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成千上万的名将,有的天生就是厉害角色,打了一生的仗才获得那个名将的称号。不过,有些名将呢,靠的是先天的才能加上后天的挖掘,没想到一出场就成为了名将,真是让人感叹!
可以说后者的情况少见,但也不是没有。而且他只需要一仗,就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名将,更赶上了打了一辈子仗的名将,并且没有人敢质疑,他是谁呢?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税吏
战国那会儿,赵奢是赵国的一个将领,听着有点生疏吧?可当提到他儿子的时候,大家肯定就一瞬间明白了。
赵奢的儿子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在赵国受重用,很难说不是沾了父亲赵奢的光。这时可能就会有人说赵括都纸上谈兵了,他的父亲能好到哪去?
其实啊,赵奢在赵国刚开始当官的时候,并不是那种上阵杀敌的将领,而是个比较清闲的小官。一般来说,朝廷都不太重视这种角色,但赵奢在日常工作中却表现得与众不同,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作为“田部吏”,赵奢只需要领着工资,管管基本的税务就行了。按理说,他应该尽量避开那些不好惹的人,可是赵奢可不这么想!那些不按规矩来的可不是小事,他可不能随便放过。
于是,赵奢和平原君赵胜开始了对抗。那时候,他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偏偏平原君的家丁不帮忙,甚至还拒绝缴纳租子。
为此看在平原君的面子上,其他人肯定是避之不及,也不敢有多大的意见,但赵奢偏要按规矩办事,只要是不配合的,都相应的按规定处死了。
显而易见,赵奢这是在给平原君面子,平原君肯定得找机会把这事给讨回来,因此,也开始对赵奢动起了杀心。
不过聪明的赵奢似乎早就料到了这一层,后来和平原君对峙的时候,他更加把这事牵扯到了赵国的威望和实力上,讲得那叫一个有理有据。幸好平原君也是个识人之明的人,感觉到了赵奢的不同寻常。
这样一来,赵奢不光是给自己保住了性命,还被推荐给了赵惠文王,得到了重用,真是风头无二。
赵奢本来只是个小官,管的不过是基层的税收,结果一被推荐,直接就负责了全国的赋税。这赵惠文王的眼光可真不错,收获是相当丰厚的。
在赵奢的管理下,赵国的赋税情况越来越好,国库慢慢充实,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滋润。这种局面在战国时期出现,显然对国家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从这个角度看,赵奢确实跟将领沾不上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在军事上就不能有所作为。
咱们都听说过“纸上谈兵”,可是您知道吗?其实最早看透赵括的,正是他的老子赵奢。得益于赵奢的铺垫,赵括对兵书里的东西琢磨得很透,嘴里常提的都是战争,所以不少人就对他赞不绝口,觉得他挺有才华。
可赵奢心里明白,心里也有些担心,因为这些不外乎就是“纸上谈兵”,真要上了战场可未必能派上用场。可见赵括打仗的真本事,赵奢是看得清楚的,而他自己的军事才能也肯定不简单。
二、阏与之战
赵奢在把赵国的实力和军队建设搞得稳稳当当之后,眼看大家都怕战斗,他却勇敢地请缨出战。像这样一位掌管赋税的将领,真是让人忍不住为之喝彩。
战国时期,秦国向多国进攻,而赵国的阏与地区也被秦国围困。这时这个大麻烦就只有等着赵惠文王来解决了,于是赵惠文王召来了廉颇、乐乘等将领,他们的能力放在赵国数一数二,他们说“难救”,又有谁敢上前一战呢?
再说了,秦国派来的可是曾经打败过山东六国的精锐部队,这回他们肯定是带着十足的决心,准备要把胜利带回家。
看到这种情况,廉颇他们这些将领也认真琢磨了一下局势。结果呢,因为这个地方既远又窄,他们没啥实质性的建议,甚至以“难以救援”为借口有点怵了。但在赵奢眼里,劣势反而成了优势,还说这是“可救”的。
于是,赵王信任了赵奢,派兵马给他,让他负责指挥作战。而赵奢还加了个条件,那就是所有行动都得听他指挥,连赵王也不能插手。
就这样,赵奢带着军队出发了。赵国这边在密切关注秦国的动向,而秦国那边也在盯着赵国的举动。毕竟,攻打阏与对他们来说可是个大威胁,得时刻保持警惕。
赵奢一开始就想着放松敌人的警惕,结果他在出兵后并没急着往阏与那边赶,而是走了三十里路安营扎寨。在秦军眼里,这就像是赵军在畏首畏尾,根本没啥威胁。
后来敌人的警惕性下降,根本就不把赵奢放在眼里,反而继续去针对阏与。对赵奢来说,这种情况简直是再好不过了,正中他的下怀。
不久后时机来了,赵奢果断下令,全速前进,直奔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没过多久,他们成功占领了高地,等秦军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在全力攻打阏与的秦军遭遇突袭时,他们根本没有反应过来,等意识到赵奢的威胁时,秦军赶紧调整了攻击的方向。不过,赵军早已占据了有利的地形,结果秦军最终还是惨遭大败。
大家都知道,当时秦军的战斗力可不是盖的,连廉颇这样的名将都不敢轻易出战,可偏偏赵奢成功应对了这场危机。赵王对此也是赞不绝口,给了赵奢不少奖励,还把他封为了“马服君”。
三、功成名就
这场仗一打,赵奢的战国名将地位算是稳了,连一向少输的秦国也尝了尝失败的滋味。
当时的六国对秦军那股凶猛的劲儿都特别忌惮,哪个国家想跟秦军硬碰硬,真得好好掂量掂量。而赵国此时派出的赵奢却毫不退缩,主动请缨上阵,之前可是负责税收的职位,谁见了都得佩服得不得了。
有了这些基础条件,赵奢一战成名那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赵奢的军事才华可不仅仅这些,他的智慧后来也得到了展现。不过可惜的是,大家意见不一,赵奢的提议没被采纳,结果赵国只能闹了个得不偿失。
除了秦军的威胁,赵国和燕国之间的战争也是个长期的麻烦。燕国派出了大将,平原君自然想着用对燕国作战经验丰富的大将出阵,然而赵国这边没这个人,齐国倒是有。
为了增强实力,他想到了把三座城让出来,借用齐国的大将田单,这样一来,他们的优势就能更上一层楼。不过,赵奢对此可不太看好,觉得田单并不值得信赖,毕竟人家是齐国的将领,怎么可能全心全意为赵国打拼呢?说不定最后反而会导致赵国和燕国的军力都被消耗了。
可惜,赵王已经决定了,赵奢再有影响力也无力回天。果不其然,田单最后攻下的也就不过是那三座城而已。
赵奢看起来是抓住了个机会,但实际上在大伙儿都不敢出战的情况下,他不上阵的话,恐怕就没啥好结果了。所以说,赵奢一战成名绝不是碰运气,他在军事方面真是胸有成竹。
就这样,他在强悍的秦军面前取得了胜利,没人敢去质疑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