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之际,有两个叫韩信的人活跃于历史舞台上,二人不仅同名同姓,还都与汉高祖刘邦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们一同为刘邦效命,一同为刘邦得到天下立战功,一同做过刘邦的封疆大吏,最后,一同倒在刘汉政权的屠刀之下。尽管二人出身有别,经历不同,但最终都成了刘家王朝的牺牲品,从这点看,两个韩信可谓殊途同归。
韩信之一者,在司马迁的笔下,是以淮阴侯的头衔出现,这个韩信在历史上如雷贯耳,他的出名缘于他极富传奇的一生。知之者众,也就不作详细介绍了。韩信之二者,是刘邦的一个异姓王,比淮阴侯韩信的名气要差许多。其实这个韩信并非无名之辈,只是淮阴侯的名气实在太大,他便被遮盖了,因为这个韩信曾做过韩王,司马迁便在《史记》中称他韩王信。
与平民出身的淮阴侯不同,韩王信有着高贵的贵族血统,是韩襄王的庶出孙子,生得高大魁梧,身长八尺五寸,连人高马大的项羽也望尘莫及。刘邦进攻韩国的阳城时,得到了韩王信,任命他为韩国将军,不久,刘邦做了汉王,韩王信向刘邦进言,劝说刘邦挥师东进,与西楚霸王项羽一决雌雄。刘邦又封韩王信为韩太尉,命其带兵攻取韩国,不到一年功夫,韩王信便打下了韩国的二十几座城池,并打败了项羽封的伪韩王郑昌。
汉高祖五年,平定天下的刘邦,册封韩王信为韩王。但一年后,刘邦就后悔了。原因是韩王信的封地,地处中原,是战略要地,而韩王信又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于是,刘邦一道诏令,让韩王信到马邑去打匈奴。韩王信刚到马邑,匈奴人就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韩王信刘邦见死不救,索性叛汉,献出马邑城。韩王信的投敌行为,让刘邦极为震怒,他御驾亲征,讨伐这个异姓王,结果韩王信被打败,逃奔匈奴。
汉高祖十一年春天,韩王信又联合匈奴,趁着雨声掩盖行军的痕迹,对汉朝的参合发起总攻,汉将写信劝他迷途知返,归顺汉朝。可韩王信不存任何奢望,淮阴侯的悲惨结局令他不寒而栗,他料定刘邦不会饶过自己。横竖一个死,韩王信选择了痛痛快快的死。两军交战后,韩王信被斩于参合(地名),首级献给刘邦。此时,距淮阴侯韩信人头落地,不过二十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