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的历史上,有着这么一个奇人。
他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一场仗,却在死后被常申凯封为陆军上将。
在抗日战争打得热烈的时候,他娶了一个日本姑娘为妻子。
钱学森是他的女婿,金庸是他的妻侄。
钱学森先生娶了他第三个女儿
或许他本身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算大,但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却是影响了中国近代乃至于现代的伟人。
你说这么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带着一点传奇的色彩呢?
这个奇人到底是谁呢?
他叫做蒋百里,相信许多人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接下来笔者要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民国奇人的故事。
Ⅰ
1882年,蒋百里出生于浙江海宁。
蒋百里的家境不算富裕,他的父亲小时候还当被送到寺庙当过沙弥,长大后还俗结婚后才生下了蒋百里。
而到了1895年,也就是蒋百里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虽然家庭贫困,但蒋百里也并没有就这样甘于命运,1898年的时候蒋百里就考上了秀才,这年的蒋百里才仅仅16岁。
青年时期的蒋百里
如果按照正常考举人的路线走下去,蒋百里最多也就混个一官半职,然后等到1912年清政府倒台也一块被辞。
但蒋百里这人呢,还真就不爱啥稳定。
1901年,19岁的蒋百里在县令的资助下跑到了日本留学。
蒋百里学的是啥呢?
答案是陆军的相关知识。
Ⅱ
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蒋百里结识了许多的同学。
他们有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阿南惟几……
蒋百里的这批日本同学呢,在后来的侵华战争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侵华战争中的中高层军官主力也不为过。
和蒋百里同期的日本陆军士官优秀毕业生名单
虽然这在04年至08年的优秀毕业生名单中没能找到蒋百里的名字(或许蒋百里作为留学生是另外计算),但在他回国后就被重用这点上看,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成绩绝对不算差才队。
除了这段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留学经历外,1906年蒋百里又再次被派遣到了德国进行相关军事知识的学习,甚至后来还被兴登堡命任为连长的职位。
在德国担任军官的蒋百里
而在留德来后,他就成了大清帝国的二品官员——京都禁卫军管带。
这个时候的蒋百里,也仅仅才28岁。
Ⅲ
要说蒋百里除了当过许多军官职位(虽然从来就没带过兵上战场),最值得一提的应该就是他当校长的一段经历了。
作为曾留日、留德的军事高材生,也是陆军体系内一个不小的军官,蒋百里自然不可能教的是啥普通学校了。
他担任的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这也是中国的第一所正规陆军学校。
保定军校
蒋百里正式上任保定军校的校长后,就在这里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亲自对学校授课、和学生同吃同住,将他在日本和德国两段留学经历中学习的知识传授给了这批未来的中国军官们。
从蒋百里手中,此前即将面临着倒闭的保定军校更是焕然一新,摆脱了此前的窘困地步。
但蒋百里在校长这个位置上干得不错是不假,但在那个位置上,总难免有小人对其眼红要搞事。
举个例子,那就是北洋政府内部的旧军部势力代表,如段祺瑞这批老军官。
他们是如何刁难蒋百里的呢?答案是断经费,没了经费军校的老师们就没了薪水,而军官们日常训练以及上课也得要用钱不是?
军费这一段,无疑是要了保定军校的老命,更是让作为校长的蒋百里难受不已。
1913年6月18日,天才刚蒙蒙亮蒋百里就召集了全校师生训话。
蒋百里在这天早上说了很多,但总结起来他话里就是在表达一个意思:他对不起学生老师们的信任。
话讲完了,蒋百里突然干了一件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拿着手枪,对着自己的胸膛开了一枪。
没错蒋百里认为自己愧对保定军校的师生,打算以死谢罪。
好在蒋百里当时旁边站的士兵眼疾手快地推了蒋百里一把,这颗原本要射进心脏的子弹打进了肋骨内。
Ⅳ
蒋百里自杀未遂后,他被袁世凯给送进了当时最好的日本医院中养伤。
而在蒋百里在日本养伤期间,他身上又多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他和照顾自己的护士佐藤屋登结婚了。
蒋百里与日本妻子
这令当时许多人感到惊讶,一个致力于击败日本军队的人,却娶了一个日本女人为妻。
而这个日本女人,后来也还为蒋百里生了五个女儿,在抗日战争期间她还"背叛"了自己的祖国,将所有的首饰给卖了给中国军队捐款……
蒋百里和妻女的合照
总之在将妻子拉到自己的阵营上,蒋百里算是干得很成功。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蒋百里和妻子的第三个女儿,后来就嫁给了钱学森先生为妻。
Ⅴ
说了那么多,蒋百里为啥能以一个从来没带兵打过仗的军官身份,被老常封为陆军上将呢?
答案是她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国防论》。
1937年,蒋百里寻思着将自己以前学过的东西写成书,这也就有了《国防论》的出版。
《国防论》这书呢,里面写了很多针对日本侵华战争的防守建议,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点:
第一点,在日占区中搞游击,不能让日本有功夫消化日占区的资源,以防止其"以战壮大自身。
其次,是以空间换时间,这点和论持久战中的有些类似,就是把日军往死里拖,在中国这片主战场上时间长了肯定是中国军队的优势更大。
最后一点就是,主动进攻改变日本的进攻方向,如果日本以北往南打那肯定是日本的优势更大,而果党做到了这点让日本的军队被迫从东打到西,这一路上的地形对于日本的装甲部队无疑是不利的。
以上三点看着好像现在随便一个键盘侠都能说几句,但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指导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Ⅵ
1938年11月4日,蒋百里因为心脏病去世,这年他56岁。
位于杭州南山陵园的蒋百里墓碑
在他死后不久,他就被老常给封了陆军上将的军衔,即使他从来没带兵打过仗。
这也极有可能是,在"以文论战"中做的最牛的一位。
别的暂且不提,但笔者觉得蒋百里的一句话十分正确:对日战争不管胜败,就是不能和日本和谈。
蒋百里先生的这句话笔者觉得十分正确!
或许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蒋百里先生并没有说改变了一代人什么的重大影响,但不管是《国防论》一书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指导,又或者是围绕他身边的一群人(如钱学森先生以及由蒋百里教出来的军校学生),对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对待这么一个民国奇人,笔者觉得他值得被称赞,也值得被历史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