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之间 匠心守护(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创始人
2025-08-23 09:04:11
0

本报记者  马睿姗

王永先在课前组装斗拱模型。

王永先在晋祠公园内录制古建筑科普视频。以上图片均为卢鹏宇摄

人物小传

王永先,1950年生,山西太原人。1972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建筑保护研究工作,参加过山西佛光寺、崇福寺、应县木塔等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曾担任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近年来在互联网通过直播、短视频科普古建筑知识,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斗拱爷爷”。

山西太原,阳光照向晋祠圣母殿,光影浮动。殿前有棵粗壮的老槐树,王永先最喜欢站在树下录制视频。

一副黑框眼镜、一身板正的中山装,笑容和蔼,这便是“斗拱爷爷”王永先。与他在科普视频里同框的“主角”,是晋祠圣母殿、佛光寺等诸多山西古建筑。

从初出茅庐的“修庙人”,到科普视频博主,王永先与古建筑结缘50余年。30多年前,王永先全程参与圣母殿的大修。如今,他又把“课堂”设在这座大殿前,借助网络把古建筑的魅力传播给更多年轻人。

让古建筑科普更易懂、更有趣

“大家好!我是古建筑斗拱学堂的王老师,今天在太原晋祠给大家现场讲一堂中国古建筑的文化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建筑的魅力……”王永先站在树影中,拿着亲手制作的等比例斗拱模型,开始对着手机讲解。

年逾古稀的王永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开设的“古建筑斗拱学堂”在短短几年内就有了数十万粉丝,全网视频点击量超2000万。粉丝中既有业余爱好者,也有建筑、历史等专业的师生,大家共同组成了一个“不设围墙的古建筑课堂”。

古建筑科普门槛较高,怎么为网友找到一个学习的突破口?王永先想到了斗拱。

何为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建筑结构,位于立柱和横梁的交接处。从柱顶上探出的一层层弓形承重结构,为“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为“斗”。两者合称斗拱,几千年来,与古建筑如影随形,是中国古代建筑标志性的构成部分。

看到网友提问“斗拱是怎么制作的”“构件里面的榫卯结构什么样”等,王永先觉得,要换个方式把古建讲透:“大家实地参观古建筑时,很难看清其内在结构。于是我按照圣母殿的一处斗拱制作了模型,替网友亲手‘解剖’了斗拱这一古建筑的精妙所在,让它一目了然。”

要让更多人真正读懂古建筑,不仅要讲知识,还得有趣。除了直播,王永先还制作发布了系列科普短视频,细分讲解古建筑中的歇山顶、大斗、抹角梁等部件。复杂晦涩的古建筑名词,被王永先用透视图一画、将模型拆解再组合,很快变得明晰易懂。

抢救古建筑的“救火队员”

从小生长在山西这片古建筑成群的土地上,王永先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修庙人”。

22岁那年,王永先考入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省文物局前身),从事古建筑勘察、测绘、维修等工作,多年在荒山野岭中与庙宇、古塔为伴。当时,很多珍贵的古建筑由于长期经受自然侵袭,外形破败不堪、濒临坍塌。王永先觉得,自己是在第一线抢救古建筑的“救火队员”。

上世纪70年代,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古建工作者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常常一个月都洗不上一次澡。没有交通工具,就靠一双腿,一天走几十里路。村民见了他们说:“修庙的又来了。”来到现场勘察时,“飞檐走壁”是家常便饭。王永先笑着回忆,梁上的陈年积土足有一两寸厚,攀爬时尘土飞扬。

在众多古建筑中,晋祠圣母殿的情况最为危急。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历经近千年风雨,地基不规则沉降,大殿东南角下陷严重。几根柱子下沉了三四十厘米,直接导致梁架倾斜、错位,加之构件折断、斗拱榫卯脱落,如果再不进行彻底的维修,这座古老的大殿很可能毁于一旦。

1989年,王永先跟随团队进驻,对圣母殿整体进行勘察测量、绘图工作,以整体大落架的思路,为它制定了一套全面的修缮方案。方案上报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后得到批准,至1996年修缮告竣,王永先全程参与了圣母殿修缮工程。

“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让一座座濒临塌毁的古建筑得到修缮保护,让它们以健康的姿态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古建工作者应尽的责任。”王永先说。

让古建筑保护薪火相传

20岁出头的年纪,王永先也曾向往城市光鲜的生活,萌发过调动工作的念头。然而,前辈们的身体力行与奉献精神,改变了他的想法。

一次,王永先陪同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到应县木塔考察,登至残损最为严重的第三层,一时没注意,罗老已钻进了塔内的暗层。罗哲文当时已年过六旬,却在没有围栏保护的情况下,从一个构件爬到另一个构件,细细查看。那一刻,王永先心生敬佩。

1973年,王永先来到五台山佛光寺勘察和临摹壁画。进入东大殿,拿手电筒一照,光亮惊动了藏在暗层里的蝙蝠群,上百只蝙蝠在头顶盘旋,带下来的臭虫、跳蚤钻进领子里,王永先被咬得浑身是疙瘩,又痒又疼。这场景让他想起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1937年考察佛光寺时的记录:“成百上千的蝙蝠,黑压压盘踞在脊条上,一旦被灯光照亮,就会惊动飞起……”切身的疼痛,让王永先深深体会到老一辈古建专家的执着和献身精神,他意识到,历史的接力棒落到了自己手中。

“我要把保护古建筑的这一棒接好,再继续传到年轻人手里,把前辈的精神化为行动。”王永先说。

相对于古建筑这种有形的文化遗产,整套古建筑营造和保护技术、老工匠口传心授的技巧,是无形且珍贵的文化遗产。怎样把它们传播给更多青年学生和广大古建爱好者?

2017年以来,王永先受聘于太原师范学院,为历史、文博专业学生讲授古建筑保护和修复课程、解读《营造法式》等专业书籍。一次课下交流,有学生提议:“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力这么大,要不要试试做古建筑科普的短视频?”

说干就干。起初,视频拍摄机位固定不变,有热心的网友给他留言:“王老师,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移动或旋转镜头。”于是,王永先自学了摄影基础运镜、构图角度。每到一处,他还和家人分工拍摄视频素材,从外观环境、中轴线的布局,到梁架结构、彩塑壁画……没想到,改进后的一期短视频,点击量达到十几万,这让他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相关内容

雨润山林秀 菌鲜滇味足(跟...
本报记者 张 驰 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游客在选购松茸。 ...
2025-08-23 08:47:09
安徽4天3夜游费用是多少?...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和另一半总梦想着能有一次浪漫的旅行,远离喧嚣...
2025-08-23 08:44:54
米兰官方回顾意大利超级杯:...
米兰官方回顾意大利超级杯:鸟巢上演的米兰德比
2025-08-23 08:44:03
痛苦面具!萨卡吃了一口英国...
痛苦面具!萨卡吃了一口英国食物后差点吐了出来
2025-08-23 08:43:38
全球及中国女子高尔夫球手市...
基于女子高尔夫球手行业历史发展规律、发展环境与行业整体发展态势来看...
2025-08-23 08:41:50
原创 ...
2025年WTT欧洲大满贯,在经历多日鏖战之后,女单八强已经全部产...
2025-08-23 08:40:41
原创 ...
有书君说 乱世出枭雄,乱世亦出大师。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国学...
2025-08-23 08:33:54
历史上的今天 | 邓小平同...
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2025-08-23 08:33:52
南宋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南宋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这里全有! 龙泉窑的历史溯源 龙泉窑...
2025-08-23 08:33:51

热门资讯

原创 解... 1920年代,翟秋白首次提到了四大家族,他们指的是中华民国时期的蒋宋孔陈家族。为什么称他们为四大家族...
原创 宋... 《大宋提刑官》中讲述了法医鼻祖宋慈破案的传奇故事。在真实的历史上,宋慈科举出身,从一县的县尉做起,到...
原创 湖... 【引言】 在咱现代生活里,经常会用简称来叫某个省。像“京”“沪”“渝”这类的,一看就明白说的是哪儿的...
原创 宋... "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宋朝自赵匡胤立国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争一直在持...
皮影大师秦礼刚的家庭“皮影博物... 极目新闻通讯员 陈保忠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有闻名全国的云梦博物馆,博物馆珍藏着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有...
原创 高... 在深入探索中国革命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历史不仅仅是一堆事件的简单堆砌,而是一...
盘点奕山将军后人,子孙有3人为... 一说到奕山将军,大伙儿都晓得,他是康熙爷那第十四个儿子胤禵的玄孙,道光年间的大红人儿。他们家族啊,从...
浙江下汤遗址入选2024年中国...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娇俨 通讯员 仲召兵 胡琪 裘晓翔 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
原创 俄... 前段时间俄罗斯搞了个民意调查:谁是俄罗斯几百年来最伟大的人物?结果不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彼得大帝、伊凡...
原创 三... 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大一统的王朝——司马炎的西晋、杨坚建立的隋朝还有赵匡胤的北宋,都是通过欺负“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