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饮冰论姓氏邦国
第十六章周族群的族群属性和姬氏族宗变
一、西周建立前周族群的脉络和周国号的来历
《帝王世纪》对西周建立前周族群的脉络和周国号的来历进行了考证。现将《帝王世纪》的记载收录如下:
周后稷始封邰,今扶风是也。
及公刘徙居邑于豳,今新平漆水东北有豳亭是也。故《诗》称“笃公刘,于豳斯馆。”
至太王避狄,循漆水,逾梁山,徙邑于岐山之阳,今美阳西北有岐城旧址是也。故《诗》称“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南有周原,故始改号曰周。
王季徙程,故《书序》曰“维周王季宅程”是也。故《孟子》称“文王生于毕郢,西夷人也”。(孟子.卷八.离娄下: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
暨文王受命,徙都于丰,在今京兆之西是也。故《诗》称“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二、我对《帝王世纪》“周后稷始封邰,今扶风是也。”的记载的异议和考证
我对于《帝王世纪》“周后稷始封邰,今扶风是也。”的记载也有异议。我认为后稷弃始封之地“邰”在晋南稷山。夏朝太康失国期间,不窋失农官之职而流串到戎狄之间。到公刘,在豳地建国。到古公亶父,迁周原,改国号为“周”。“邰”是有邰氏之国,后稷弃是有邰氏之女姜嫄的非婚儿子,因姜嫄与帝喾联姻,弃才承袭了帝喾的姬姓。周祖弃与有邰氏是姻亲关系,是两个氏族。在后稷弃的后裔不窋离开稷山的时候,有邰氏也从稷山迁移到了扶风。
1、姬氏戎狄之地建立“豳国”和从豳国迁移到周原,姬氏之国称“周”,史称“西周”
从《竹书纪年》看,帝祖乙“十五年,命邠侯高圉。”“邠侯”就是“豳侯”。公刘建立“豳国”,到帝祖乙时期获得了殷朝的封建,也就是获得了殷朝的承认。从邠侯高圉开始,姬周就开始了为殷商守西戎的使命。
在姬昌得封“西伯侯”以后,商朝的西部事务就由西伯侯姬昌主持。
《史记.周本纪》说:原本处于豳国的后稷姬族裔孙古公亶父被狄人所逼,率领族人自豳迁至陕西岐山,此地原名就是周原,所以古公亶父改国名为“周”,也就是从此之后,原始的西周之国演变成了姬周之国。豳国的居民都随古公亶父迁到了岐山。古公亶父的妻族太姜族人也随古公亶父迁到了岐山。其他氏国的人,听说古公亶父仁德,也多有归附。姬周自此兴旺起来。在《诗经》中,就有“豳风”。
夏末商初,在秦陇之间,就有一个氏国叫做“豳国”。在当今的以陕西彬州市为中心的泾河流域。豳国是周国姬氏先祖不窋之孙公刘所建。不窋是夏朝贵族,自弃被帝尧任命为“稷”,至夏朝时不窋担任农官,号称“稷”。公刘是弃的后裔。至夏朝太康时期,不窋失稷之官,不窋串于戎狄之间,之其后裔公刘建立豳国。所以豳是姬周立国之本。
古公亶父时期,受西戎北狄排挤,古公亶父从豳迁移到岐山,占据周原。姬氏之国改称“周”,史称“西周”。
2、太姜和姜嫄之“姜”与古羌人没关系。姬氏与古羌联姻之说无厘头
古公亶父的夫人是太姜。说到太姜,有些人见到这个“姜”,马上就认定太姜就是古羌人,这个时候就古籍记载也不要,考古证据也不要。其实,太姜只是古公亶父的妻子的名字而已。这就跟姬祖后稷弃的母亲叫“姜嫄”一样,也跟张学良的妻子叫“赵一狄”一样,也跟有娀氏之女叫“简狄”生契一样。见到这个“狄”,有人就说简狄是狄人,这种短路的思维,在上古中国历史的解释中常见。若干年以后,会不会有人说“赵一狄”是“狄人”呢?
姜嫄是有邰氏之女。有邰氏,是炎帝姜族的后裔。姜嫄之子弃因为善于种植,是禹治水的得力助手,帝尧封弃于有邰,这是以外甥的身份入主母族。有邰氏起始在晋南稷山,后迁入陕西武功。后稷弃的子孙在帝尧到夏代,都担任后稷之职务。稷就是农正。在太康失国期间,后稷后裔不窋失官,到少康三年,复田稷,后稷的子孙才重新担任田稷之官(《竹书纪年》)。在“尧水九年”“汤旱七年” (《竹书纪年》),后稷及其后代,都在农业上做出巨大的贡献。
3、按照中国姓氏国发展的历史逻辑,有邰氏与后稷及后稷的后代姬氏之间应该是婚姻联邦的关系
有邰氏与帝喾之间,是婚姻联邦关系。这就是上古存在的氏族之间的互为婚姻关系,是因为结成婚姻关系而联合在一起。因为帝喾是黄帝系势力强大的首领,有邰氏通过姜嫄与帝喾之间建立婚姻关系而实现了与帝喾高辛氏的联合,成为帝喾的妻族。但在建立婚姻关系前,姜嫄是自由的,所以她根据当时的风俗习惯野合生了弃,但弃与帝喾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从姜嫄与帝喾的婚姻建立开始,弃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帝喾的儿子,所以弃就获得了“姬”姓。弃及其后裔,也一直保持着与有邰氏的婚姻关系。
姬氏和有邰氏西迁路线示意图(黄饮冰作图)
三、姬周群的族祖是黄帝天鼋氏
在黄人从东北南下后,黄帝逐渐统一了上古中国东部,把东部诸胡、诸尸(夷)纳入自己的统治,《盐铁轮》就说黄帝杀两昊、蚩尤为帝。两昊就是诸胡的代表。在蚩尤与炎帝发生矛盾的时候,黄帝借机把炎帝族群纳入自己的统治,并以炎黄联军为基础,战胜蚩尤。蚩尤是神农在中原的势力代表,蚩尤被打败,神农的天子地位就不保了,诸侯咸归黄帝,黄帝取代神农的天子地位,成为新的天下共主。华夏就由神农华夏进入到黄帝华夏时期。这一段历史,我在《黄人、黄帝和黄帝王朝》有专门的论述。
黄人南下和黄人奠基中原的历程中,黄帝历经三个氏族,天鼋氏族、有熊氏族和轩辕氏族。在古籍中,轩辕和有熊混在一起,天鼋隐约可见。有熊立国于新郑,轩辕立国于涿鹿,天鼋崛起于山东,立国于曲阜。天鼋是黄人南下中的第一个担任男黄帝职位的氏族。天鼋氏之鼋甲战士所向披靡,奠定了黄帝一统上古华夏的伟大事业。
天鼋氏是姬周的祖族。姬周是很有文化优越感和宗族意识的,他们说自己是“天鼋的后裔”当然是可信的。周代《献侯鼎》等铭文后多见“天鼋”二字,证明姬周与天鼋的关系。《国语.周语下》也记载周朝人说“我姬氏出自天鼋”。我的解释就是天鼋氏是引领黄人南下的第一位男黄帝,这个第一位男黄帝就出自黄人之天鼋氏,以后黄帝之位才流转到黄人之有熊氏、黄人之轩辕氏。我们一般所说的黄帝,都是把天鼋氏、有熊氏和轩辕氏混为一谈的轩辕黄帝。
姬周在取代殷商的时候,就说过很霸气的话。在《尚书.周书.召诰》中姬周就霸气地宣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是说上帝改派他的大儿子姬周接收大殷国的统治。对于殷商来讲,甚至是夏后来讲,姬周才是皇天上帝的大儿子。为什么呢?因为姬周是天鼋黄帝的后裔,天鼋黄帝是引领黄人南下建立基业的第一位男黄帝。所以,周人是天鼋黄帝的后裔,不是有熊黄帝的后裔,也不是轩辕黄帝的后裔。当时估计殷商听到了姬周的昭告,也是十分服气的。
【摘自黄饮冰著《黄人、黄帝与夏、商、周、秦关系的综述》第三部分《黄帝天鼋氏是姬周的祖先》】
献侯鼎及其铭文
黄饮冰2025年2月6日星期四综合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