阻隔,可见班超的军事能力极强,也是一员猛将。
但是大家多以其外交建设为主要的赞扬点,忘记了其同样是一位彪炳历史的军事将领。
历史民族英雄中的猛将还有岳家军的岳飞。岳飞作为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长留青史。
岳飞三次投戎马,一生中历经了上百次战斗,从建炎时期开始,岳飞就开始多次收复襄阳等地,到了绍兴年间,岳飞正式挥师北伐。
岳飞总共四次北伐,剿灭了伪齐的政权,收复了陕西一带的疆土,并在最后一次北伐中打败完颜宗,治军思想,《满江红》,精忠报国是他留给子孙后代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便是我们的少年郎将军霍去病。
霍去病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建功立业,并且一战成名。
霍去病参与对匈奴的战斗后,被任命率领部队前去侦查。可是霍去病却率领八百骑兵深入敌军,一次斩杀匈奴两千多人,并包括敌方的相国、当户,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被封为冠军侯。
两年后,骠骑将军霍去病又指挥了两次河西战斗,歼灭和俘虏了敌方近十万人,直取祁连山。
没过多久,霍去病又与舅舅卫青指挥漠北战斗,率领精兵消灭敌方七万人,抵达狼居胥,祭祀天地。
霍去病的主要作战方式便是闪电战,从来不按照常理出牌,属于自带导航,因“迷路”直捣黄龙,喜欢突袭、奔袭、迂回和歼灭战斗,一生六次出征匈奴。
而霍去病被后人尊为猛将,一是其初生牛犊不怕虎,年纪轻轻,战功累累,二是其是许多将领所向往的样子,能在青春之时,驰骋大漠,抗击外辱,立下不世之功,三是其因早逝为人所惋惜。
男人至死是少年,霍去病因其勇冠三军,出奇制胜,维护中华民族可当勇将之列。
而单兵能力也是评定勇将之名的重要因素。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被誉为万人敌,但是在历史记载中,能够敌百人的将领就寥寥无几。
俗语常言: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
这其中的王是西楚霸王项羽,霸是虚构人物李元霸,将则是唐末猛将李存孝。
先说虚构的人物李元霸,在小说中,其是天下第一条好汉,可使得共八百斤的铁锤。
初次登场便是在隋朝中,与宇文成都比拼力气,左右手都举各重三千斤的金狮子,还能来回举落。
在战斗中,杀得敌方185万只剩下65万人,是当之无愧的猛将,可惜是虚构的。
李存孝是唐末的猛将,是李克用手下十三太保之一,其在十五岁的时候为了救父亲,便能将恶虎打死。
跟随李克用之后,李存孝先后平定黄巢起义,又收复收复潞州,战无不胜。
并且李存孝记载也是天生神力,两回合内,击败武功天下第二的王彦章,重病下,将武功第三的高思继进行活捉。
不仅如此,李存孝还一人连续杀死敌方猛将36人,是悍将一名。而在历史中被记载能力战百人的并非这两人,而是项羽,冉闵,杨再兴,夏鲁奇四人。
夏鲁奇是后堂名将,为了护卫庄宗,一个人手杀百余人,杀出一片血路。
杨再兴是岳飞的部将,有着赵云的同等作为,曾经单枪匹马冲进敌军后方,要直取金兀术的人头,虽然失败,但是仍旧全身而退,且在敌军阵营斩杀数十人,也是以一敌百。
冉闵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其后面称帝了,但是其在当将领的时候,也是一员猛将,不过残暴成性,大肆屠杀胡羯族人,也有坑杀三万人的暴行。
其最擅长以少胜多,屡立战功,十次击败前燕慕容恪。成也萧何败萧何,最后一次以少作战失败,寡不敌众,在敌军中独自突围,斩杀数人,最终被杀。
最后被称为猛将的,便是西楚霸王项羽,许多人认为项羽最后自刎乌江不算英雄,不能与一统江山,抵御外辱的相提并论。
但是,项羽虽然性格存在缺陷,其在军事方面以及个人武力方面,不失为一员猛将。
项羽出身名门,曾经也有救民之志,先跟随陈胜吴广起义,后拥护楚怀王后代,破釜沉舟,打败秦军。
在一次战斗中,项羽也坑杀二十万士卒,势如破竹,一路打到咸阳,将秦始皇的基业进行瓜分,推翻了一代王朝。
并且在楚汉战争前期,面对各地联盟,项羽依旧处于优势,多次击败刘邦等部队。最终因管理失衡,最终自刎乌江,垓下之战成为黑历史。
不过,项羽最后在乌江边力敌百人,力竭心死,其也是百人敌的巅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其武力值还是千古难得,可列勇将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