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诸葛亮为何誓死效忠刘禅,因为这句话他不敢反,刘备临终最毒一计
创始人
2025-08-21 23:05:05
0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用墨最多的足智多谋之士。他处则独善其身,出则忠君爱国,守正无邪,无论处与出,皆以天下苍生为念。其次,诸葛亮推崇治国安邦才能并亲自付诸于实践,努力实现士人“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与刘备见面首句便说“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国忧民之心,但恨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用推辞来试探刘备诚意。当刘备说“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时,他才胸有成竹地和盘托出定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刘备请他出山辅佐时,他又推辞试探,但见刘备所言“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诸葛亮27岁随刘备出山,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充分发掘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力资源”,并与东吴主战派将领周瑜、鲁肃广泛接触,开启了一场出色的外交谈判,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激将法。 他不辞危难辅佐刘备,把报答知遇之恩和匡救天下统一起来。

诸葛亮终其一生都忠心眈眈的效力于刘备开创的蜀汉,因此我们看到刘备临终之际,将后主刘禅托孤于诸葛亮。并满怀深意的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可以治理好国家。如果我的儿子可以教导,你就好好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治国之才,你就自己自立吧!”

诸葛亮虽有称帝的能力,但他却没有这么做。我们看到先帝死后,他更是为蜀汉大业夙夜忧叹。明法、正身、和吴、治军,蜀汉社稷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率师北上伐魏前,他写下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陆游曾称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他六出祁山、六次北伐,为了蜀汉最终积劳成疾病逝。

我们都知道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是一个群雄四起,人人争着称王称帝的时期,刘备之子刘禅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无德无能,根本无力胜任一国之君,诸葛亮“取而代之”既是蜀汉众望所归,又是履行刘备的遗言,但他却不肯“取而代之,自立为君”,那么诸葛亮为何誓死效忠刘禅呢?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刘备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泪流面,哭着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意思就是说,臣一定尽到一个顾命大臣的辅佐的职责,以忠贞不二来报效陛下,直至献出我的生命。

我们知道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后来更是在白帝城托孤于此。刘备虽然一直对诸葛亮多有信任,更是对诸葛亮委以重任,但实际上,刘备心中是提防着诸葛亮的。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虽然给予了诸葛亮最大的权利,若刘禅不可辅佐,诸葛亮甚至可以另立他人,但实际上刘备这是在试探诸葛亮。

因为刘备对诸葛亮怀有很大的疑虑,正因为刘备猜忌诸葛亮,又不得不托孤于诸葛亮,才说出这样的话来把诸葛亮逼到了没有回旋的余地,逼到墙角上,不得不跪下来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叫做陰怀诡诈,根本不是什么心神无二。而诸葛亮在听到刘备的话后,当即表示要誓死效忠蜀汉,足见诸葛亮心中的畏惧。

刘备深知,凭诸葛亮的能力和影响力,他如果真的起了逆篡之心,想取刘禅而代之是没有人可以阻挡的。诸葛亮固然没有篡位的想法,但作为刘备,除了防范他可能会有的这种想法,还有一个更加要紧的任务,那就是,刘备必须让诸葛亮竭尽全力来辅佐刘禅兴复汉室。刘备早已预见到,最大的可能不是诸葛亮篡位。

而是他安于享乐,不思进取,在一个易守难攻的天府之国里尽情享受。所以刘备预先做出了生命,堵死了这两种可能的危险倾向,让诸葛亮只能誓死表示尽忠,根本不敢有逆篡的想法,也根本不敢玩忽职守,得过且过。他要儿子把诸葛亮当成父亲,那么诸葛亮必然得承担父亲的责任。

刘备也把国家重任一股脑儿地赋予了诸葛亮,而且再也无须太多的物质回报。在效忠这件事上,如果只是想用物质利益的交换来获取,恐怕是会失望的。只有内化的责任感,才可能让下属无视回报的多少,自动自发、充满激情地去努力工作。不过或许正是刘备这样的安排,诸葛亮一心完成大业,于是对资质平平的刘禅也觉得其的才干不尽人意。

史书给予刘禅的评价并不是弱智,不是昏君,任贤相为明君,任小人为昏君,谈不上卧薪尝胆的雄才大略,也算不得残暴不仁的恶人。诸葛亮说“过於所望”,可见刘备对儿子本身的期望是不高的,所以才有“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这种夸奖当然有安慰的成分。但不管怎样,两人之间的相处也一直被后人称之为是典范了。

诸葛亮虽然权倾朝野,而且许多人都认为,诸葛亮篡不篡位,只在诸葛亮一念之间。但是刘阿斗从来也没有猜忌过诸葛亮。刘阿斗不猜忌诸葛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父亲的政治智慧。换而言之,他父亲作为一代枭雄,绝不会相信什么思想、道德、忠心可以驾驭臣下。但是他父临死前,让他无条件的相信诸葛亮,自然有足够的理由。

而事实证明诸葛亮也并没有让刘备失望,随着一些政治家和军事家的离世,蜀国出现了人才匮乏的局面,谁重用人才,谁的实力就会有优势,诸葛亮非常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也一直在处理自己与蜀汉大臣的关系。从这些方面看,诸葛亮为了蜀国的振兴也是煞费了苦心,即使是把持着朝政,但他也是一心想要让蜀国强大起来。

三国时期,依国力而言,最强者当是曹魏(有十二州之地),其次为孙吴(有四州之地),最弱的是蜀汉(仅一州之地);而在战场上常常居于主动地位的,却反倒是蜀汉,这不能不说与诸葛亮的奋斗精神有关了。直到晚年,诸葛亮仍不顾自己疲弱的身体,继续坚持“六出祁山”,最后终于心力交瘁,病逝在了五丈原前线。

不少人称这才是刘备临终最毒一计,因为这句话他不敢反,誓死效忠刘禅,但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诸葛公的理想人生,是管仲、乐毅那样的,把一国从弱扶到号令天下。这是他的终极目标,一切为此服务。

三国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历史。只有为着天下苍生的福祉而奔走呼号,只有认清历史发展进步的潮流,方能找到拯救国家和人民的方法。三国的英雄正是应历史潮流而生,才终于拯救了百姓。而逆流者,却淹没于历史的尘埃。

相关内容

很难找到比这篇,更全的日照...
如果你是首次来日照,网红攻略看的眼花缭乱的,一直搞不明白威海到底应...
2025-08-22 00:44:08
暑期住宿市场展现多元活力:...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多元化、深度化特征,酒店与民宿作为住宿两...
2025-08-22 00:42:52
原创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个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说的是姜维北伐...
2025-08-22 00:37:25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不仅诞生出了璀璨耀眼的文化遗产,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文物...
原创 郭... 前言 “天下谁人不通共!” 这是素有“运输大队长”之称的蒋介石,在败退台湾之后发出的感慨。 蒋介石的...
原创 中... 作者:汉宣团队(小明同学)无授权禁止转载 隐忍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基本素养,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曾说过“...
原创 金... 在世界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古人留下了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观。这些奇观不仅包括各种精妙绝伦的制...
原创 世...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是一个地域十分辽阔的国家。而且不只是现在这样,从古代开始,中国在世界上就已经很有...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工程院院...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出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
原创 告... 唐朝是一个让华夏后裔无比眷恋的朝代,因为这个时代达到了华夏封建王朝史上最为辉煌的顶峰!但是,非常遗憾...
原创 古... 要问中国的文官制度有多少年的历史,仿佛在问中国的历史有多久。古代中国自从嬴政统一了中国,就正式进入了...
原创 姜... 周朝时期,出现了一个非常有声望的政治家。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此人在朝廷中的权力以及威望...