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很多神话故事已经流传了好几千年。比如说,后羿射日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后羿是中华上古神话中,著名的英雄人物,擅长射术,是连太阳都能射爆的狠人。
后羿的故事,我们从小就看,自认为非常熟悉了。真的这样吗?我看未必,其实从古至今,关于后羿的故事,还有很多分歧。首先,他应该叫什么就是一个问题。不是叫后羿吗?不不,要明白后只是头衔,羿才是名字。
上古到底有多少个羿?
问题就在于,包括历史和神话中,名叫羿的人可不少,个个都是传说中的神箭手。当然我们为了区分谁是谁,一般习惯前边加个头衔,比如我小时候班里有两个叫张伟的,于是大家把他们一个叫大张伟,一个叫小张伟。
羿的情况也是如此,至今分别有大羿、司羿、夷羿、后羿等等叫法。按理说应该很清楚,可麻烦就在于,我们无法区分这些羿的事迹。比如说,射日的是哪个羿?嫦娥的丈夫是哪个?这些都是混淆的。
目前可以确定是羿有两个,一是神话中射日的英雄,生活在帝尧时期,习惯上称为大羿。二是历史上夏朝有穷国的君主,曾短暂取得过夏朝的统治权。习惯上称其为后羿,司羿、夷羿、伯羿等,都是后羿的别称。
后羿这个名字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后来的羿,和前边的羿区分,二是夏朝君主的称谓为后,是司字的反写,所以叫后羿。有网友曾跟我信誓旦旦的说,娶嫦娥的射日英雄叫大羿,夏朝那个叫后羿,我们现在说的后羿都是错的。
射日英雄的名字一直被我们叫错了?
其实,分出大羿和后羿的区别,只是我们一厢情愿而已。因为我们肯定找不到证据,来证明神话中大羿的存在。神话多是一种对历史事件的隐喻,或者说根本就是虚构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后羿。
不仅我们搞不清,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分不清神话和现实了。比如屈原的《天问》中说,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这里夷羿明显就是驱逐夏王太康,取得夏朝统治的后羿。
而吕不韦的《吕氏春秋》中,又有另一种说法,说夷羿乃帝尧射师,曾射落九日。可见古人早就把帝尧时射日的羿,和夏朝的羿混淆了。那么这两个羿可不可能就是一个人呢?我觉得还是可能的。
按照禅让制的顺序,毕竟从帝尧到夏朝大禹之孙太康也没多少年,后羿如果活得够久,也有可能从帝尧时期活到太康时期的。当然,这里边的矛盾,还是从神话到历史的转变过程。我个人认为,射日的大羿不过是后羿的神话说法。
或者说,羿,本身就是一个家族流传的固定称号,那时候的人,起名字一般都是按照职务来的,羿本身就是射箭的意思。这个射师,或者叫司羿,从帝尧时期一直传承到夏朝,所以羿是一个人,也是很多人。
毕竟后羿是执掌了夏朝统治权的,吹吹牛,说自己祖先是射爆太阳、一秒十箭的狠人,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几乎历代皇帝都会这样给自己贴金。虽然可能不是一个人,但说后羿射日也不能算错。毕竟祖先的荣耀就是自己的荣耀。
我是咸鱼道长,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