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结束以来,韩国和朝鲜这两个亲兄弟,关系就一直形容水火。
但他俩的战斗方式还挺特别,数十年来一直采取“冷兵器”作战,不是我给你撒传单,放流行音乐,就是你给我回礼“大粪气球”。
而这两国的民众们,也是对彼此的国度心生向往,从苏联解体以前的“脱南者”,再到现在的“脱北者”。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近年来那些从朝鲜越境去到韩国的“脱北者”又后悔了。
有人控诉韩国的生活根本不像他们传单里说的那么好,也有人控诉在韩国遭到了非人待遇,更是有人声称自己是被骗到韩国的,要求韩国他们送回朝鲜。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后悔的“脱北者”背后的故事。
现在很多年轻人只知道当今有“脱北者”,却不知道朝鲜经济强劲的年代里,也有一大批对朝鲜生活羡慕不已的“脱南者”。
众所周知,二战之前的朝鲜半岛都掌控在日本人手中,但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大佬便坐下来商量着如何瓜分日本遗留下的势力。
而朝鲜半岛,与我国接壤,又与日本隔海相望,在地理位置上占据着绝对的战略优势。
因此,美苏两国谁也不愿意放弃它,于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们便在38线上一划,北边归苏联,南边归美国,这也为后来的朝鲜半岛分裂埋下了伏笔。
要知道,在这以前,朝鲜半岛可是世界上少有的单一民族地区,在历史上鲜少出现过分裂,而美苏两国为了瓜分日本的战后果实,硬生生地把人家同宗兄弟变成了仇人。
在五六十年代,苏联对朝鲜给予了很大程度的扶持,从资金到技术,再把他们领进了“经互会”,还帮助他们建立了“石油农业”产业。
从而使得朝鲜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强国。当时的朝鲜有多富裕?甩开我国和韩国一大截,逼近日本。
也是这个时期,朝鲜挺骄傲的,于是他们经常在38线附近抛撒传单,宣传朝鲜人民的富裕生活。
那时候的韩国,土地少,工业基础薄弱,美国也懒得搭理他们,当时美国在亚太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扶持日本、遏制中国这件事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韩国人冒着“叛国罪”的风险,跨过了三八线,奔向了朝鲜的怀抱。
从60年代末开始,日本的经济发展得太快,尤其是国际贸易规模更是让美国不满,索尼、佳能、丰田、本田等一批民族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成为了日本的民族企业标杆。
于是,美国便开始转头去扶持韩国,利用韩国打压日本的发展。
也是从那时候起,韩国的经济开始腾飞,到了1969年时,韩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了212美元,比朝鲜还多出了18美元,首次超过了朝鲜。
这时候,韩国脸上无比光荣,于是他们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开始反向对朝鲜进行舆论输出,传单中描述着韩国人的美好生活,“脱北者”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诞生的。
韩国除了工业、科技发展飞速外,他们的文化产业也十分强劲。
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韩国的女团、男团风靡世界,韩剧中的男女主的富豪生活更是令人好生羡慕,就连他们碗中的泡面、泡菜也曾在某个时期中,引领了餐饮界的潮流。
朝鲜许多脱北者就是受到这些文化输出影响,他们想象中的韩国人,应该都和韩剧里一样,开着豪车,住着豪宅,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领着花不完的高薪。
然而,这些脱北者来到韩国后,又被现实狠狠地泼了一头冷水。
贫富差距巨大,妇女家庭地位低下,养育子女的成本更是吓人,他们终于明白,韩剧里的韩国人钟情泡面,并不是因为泡面好吃,而是因为别的买不起。
就拿西瓜来说,朝鲜的农业发达,西瓜对朝鲜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奢侈品,然而由于韩国农业土地稀缺,对农业又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使得韩国的西瓜都卖到120元(人民币)一个。
因此,韩国的家庭妇女买回西瓜时,一般都是珍惜地把西瓜切成好几份,小心翼翼地存放在冰箱里,而西瓜皮也要留出来制作成泡菜类的“美食”。
不少脱北者去到韩国后才发现,原来韩国富裕的生活只是少数人拥有,在巨大差异的贫富差距下,原来令韩国骄傲的人均GDP都是由少数富人硬生生撑起来的。
因此,这种贫富差异下,就连小学生圈子里也会分门别类,分成“金勺子”、“银勺子”、“土勺子”等几种不同的阶级。
土勺子的孩子在校园饱受歧视,甚至是霸凌,而富人的孩子即使做了再大的错事,都能花钱解决。富人阶级的孩子霸凌木勺子孩子的案件比比皆是,后来还被翻拍成了电影《韩公主》。
早已习惯人人平等的“脱北者”,根本融入不进这种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
因此,近年来,不堪重负的脱北者自杀事件频发,那些稍具经济能力的人也在设法移民至其他国家。
归根结底,无论是所谓的“脱南者”还是“脱北者”,他们本是同根生的手足兄弟,然而,大国之间的博弈却将他们推向了两个敌对国家的人民这一尴尬境地,着实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