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想必不会有人不知道蜀国的“五虎上将”,更不会有人不清楚“五虎上将”中的马超。想当年马超和曹操交战,曹丞相也是被打得落花流水。而在赤壁之战之前,马超一族几乎被彻底灭族,只有马超和弟弟两人仅以身免。
然而任谁也没有想到,其实马氏一族并未被灭族,其中一部分离开了战火纷飞的中原,人们一路向西,来到了西亚,并且一路延续到了今天...
关于马穆柯尼扬一族的相关传闻,无论是在亚美尼亚还是在中国都有着一定的流传度,长期来往于两国的人一般都会有所耳闻。这是亚美尼亚一个比较特殊的姓氏,理论上来说他们姓马穆柯尼扬,这是一个非常有亚美尼亚特色的姓氏。
但是在他们内部,却自称自己“姓马”,而且所有姓马穆柯尼扬的亚美尼亚人都有着一个共识,那就是他们的祖先早年间曾经来自于中国,而且他们的祖先就姓马。这段故事在亚美尼亚的历史中有着明确的记载,虽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马穆柯尼扬一族并不清楚他们在中国的祖先具体究竟是谁。
一位名叫苏里.马穆柯尼扬的亚美尼亚人,曾经委托过中国的历史学家帮忙调查自己的身世,而最终得出的结论可谓是相当的惊人...
亚美尼亚著名历史学家莫夫谢斯.霍列纳奇曾经写下过一本著作,名为《亚美尼亚史》,这本著作在亚美尼亚的历史地位基本上同我国的《史记》相当,都是研究亚美尼亚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献。而根据《亚美尼亚史》的记载,马穆柯尼扬家族最早的祖先名为“马姆贡”即“马抗”。
他们曾经在公元三世纪来到了亚美尼亚,并且自称为“中国国王的后裔”,其父名叫阿尔伯克就是那位国王,后来因为兄弟相争而被迫离开了中国。关于类似的描写,在《亚美尼亚史》中存在两处,亚美尼亚国王曾今发告诫王子们,说马穆柯尼扬家族和王室家族一样显赫且值得尊敬。
因为他们的祖先是抛弃了在中国的王权,来投奔我们亚美尼亚王国。第二次则是马穆柯尼扬的“王子”也就是马抗,大胆的告诉亚美尼亚的国王,马穆柯尼扬家族不是亚美尼亚王室的附庸,双方有着平等的地位。因为马穆柯尼扬们的祖先是“国王”,只是因为兄弟间的争吵,为了避免战争,才选择离开了自己的故国,来到亚美尼亚。
事实上马穆柯尼扬们最早并非来到了亚美尼亚,而是来到了波斯,萨珊王朝的阿尔达希尔一世接纳了这个家族,然而中国皇帝的特使很快也来到了波斯,并且要求波斯的君主交出马抗,波斯王室不希望就这样将马抗交出去,但是也不希望得罪中国(实际上只是魏国)。
所以阿尔达希尔一世选择帮助马抗假死脱身,但是实际上将马抗送给了自己的好友,同时也是萨珊王朝附庸的亚美尼亚国王特尔达特二世,当马抗来到外高加索地区之后,这里已经远离了魏国自西域的影响辐射范围,特尔达特二世为其赐姓马穆柯尼扬,新的生活就此开始了。
从阿尔达希尔一世和特尔达特二世这些已经出现在故事中的角色来判断,那么马抗所处的时代必然是三国时期,姓马,三国时期,逃亡中亚,被皇帝追杀,那么马抗属于马超家族的可能性便非常高了。
根据中国的史书记载,马超家族本身就带有羌胡血统,且“不尚弓弩”,却擅长使用长标枪等武器,这些武器都是当时典型的西方武器,马超的军队行军也是西方的密集军阵。由此来看,马超家族和中亚的联系很有可能非常密切,他们和阿尔达希尔一世可能本身就认识。
而一个能够让阿尔达希尔一世宁愿得罪中国皇帝也不肯交出的人物,也绝无可能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因此其属于马超家族的可能性非常高。而这位马抗则大概率是马腾的侄子马翼的儿子,四舍五入也算是马超的侄子了。
自从来到亚美尼亚之后,马穆柯尼扬家族很快便彻底融入到了当地,虽然所有亚美尼亚人都清楚他们来自中国。如今马穆柯尼扬家族中最显赫的一位人物便是瓦尔德.马穆柯尼扬,公元五世纪波斯为了进一步的压迫亚美尼亚王国。
强行要求亚美尼亚人更改自己信仰了数百年的亚美尼亚圣公宗,而是改信波斯的拜火教,而这无疑引起了亚美尼亚人的强烈反对,公元450年,东亚美尼亚爆发了起义,起义军的统帅便是瓦尔德。
次年,双方在阿瓦莱尔决战,瓦尔德言道:“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亚美尼亚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在这场决战中,瓦尔德壮烈牺牲,起义军最终战败,但是也拼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而波斯则不再要求亚美尼亚改信,482年,瓦尔德的侄子瓦安再次率领亚美尼亚人起义,这场起义最终迫使波斯人给予亚美尼亚自治地位。
此后,亚美尼亚的多位总督甚至实际统治者都是马穆柯尼扬家族所担任的,相对而言马穆柯尼扬家族是更加亲近拜占庭帝国的,但是随着拜占庭帝国的国力日渐衰弱,马穆柯尼扬家族也逐渐的走向了没落...
如今的亚美尼亚美女如云,可是却仍然深陷地缘危机之中,被阿塞拜疆和俄罗斯夹在中间,颤颤巍巍的前行着...
参考资料:
《三国时逃过灭门大祸,马超后代扎根亚美尼亚》 马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