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年间,历史处于混乱的状态。封建统治和官僚即便是在国泰民安的时代,仍多有无情者,及至战乱年间定然更甚。但凡事没有绝对,哪怕是处于这样人命微贱的时候,也还是有心系百姓的良善之人,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忧国忧民。而张居翰就是其中的一位。
张居翰是位宦官。提起宦官,大多数人对这个群体一般而言不会有太好的印象。影视和文学作品里的宦官似乎大多都是在宫廷里“唯命是从”、“低眉顺眼”的形象,皇帝的每一道圣旨,他们好像都爱“奉为圭臬”。
甚至还有仗势欺人者,终日以高高在上的面目示人。因为这些原因,所以人们也很少能将他们与“大义凛然”相联系。
然而去除这刻板印象,宦官群体里也不乏纯良之辈,而张居翰其人,就是靠着更改圣旨挽救近千人性命,从而名传千古的,被称作“最善良的太监”的一位传奇人物。
张居翰的传奇人生
张居翰的出身我们不得而知,史书上只记载他曾被张从美收养为子。所以推测他的家世大抵比较凄惨,而他后来成为宦官也是受养父的荫庇,聊以谋生。
进入仕途后,张居翰的道路算是一帆风顺。由于人品本质的纯良,以及自身能力的强大和办事态度的认真,所以备受赏识,甚至得到皇帝赏赐给的绯色服饰。又因为他踏实肯干,皇帝就尤为信任他,并将他派到节度使处,也正是在这里,张居翰结识了后来可以说影响了他一生的人——刘仁恭。
刘仁恭是幽州节度使。张居翰初来乍到,身上带着的谦恭和温和,以及他处事的认真态度,打动了刘仁恭,二人关系融洽、相交甚笃。
从张居翰的人生经历中其实可以看得出,他并非不懂得周转的顽固之人。他懂得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毅然决然选择隐居,也在位居高官时,能够敛起锋芒,低调做人。所以这样的一个人,后来能够挽救近千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居翰的人生是颠簸的,这要从他隐居的经历说起。晚唐之时,社会混乱。军阀朱全忠控制了唐昭宗,以宦官权势过大为由,奏明昭宗,想要大加削弱宦官职权,并且在此之后近乎将宦官“赶尽杀绝”。
幸而张居翰被旧
相识刘仁恭
所救,他用“偷梁换柱”的方式保住了张居翰的性命。在事件平息后,张居翰安心在幽州隐居来躲避灾祸。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朱全忠的兵马终于还是打到了刘仁恭的所在地。刘仁恭自然不会选择坐视不管,他联络李克用,同朱全忠展开了搏斗。
而在这场战役里,张居翰运筹帷幄,深得李克用赏识,于是成为监军,而在治理的过程中,张居翰也是特别受百姓爱戴。此后的多次战役,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得到的赞扬也不计其数。
但即便如此,张居翰并没有因为备受欢迎而心骄气傲,而是自始至终低调为人。后来李存勖灭梁称帝,大加封赏大将郭崇韬,而郭崇韬不知收敛,坏事做尽,备受谴责。他不由得开始担忧起自己的时运,于是心生一计——让张居翰和自己同进出。
张居翰不敢拒绝,但也并没有因为职位的优越而改变初衷。他身居高位,却始终唯唯诺诺,并且不握实权。这般的小心谨慎,其实是一种大智慧,他在这样的过程里得以明哲保身。
张居翰的一生,因为戒骄戒躁,低调处世,所以一直以来风评很好。而他在这样的风平浪静里终此一生,安稳地度过了仕途生涯,最后回归故里,安享晚年。至此,张居翰的传奇人生落下了帷幕。
低调而又心怀天下
张居翰虽一生低调处世,也懂得适时变通,但他绝对不是一心只为自己考虑的利己主义者。恰恰相反,在他波澜不惊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忧国忧民的仁者之心。这一点,从他最广为人知的“改昭救千”事迹就能看得出来。
事情发生在同光三年,郭崇韬等人受命讨伐前蜀蜀主王衍。而到了次年,由于李嗣源的反叛,王衍更是成为了他人的“眼中钉”。庄宗听从建议,决定诛杀王衍。而当时他所下达的圣旨是“王衍一行,并宜杀戮”。
圣旨传到了张居翰手中,他习惯性地扫视圣旨。然而这次他这一扫,却感到了于心不忍——庄宗的决定太过冷酷无情了。此刻的他心中所想的是,王衍已经投降,再将他的百官以及仆从等人赶尽杀绝,实属不该。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修改圣旨。
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不假思索地加以施行。于是他把诏书放好,涂抹掉那个“行”字,改为“家”。这样一来,前蜀的百官,还有王衍的仆从等等,一千余人的性命堪堪被保住。
虽然到了最后,王衍及其宗族人的性命还是没能被保住,但对于当时的状况来说,张居翰显然是无能为力的。而他能做出修改圣旨的行为,拯救了近千人,也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张居翰能做出修改圣旨的决定,实实在在是勇气可嘉。要知道这样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定然难逃死罪。当时的张居翰不会没有想到这样的后果,然而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擅自去更改。
幸运的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奉旨行事的人也没有意料到张居翰会做出这样大胆的决定。此事不了了之,张居翰的举动和仁爱之心却成为了千古佳话。
仁人的“洒脱”
这件事情发生过后,李嗣源成为了后唐的皇帝。不过这个时候的张居翰显然已经对仕途不再留恋,再加上他年事已高,所以他决定告老还乡,并且也得到了恩准,终而享受到了那洒脱而安稳的晚年时光。
总结
张居翰是历史上难得的善良太监,他擅自更改圣旨中一个字的故事,得到了后人的一致赞叹。毕竟一个外表看起来与世无争的人,内心却深藏着那样的善良和勇气,实在是难能可贵。挽救了近千人性命的举动,只是听闻,就已深感其伟大。保持仁爱、低调和踏实,是一个人永远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