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更是令无数人十分向往。
几乎每个朝代的更替都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然而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好不容易登上了皇位,就在他的人生巅峰时期,却将皇位禅位给了赵匡胤这一脉,这究竟是为何?
开国皇帝赵构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作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按理说他是不会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他的母亲韦氏也不受宠,再说他又不是长子。
而之后的一场靖康之变彻底改变了大宋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赵构本人的命运,所以说赵构的运气相当不错。
到了北宋末年,朝廷重文轻武,皇帝各个喜欢文学艺术,根本不重视朝廷军队的发展,从而导致北宋的势力逐渐减弱,当金兵入侵时根本没有能力与之对抗。
当初边疆等地缺乏兵力防御,此时的北宋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
在金军攻破了京城开封,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俘虏到北方荒凉的地方,其他皇子也被惨遭杀害,这场灾难导致北宋宗室几乎惨遭灭绝,而赵构却因为在外地侥幸活了下来。
他凭借着自己是宋徽宗之子的身份肩负起复兴大宋王朝的使命。
赵构在众人的拥护下于应天登基称帝,建立了宋朝的下半段历史南宋,成为了南宋的第一位皇帝。
其实赵构的皇帝生涯做的并不安稳,但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却足足当了三十多年皇帝。
当初金人本以为俘虏了宋朝的皇帝,宋人就会俯首称臣,金人万万没想到赵构建立了南宋,成为了众多皇子皇孙之中的漏网之鱼。
其实赵构在宋徽宗眼里一直不受宠,从来都没有好好培养过这个儿子,要不是这次靖康之变,赵构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还能当上皇帝。
就在南宋刚刚建立时,面对内忧外患不断的局势,赵构完全没有治理好南宋的实力,况且外面的金人还对南宋虎视眈眈。
赵构虽然登基称帝了,但是手中没有兵权,只能犹如丧家之犬被金人到处追击,整日里提心吊胆的,害怕有朝一日也会落得像父亲和哥哥一样的下场,可以说那时候的赵构每时每刻都遭受着生命的威胁。
历经十余年的风雨飘摇,多年的颠沛流离生活成为了赵构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后来赵构定都于杭州安稳下来,成为了南宋高宗。
建国初期赵构也是满腔热血,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皇位,但是那段逃亡的痛苦记忆,始终未曾抹去。
赵构无奈传位给赵匡胤一脉
赵构是我国最长寿的皇帝之一,直到81岁才去世,可见他的身体状态确实很好,在他退位以后,还做了整整25年的太上皇,而他56岁时却主动禅位,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而他最终却传给养子宋孝宗赵昚。
他这样的做法或许会令人认为他是在逃避责任。
赵构之所以会有让位的想法,是因他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从而失去了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
而赵构禅位的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据说在他还是康王的时候,本来有五个漂亮的女儿,只可惜在靖康之变中,被金人俘虏了他的妻妾和女儿们。
在赵构登基称帝以后,他的爱妃为他生下第一个儿子,一时之间赵构非常高兴,并立位皇太子,可算是终于有了继承皇位的人。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这个小皇子在两三岁时却因意外夭折了,因此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后来赵构再也没能等到继承皇位的人。
只是后来传言说他丧失了生育能力,当时赵构在金人的追击下逃到扬州,有一天突然金人追杀过来,赵构在惊慌失措中慌忙逃跑,当然可能是因为这次惊吓过度导致的,赵构在当时也并不知道是这件事的原因。
为了有一个继承人,任凭赵构在怎么努力也是无济于事。
随着赵构的年龄越来越大,只能从其他宗室中选择他人培养了。
当初北宋皇帝子孙几乎被一网打尽,而赵光义这一脉大多数是在北方,也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人才,所以从中要是寻找继承人的话是非常困难的,再者赵构也不想南宋因此而灭亡。
而此时赵匡胤这一脉一直都是生活在南方,这样一来寻找起来就方便了很多,所以就只好从赵匡胤这一脉选择了。
再者赵匡胤这一脉子嗣较多,那样就可以极为容易的挑选出更为优秀的人才,所以就选择了六岁的赵昚进宫开始培养。
由此可见,赵构拼死拼活的努力大半辈子,最终都没有一个亲生儿子可以继承皇位,无奈之下将皇位传给一个太祖的后裔,这岂不是为他人坐铺垫,奋斗半天也不知意义何在,所以他觉得这个皇位越来越没有意思。
其实赵构早就有禅位的想法,只不过是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
直到1162年,赵构终于将皇位传给了赵昚,自己却悠哉的当上了太上皇,再也没有了往日为国担心的那份忧愁,不用在日理万机的操心国家大事,每天生活的十分惬意,而且地位比皇上还高,开启了安享晚年的生活,每日与琴棋书画为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自从赵构退位以后,搬到了德寿宫,从这就可以看出他很在意自己的声誉,同时也希望自己可以延年益寿。
其实赵构在位这三十多年以来,早已身心疲惫,再加上自己如今岁数大了,所以他干脆选择了退位躺平。
出类拔萃的宋孝宗
赵构经过自己的精心挑选,而赵昚的表现总算也是没有辜负赵构的器重。
而赵昚登基以后对赵构还是十分孝敬,不仅每个月给足他生活费,隔三岔五的还会过去看望他,这些足以证明赵昚的孝心。
赵昚在南宋当时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他有着较高的治理国家的才能。
南宋在赵昚的统治下,国家的各个方面在逐渐提高,而政治方面他主张北伐,并收复了以前金人侵占的中原地区。
最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他为北伐将军岳飞平反,同时还赦免了他的家人,单凭这一点赵昚就得到了不少民心。
赵昚仅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创下了乾淳之治,成为了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当初赵构迫不及待地禅位,看来他并没有选错人,虽然赵昚做为赵匡胤的后人,对于宋朝来说则是选择出一个正统血脉的继承人得以延续,同时赵构还为自己退位让贤赢得了好名声。
虽然赵构在位期间没有做出任何政绩,相比之下赵昚更加硬气,他不仅积极应战,这一点完全不像赵构还有宋朝所有的皇帝们一样,缺乏骨气,一味的只会采用投降卑躬屈膝的国策。
赵昚之后又开始了北伐,当时的影响力很大甚至波及到整个中原地区,而有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慢慢进行恢复。
而赵构正在享受着自己太上皇的安逸生活时,他得知隆兴北伐遭遇失败,他担心金人再会打过来,于是让人收拾行李带上护卫,准备随时跑路,看来真是以前被金人打怕了,正所谓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这次宋军虽然战败损失惨重,赵昚在赵构的不断施压下,从而不再继续北伐,再次选择了议和,虽然议和谈判结束,从此换来了长达四十多年的安稳,也算功夫不负有心人。
赵构在得知协议消息以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做为养子的赵昚对待赵构还是很不错的,直到八十多岁的赵构在德寿宫去世,赵昚完全放下了皇帝的身份,对此悲痛不已,甚至还要为他服丧三年。
纵观赵构的这一生,前半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后半生确实安稳的享受太上皇的日子,确实他是一个软弱无能之人。
但是赵构却能选出最优秀的继承人,也算是他在位期间最明智的选择。而最后赵昚也是因为一些原因,将皇位禅位给了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