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横行,无恶不作。值此民族危亡之际,无数爱国将士奔赴战场,奋起反击,用鲜血和生命铸就新的长城。多年来的民族抗战,牺牲了一大批勇敢无畏的战士,他们有的是普通士兵,有的是著名的将领,但在敌人面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军人。今天我们要讲的彭雪枫,就是其中一位。
革命之路
彭雪枫出生于1907年,河南南阳人。他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因此小时候彭雪枫只能给富家子弟当伴读。长大后,彭雪枫考入南开中学,但家境不好的他一边打工一边读书。
此时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彭雪枫也不安于坐在教室里读书。他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5年,彭雪枫加入共青团,随后开展兵运和农运工作。
文武兼备的全才
彭雪枫参加红军后,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全才。论学识能力,虽然彭雪枫没在国外留过学,但他文化水平却丝毫不差,不仅创办了《拂晓报》,还在根据地开设学校,亲自编写教材。
论带兵打仗,彭雪枫参与指挥的经典战斗不计其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率部东征,连战皆捷,进逼福州,还曾荣获红星奖章。长征途中,彭雪枫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骁将。
抗日战场
抗战爆发后,彭雪枫历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和新四军第四师师长。他大力发展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
但此时,国民党顽军却千方百计地排挤新四军,还大举进犯我根据地。彭雪枫率部奋起反击,连战连捷。但令人惋惜的是,在一场战斗中,彭雪枫亲临前线,不幸中流弹牺牲,年仅37岁。
将军后代
彭雪枫将军牺牲的时候,妻子林颖正怀有身孕,三个月之后,他们唯一的儿子出生。为了纪念父亲,孩子取名为彭小枫。
所谓将门虎子,彭小枫长大后追随父亲的步伐,考入了哈军工,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历任排长、团参谋、师政治部副主任、师政委,直到担任二炮政委。值得一提的是,彭小枫后来还晋升为上将军衔,令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