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并不是没出过‘雄心壮志’的天子。但就算是真遇到了明君,周王室依然还是无法完成复兴的任务。
究其根本,其实就是周王室失去了自己的战争基本盘。没有基本盘,没有一个稳定的战争基础,这种仗怎么打怎么输,自然也就无法复兴了。
而周王室会失去自己的基本盘,这就要说到当年周朝的崛起,以及平王东迁了。
在商朝的时候,周王室最初并不强大,甚至压根就不是一个政权!在商朝中期之前,周人只是一个部落,而且还算是那种比较弱势偏远的游牧部落。
但是到了商朝后期的时候,有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周人的命运。
这个人,就是周太王,也就是周文王的爷爷。
在他的带领下,周人迁徙到了岐山周围,并且开始在这里定居。就是从这之后,周人开始逐渐从游牧生活,转型进入农耕生活。
对于岐山这个地名,所有看过《封神榜》的人,应该都不会太陌生。但对于真实的岐山,到底在哪里,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概念。
实际上,岐山位于关中西部。
所以,从周太王开始,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周人开始在关中地区迅速扩张,逐渐成了整个关中的霸主,从部落转型为一个政权。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周政权就成了中原西部的霸主,继而控制了整个关中!
再之后,周武王就带兵把商朝给灭了。
所以,历史上的周朝,真正崛起的根本,其实就在于控制了关中。正是靠着关中地区强大的战争资源,周武王才有能力去和商纣王掰手腕。自古以来,得关中者得天下,这可不是说说的。
不过,到了西周后期,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了。
到了西周后期,随着西边的西戎,逐渐崛起。周王室在关中地区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小。而到了西周末年的时候,一场‘烽火戏诸侯’事件,更是导致西戎直接攻破了镐京,杀了周幽王。
而这一战之后,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在众多诸侯的支持下,选择将都城搬到了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平王东迁’事件。
如果当时周平王没有东迁,或许,周王室还有重新控制关中的机会。
但既然周平王走了,周王室也东迁了,那么接下来,周王室对关中的控制,自然就彻底没有了。
更要命的是,在周平王东迁的同时,周平王为了感谢前来护送他的嬴氏家族,还特意下令,允许嬴氏家族以后在西部随意扩张。只要他们能打跑西戎,夺回来的地盘,完全可以归他们自己所有!
在当时的处境下,周平王的这个承诺,无疑是一张空头支票。但是对于嬴氏家族来说,这却是他们合法扩张的开始。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嬴氏家族迅速崛起,逐渐占据了整个关中,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秦国。
到了这个时候,周王室再想返回关中,重新拿回自己的基本盘,已经不可能了。
至于洛阳那边,洛阳地区的防守难度,无疑要比关中地区大了太多。而且,洛阳位于天下核心,四周都是已经成熟的诸侯国。这也就意味着,不管周王室想要向哪个方向扩张,都必须去侵占其他诸侯国的利益。
对此,周王室当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在刚刚东迁之后,近五十年的时间里,那位周平王一直都在低调发育,积攒战争资源,始终不敢主动挑起战争。
而到了五十年之后,到了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即位之后。这位周桓王,最初也是满是雄心壮志,想要带领周王室再次复兴。
然后,他就和紧挨着周王室的郑国开始交手。
再之后,郑国在战场上,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差点就直接要了他的命。
这一仗,无疑从根本上,打破了周桓王的复兴梦想。同时,也让其他诸侯国,看清了周王室的衰落,此后再也不怕周王室了。
而自周桓王往后,几百年里,周王室也出过一些努力的周天子。比如说周庄王、周惠王等人,也都尝试过干涉其他诸侯国的事务,重新树立周王室的威严。即便是到了东周末年,末代周天子还曾经借钱募兵,想要去讨伐秦国。
但奈何到了这个时候,周王室自身的战争实力太差,根本没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那些大国,更是完全不理会周王室。
至于说直接以武力进行扩张,那就更没机会了。位于天下正中央的周王室,但凡有点动静,很快就会引来所有诸侯国的注意,大家也根本不可能给他扩张的机会。每次周王室想要站起来搞点事情的时候,总会让引来强大诸侯国的干涉,最后反倒是遭到打压。
于是后来,周王室也就只能选择躺平,再难复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